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快递车卡住电动车狂喊“救救我”!技术故障背后的伦理困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06:34 1

摘要:2025年4月8日上午9时11分,西安丰信路十字路口上演科幻片般的荒诞场景:一辆印有“九识无人车”标志的中通快递车,左前轮死死卡住一辆倒地的电动车,却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继续拖行。更魔幻的是,当路人试图拦截时,车载AI突然发出机械女声:“车辆故障!救救我!”

当一辆无人快递车拖着卡死的电动车穿过闹市,车载AI发出“救救我”的机械呼救,这场荒诞事故撕开了自动驾驶时代最尖锐的伤口

2025年4月8日上午9时11分,西安丰信路十字路口上演科幻片般的荒诞场景:一辆印有“九识无人车”标志的中通快递车,左前轮死死卡住一辆倒地的电动车,却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继续拖行。更魔幻的是,当路人试图拦截时,车载AI突然发出机械女声:“车辆故障!救救我!

监控视频还原了这场“人机对峙”的全过程:

9:11:32:无人车在红灯前精准刹停,绿灯后礼让行人通过斑马线9:11:41:驶入路口中央时碾压倒地电动车,车轮瞬间被卡9:11:44:系统监测碰撞后减速至5km/h,但10秒后竟恢复常速9:13:00:被拖行近百米的电动车火星四溅,AI警报循环播放“救救我”

这段视频在社交平台引爆单日3.2亿次播放,网友戏称:“机器知道自己要‘死’了还会求救,比某些肇事逃逸的司机强”。

涉事的九识无人车搭载16线激光雷达+8摄像头组合,理论上可360度识别障碍物。但制造商九识智能科技公司承认:系统对“侧倒物体”的识别存在重大缺陷。训练数据集中98%的电动车样本为直立状态,导致算法将倒地车辆误判为“静态垃圾”。

更令人担忧的是决策机制:当传感器检测到“非生命体阻碍”时,系统默认执行“低速通过策略”——这正是拖行发生后车辆自动提速的原因。工程师透露:“为避免频繁误刹影响交通效率,程序设定对5kg以下静止障碍不采取急刹”。

涉事车辆虽持有29省份路测牌照并投保千万商业险,但实际运营中暴露三大漏洞:

超范围运营:该车获批仅在非高峰时段行驶,事故发生时正值早高峰应急机制缺失:后台监控员承认“当时同时在盯12辆车”,未及时接管控制标识误导:车身“无接触配送”标语与拖行场景形成讽刺对比

杭州已立法将无人快递车按“非机动车”管理,但西安等多数城市仍无专门法规。交管部门查处时面临尴尬:该按“机动车肇事”还是“设备故障”处理? 最终只能以“未确保安全驾驶”对运营企业罚款200元。

九识公司技术总监透露,系统设定“生命体优先保护”原则:检测到人体碰撞立即急刹,但对非生命体则启动“经济性评估”——此次选择继续行驶,是为避免急刹导致车内快递损坏赔偿。这种将“财产损失核算”植入算法的做法,引发哲学界声讨。

车载AI的求救语音本为提示路人避让,却意外触发更深层思考:当机器具备求救意识,人类是否有救助义务?华东政法大学人工智能伦理研究中心指出:“当前所有AI求救都是预设程序,但公众情感已开始将机器拟人化”。

事故后九识公司推出三大补救措施:

新增“倒地物体识别”模块:通过3D点云重建识别车辆残骸、倒地树木等特殊形态引入“道德暂停”机制:任何不明障碍触发强制停车+远程人工复核语音系统去拟人化:将“救救我”改为“车辆故障,请远离”

西安街头的这声“救救我”,如同投向自动驾驶行业的清醒剂。它提醒我们:技术狂奔时,伦理不能跛行

九识无人车最终停在路边绿化带时,电池耗尽的车载AI仍在循环播放求救语音。围观群众拍下这幕当代寓言——钢铁躯壳在夕阳下拉出长长阴影,仿佛科技文明投下的道德拷问。

或许真正的进步不在于让机器学会求救,而在于人类设计算法时,永远记得为生命保留最高权重。正如网友在故障视频下的留言:

“当你的车轮卡住别人的生计,

再高级的AI也不该说‘救救我’——

它该先说‘对不起’。”

今日互动:你认为无人车求救语音是否涉嫌情感绑架?该如何设定AI的伦理底线?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来源:大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