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追思:多年后见到了自己农村的初恋男友,她心里再也没平静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07 15:37 2

摘要:"你还记得我吗?我是陈晓梅啊,当年在桃源村教书的知青老师。"我颤抖着声音问道。

知青追思:多年后见到了自己农村的初恋男友,她心里再也没平静过

"你还记得我吗?我是陈晓梅啊,当年在桃源村教书的知青老师。"我颤抖着声音问道。

面前这个头发花白的男人愣了一下,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晓梅?真的是你?这么多年了..."

1970年冬天,我和其他九名知青一起被分配到了河北省桃源村插队。

那年我刚满17岁,初中毕业,满腔热血要到农村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谁知道刚到桃源村,现实就给了我当头一棒。

桃源村是个贫困村,土地贫瘠,常年干旱,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却总是吃不饱肚子。

村里的房子都是土坯盖的,破旧不堪,一到下雨天,房顶就漏水,墙角就发霉。

我们十个知青被安排住在村部一间破旧的土房子里,六个男生一间,我们四个女生一间。

冬天北风呼啸,那破旧的窗户缝里灌进来的风冷得刺骨,屋里冷得像冰窖一样,晚上睡觉只能靠彼此取暖,还得穿着棉袄睡。

记得那天晚上,我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头直发慌,眼泪不住地往下掉。

城里的父母此时正坐在暖烘烘的屋子里,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广播。

我多想回家啊,可转念一想,我们这代人不就是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吗?

刚到村里的头几天,我们跟着生产队长王大叔出去割芦苇、挑牛粪。

哎呀,那活儿可真不是人干的!

割芦苇时,那锋利的芦叶割得手上全是细小的口子,疼得我呲牙咧嘴。

"城里姑娘,金枝玉叶,受不了这罪吧?"村里的小伙子路过时,总爱这么嘲笑我们。

我咬着牙不吭声,心里却暗暗发誓,一定要坚持下去,不给知青丢脸。

眼看着村里的春耕春播就要开始了,那天大队书记突然来找我们:"哪个知青文化水平高点?谁想去学校当民办老师?"

我眼前一亮,赶紧举手:"我愿意!我初中毕业,语文数学成绩还不错!"

大队书记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点点头:"那行,明天就去学校报到吧。"

就这样,我成了桃源村小学的民办教师,暂时逃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学校里一共三个老师,除了我,还有年近六旬的张校长和二十出头的赵建国老师。

张校长慈眉善目,是村里辈分最高的读书人,教一二年级的娃娃识字算数。

赵建国是地道的农村娃,小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穷没能继续读书,但自学能力特别强,是村里有名的能人。

我第一次见到赵建国,就被他身上那股子干净利落的劲儿吸引住了。

他个子不高但很结实,脸晒得黝黑,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特别阳光。

他家的情况真是让人心疼,爹娘早逝,家里就剩下他和一个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但赵建国性格开朗,为人热情,总是乐呵呵的,从来不在人前提自己的苦处。

刚到学校教书时,我啥也不懂,连备课都不会,看着一屋子好奇的孩子们,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

是赵建国手把手教我怎么讲课,怎么管教学生,怎么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孩子们都单纯,你真心对他们,他们也会真心对你。"他这么对我说。

他把自己的教案借给我看,让我站在教室后面听他讲课。

放学后,他还会耐心地帮我分析学生情况,给我提建议:"王大柱家里穷,没钱买本子,你别批评他,咱们从办公室给他拿点。李小花胆子小,课上不敢发言,你多鼓励鼓励她。"

有次学校组织春游,我不小心踩到石头扭了脚,疼得站不起来。

赵建国二话不说,蹲下身子:"来,我背你回去。"

我红着脸推辞:"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走。"

"别逞强,伤着了可不是闹着玩的。"说完,他就把我背起来了。

赵建国背着我走了三里山路回学校,一路上他唠叨着小时候自己也摔过的那些事儿,逗得我忘了疼痛。

那时候我心里就暖暖的,好像有个小火苗在燃烧。

日子久了,我和赵建国慢慢熟悉起来,经常一起备课,一起谈理想。

他虽然没见过大城市,但心里总藏着个梦想:"以后我要考大学,学农业技术,回来带着乡亲们一起富起来,让奶奶过上好日子。"

听他说起梦想时,眼睛总是亮闪闪的,像星星一样,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他一起做梦。

村里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也有它的美好。

清晨,鸡鸣声中醒来,推开窗户,看见炊烟袅袅升起,田野里已经有了劳作的身影。

傍晚,夕阳西下,和赵建国并肩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看孩子们追逐打闹,听老人们讲古老的故事。

秋收时节,满山遍野的高粱红得像火,玉米金黄饱满,稻谷沉甸甸地低垂着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雪后,整个村子银装素裹,我和赵建国带着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笑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

不知不觉中,我对赵建国有了特别的感情。

他淳朴、善良、有责任心,虽然家境贫寒但志向高远,对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对自己奶奶的孝顺,都让我觉得他是世上最好的人。

1974年的一个月光明媚的晚上,我和赵建国一起在村口散步。

桃源村的夜空特别美,星星多得像撒了一地的碎银子,月亮又大又圆,照得村子里亮堂堂的。

我们走到那棵见证了村子几代人成长的大槐树下,赵建国突然拉住我的手:"晓梅,我喜欢你,你愿意做我的对象吗?"

