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以为的“没准备好”,根本就是给自己找借口——先不说内容好不好,连输出都没有,哪来的机会被看见?
说实话,我见过太多想做自媒体的朋友,天天蹲教程、记笔记,就是不敢发东西。
总觉得自己内容没打磨好,怕没人看,怕被吐槽,结果拖了三个月,账号还是光秃秃的。
其实咱们都想多了,普通人做自媒体,最该戒掉的就是“完美主义”。
你以为的“没准备好”,根本就是给自己找借口——先不说内容好不好,连输出都没有,哪来的机会被看见?
我做博主这两年发现,很多人对“频繁输出”有误解,觉得是每天发3条、5条,把自己累到崩溃。
其实根本不用,普通人能做到“固定频率”就赢了。比如我刚开始,就是每天1条短视频,或者2天1篇图文。
关键是让粉丝知道“你一直在”,别今天更了明天断,粉丝记不住你,账号自然没热度。
说实话,我之前试过断更一周,再回来时粉丝掉了快200,后来才明白:频繁输出不是数量堆料,是给粉丝“稳定的期待”。
咱们做自媒体,不是写日记,别想到啥发啥。我早期踩过这坑,发了一堆生活碎碎念,播放量全是几十。
后来才醒悟:每条内容都得有“目的性”——要么让粉丝学个小技巧,要么帮他解决一个小问题,要么让他觉得“这话说到我心里了”。
比如我现在发写作干货,一定会想:粉丝看了能不能马上用?能不能帮他少踩一个坑?
其实你只要记住:没目的的输出,就是在浪费时间,粉丝刷到也会划走,留不住人。
有人说“大量输出就是瞎折腾”,我以前也信,直到自己试了才知道:普通人想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只能靠“大量试错”。
我刚开始写职场内容,发了20多篇都没流量,后来改成写作干货,发第5篇就有了小爆款。
说实话,你不发个几十条、上百条,怎么知道粉丝喜欢看啥?怎么知道自己擅长写啥?
咱们别怕“写得差”,差才有进步的空间。你发10条可能只有1条有用,但总比一条不发,永远停在原地强。
我见过太多人纠结“要不要做”“怎么做”,纠结来纠结去,别人都已经涨粉变现了。
其实普通人做自媒体,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核心就一个:先把“输出”这件事落地。
别等“准备好了”,别怕“没人看”,你发出去,才有机会被看见;你坚持发,才有机会出爆款。
说实话,我能从0做到现在,靠的不是多聪明,就是认准“频繁、有目的、大量输出”这三件事,死磕到底。
你要是真想做自媒体,别瞎想了,现在就打开编辑器,写第一条、发第一条——行动起来,比啥都强。
来源:小园科技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