花木春秋317:菊芋 | 貌似葵花的鬼子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07:56 3

摘要: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家还窗下的小花池种过“鬼子姜”,它的样子有些像向日葵,但茎、叶、花都比向日葵小得多。最重要的是它的根部有块状的地下茎,能吃。母亲管这块茎也叫“鬼子姜”,到了深秋就刨出来做菜。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家还窗下的小花池种过“鬼子姜”,它的样子有些像向日葵,但茎、叶、花都比向日葵小得多。最重要的是它的根部有块状的地下茎,能吃。母亲管这块茎也叫“鬼子姜”,到了深秋就刨出来做菜。

现在能想起来的,有母亲用它炒过辣菜,除了要放辣椒还放豆瓣酱,吃着还行。还用它腌过咸菜,吃着清脆爽口,不错。

来自网络

“鬼子姜”是多年生植物,宿根,只要不把小块的地下块茎都挖干净,第二年它自己就能冒出来。我们家的“鬼子姜”种到了1964年。1965年开春,父亲把小花池的所有植物都给清理了,之后全部种上了向日葵。1965年秋,我们家在小花池的位置盖了个小厨房(用向日葵秸秆作顶子支撑),再想种“鬼子姜”都没有地方了。

这之后多年没有看到过“鬼子姜”。退休后到北京生活,竟然在所住单元的门口一侧,发现它。最初看到时,觉得怎么这么面熟啊,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小时候我们家种的那“鬼子姜”吗?

这片“鬼子姜”应该是物业当观赏植物种的,从来没人刨,结果越长越密,秆也越来越细,一有大风雨,那高高的秆就集体扑向路边,影响人们通行。不知什么人向物业提了意见,物业就派人全给刨了。翻看那时的照片,竟发现有一张那片“鬼子姜”的照片,只可惜拍的时候不是花期。不过不要紧,周边小区里种的“鬼子姜”特多,我拍摄了不少开花的照片。

从“鬼子姜”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从“洋鬼子”的国家传过来的,又因为地下的块茎像姜,所以被人称为“鬼子姜”。这种名字肯定不能作为向世界公布的中文正式名称,因为太不尊重“鬼子姜”的母国了。

在《中国植物志》中,它的正式学名是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菊芋”这种名字,也好理解,自然是花儿像菊,地下块茎像芋了。

《中国植物志》说,菊芋原产北美,在我国各地广泛栽培,块茎俗称“洋薑”。可供食用。块茎含有丰富的淀粉,是优良的多汁饲料。新鲜的茎、叶作青贮饲料,营养价值较向日葵为高。块茎也是一种味美的蔬菜并可加工制成酱菜;另外还可制菊糖及酒精,菊糖在医药上又是治疗糖尿病的良药,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工业原料。

关于菊芋引入中国的时间,说法很多,但都不能拿出确切记载作为证据。植物智“中国归化物种信息系统”说菊芋的引入时间是“19th”,也就是1801年至1900年这个时间段,这也跨度太大了,参考价值大大下降。

2020年出版的《中国口岸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一书说,“1918年记载山东青岛栽培”,但没有说什么书籍或资料记载的。由于我查不到它的出处,只能权作参考了。

我又查了一下1918年初版的《植物学大辞典》(中国最早的近代植物学专科辞典),书中收载了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并说:“今已各处栽种之。”由此判断,菊芋传入中国的时间,肯定在1918年之前了。从“各地栽种”的情况看,时间还应往前推一些,这样,进入到“19th”也是合情合理的了,因为前推的时间难以准确判断,说多说少都在可能的范围。

植物智说,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为菊科植物,俗名有鬼子姜、番羌、洋羌、五星草、菊诸、洋姜、芋头等。

来源:花木春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