他的手粗糙温暖,眼神诚恳热烈,让我心跳加速。

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愿意。"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爱情是最纯粹的。

没有鲜花,没有戒指,只有一颗真心和一个简单的承诺。

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约定等我们都二十五岁了就结婚,到时候他奶奶的病也许能好些,我们的日子也能过得宽裕些。

村里人很快就知道了我们的事,有人议论纷纷:"城里姑娘跟农村小伙子,能成吗?"

"听说她家里人反对得很,说什么也不同意闺女嫁农村。"

"城里人嫌贫爱富,等有机会她肯定回城里去,到时候可别把咱建国的心伤了。"

赵建国不在意这些闲言碎语,他总是笑着说:"咱俩的事,咱俩知道就行,别人说什么不重要。"

每到周末,我们就结伴去赵建国家看望他奶奶。

老人家身子骨不好,常年卧病在床,但精神头儿还不错。

她特别喜欢我,总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你是个好姑娘,建国跟你在一起,我放心。"

"奶奶,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建国的。"我红着脸保证。

老人家慈祥地笑着,眼角的皱纹堆成一朵花:"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路要走,别管我这个老婆子,我这辈子已经很知足了。"

天有不测风云,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

消息传来时,我和赵建国都激动坏了。

"晓梅,这是咱们改变命运的机会啊!"赵建国兴奋地说,"咱们一起报名参加高考,考上大学,以后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了!"

我们商量着一起埋头苦读,准备高考。

可好景不长,赵建国奶奶突然病倒了,病情比以往都要严重。

乡村医生摇摇头:"老人家年纪大了,身子骨又弱,这次怕是挺不过去了。"

赵建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借钱给奶奶治病,还请了村里有名的老中医来看。

为了照顾奶奶,他几乎没时间复习功课,眼看着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他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晓梅,我怕我不能参加今年的高考了。"一天晚上,我们坐在他家的小院子里,他低声对我说,"奶奶现在这样,我不能留下她一个人。"

"那我也不考了,我陪你照顾奶奶。"我急忙说。

赵建国摇摇头:"不行,你一定要去考。你那么聪明,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可是..."

"你先去考,考上了好好学习。等我奶奶病好了,明年我再考。咱们约定大学毕业后就回村里教书,一起把桃源村的孩子们教好!"赵建国握着我的手说,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也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但心里还是酸酸的。

终于到了我离开桃源村的那天,赵建国和他奶奶一起送我到村口。

老人家拉着我的手,泪眼朦胧地说:"闺女,你别忘了咱们建国啊,他是个好孩子,就是命苦了点。"

"奶奶,您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我哭着点头保证。

赵建国给了我一个布包:"这是我给你的临别礼物,到了学校再打开看。"

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个精致的小木盒,盒子里有一枚用树枝雕刻的戒指,朴素但充满了心意。

我把戒指戴在手上,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然后回来和赵建国一起创造更好的生活。

我考上了天津师范学院,心里既高兴又惆怅。

刚到学校那会儿,我常给赵建国写信,他也回信,字里行间都是对我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奶奶的病情稳定了些,我在准备明年的高考,一定会和你一起上大学..."

"村里的玉米长势喜人,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学校的孩子们都很想你,常问我晓梅老师什么时候回来..."

每次收到他的信,我都会反复读好几遍,仿佛能透过字迹看到他写信时的样子。

可慢慢的,他的回信越来越少了。

起初我以为是他忙着照顾奶奶和准备高考,但心里还是忍不住担心。

我给桃源村的其他知青写信询问赵建国的情况,得到的回复都是他一切安好,只是忙于照顾奶奶。

半年后,我终于收到了他的来信,却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内容:"晓梅,我们分手吧。我奶奶病得不轻,需要常年吃药。我不能离开村子,也不能耽误你的前程。你这么优秀,值得更好的生活。祝你幸福。"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读了好几遍,确认这确实是赵建国的字迹。

我哭了好几天,给他写了好多封信,质问他为什么突然变卦,是不是有什么苦衷,但都石沉大海。

后来我听村里回城的知青说,赵建国和村里的卫生员处对象了,两人门当户对,挺般配的。

听到这消息,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原来一切山盟海誓,不过是过眼云烟。

我把那枚木头戒指扔进了抽屉最深处,告诉自己不再想那个辜负了我的人。

可是啊,人这一辈子,有些事情,有些人,注定是忘不掉的。

尤其是在那样的年代,爱一个人,真的很不容易。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天津一所中学教书,遇到了现在的丈夫陈老师,他是个踏实稳重的人,对我很好很体贴。

我们结婚生子,忙忙碌碌中度过了二十多年,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但每当夜深人静,我还是会想起在桃源村的那段岁月,想起那个朴实善良的赵建国。

我常常梦见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梦见大槐树下他眼里的温柔,梦见他说"我喜欢你"时的紧张与期待。

转眼到了2010年,我退休了。

闲下来的日子里,对过去的思念越发强烈。

一天,我翻出了大学时代的老相册,意外发现了那个被我遗忘已久的小木盒,里面躺着那枚木头戒指,依然完好如初。

看着这枚朴素的戒指,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我突然决定和几个当年一起插队的姐妹回桃源村看看。

丈夫知道后有些担心:"你去那么远的地方干啥?那么多年了,村子都变样了,人也走得差不多了。"

"就是想看看,毕竟那里有我青春的记忆。"我没有告诉他关于赵建国的事,有些回忆,只适合埋在心底。

回到桃源村,我惊讶地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家家户户通了电,装了电话,甚至不少人家还有了小汽车。

只有村口那棵大槐树还在原地,依然苍翠挺拔,见证着时光的流转。

我们几个在村里转了一圈,来到了小学。

学校已经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操场上铺了塑胶跑道,和城里的学校没啥两样。

"您是找人吗?"一个年轻女老师看见我们在校园里张望,走过来问道。

"请问赵建国老师还在学校教书吗?"我鼓起勇气问道,心跳如鼓。

"赵老师啊,他已经退休了,不过他每天还会来学校给孩子们上书法课。您稍等,我去叫他。"

没过多久,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过来。

他穿着朴素的灰色中山装,步履稳健,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认出了这是赵建国,尽管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

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痕迹,但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依然明亮,依然能看进人心里去。

"赵老师,有人找您。"年轻女老师说完就离开了。

"你还记得我吗?我是陈晓梅啊,当年在桃源村教书的知青老师。"我颤抖着声音问道,心跳得几乎要蹦出胸膛。

赵建国愣了一下,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晓梅?真的是你?这么多年了...你还是那么漂亮。"

我们坐在学校的樱花树下,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好像时光倒流,回到了从前。

"你过得好吗?"他问。

"挺好的,在天津一所中学教书,也退休了。我结婚了,有个儿子,今年都三十了,在银行工作。"我简单地说着自己的情况,小心翼翼地问,"你呢?"

"我一直在这所学校教书,直到退休。这里的变化你也看到了,现在的孩子们条件好多了,学习也更认真了。"

"你和那个卫生员结婚了吗?"我忍不住问,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憋了三十多年了。

"卫生员?啥卫生员?"赵建国一脸困惑。

"就是当年村里的那个女卫生员,听说你们处对象了。"我解释道,心跳不自觉地加快。

赵建国突然笑了,笑得那么轻松,那么释然:"这是谁编的谣言?我一直没结婚啊!"

"啊?"我惊得说不出话来,"那你为啥当年要跟我分手?"

赵建国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歉意和无奈:"那时候奶奶病得很重,医生说最多活半年。需要有人日夜照顾,还要常年吃药,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我不想拖累你,让你背上这么重的负担,所以才编了那个谎言。"

"可是..."我的声音哽咽了,"我愿意和你一起承担啊。"

"我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我才不敢告诉你实情。你那么优秀,前途无量,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毁了你的一生。"赵建国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可没想到奶奶命大,硬是又活了十年。等她走了,我想联系你,可已经找不到你了。"

我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那你为啥这么多年都不结婚?村里条件好的姑娘不少啊。"

"因为心里始终放不下一个人。"赵建国看着我的眼睛说,目光炽热而真诚,"我怕辜负了别人,也怕辜负了自己的心。所以这么多年一个人过来了。"

听到这里,我心里五味杂陈。

如果当年我多坚持一下,不那么容易接受他的分手,是不是我们的人生就会不一样?

如果当时我回到村里去找他,面对面问个明白,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多年的错过和遗憾?

"对了,有个东西我一直想还给你。"赵建国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已经泛黄的小布包,打开一看,是当年我送给他的照片和一缕头发。

"三十多年了,我一直带在身边。"他轻声说,眼里泛着温柔的光。

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什么狠狠地揪了一下。

命运真是捉弄人啊,我们明明深爱着对方,却因为种种原因走上了不同的路。

"你恨我吗?"他小心翼翼地问。

我摇摇头:"不恨,只是遗憾。遗憾我们错过了最好的年华,错过了本该一起度过的岁月。"

赵建国笑了笑:"能在有生之年再见到你,我已经很满足了。看到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我们聊了很多很多,从过去聊到现在,从学校的变化聊到村里的发展。

夕阳西下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道别。

回天津的火车上,我坐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眼前浮现出赵建国送我上车时的场景。

他站在月台上,一直挥手到看不见我的车厢。

临别时,他塞给我一个信封:"这是我这些年写给你但没寄出的信,现在一并给你了。"

打开信封,里面是一沓发黄的信纸,每一封都写着同样的开头:"亲爱的晓梅..."

我一封一封地读着,泪水模糊了视线。

信中记录了他这些年的生活点滴,对我的思念,还有他如何慢慢接受现实,如何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虽然我们无法在一起,但我希望你能幸福。我会在这里,守着我们曾经共同的记忆,守着桃源村的这片土地和这些孩子..."

回到家,我没告诉丈夫桃源村发生的事。

他是个好人,对我和儿子很好,我不想伤害他。

但我心里清楚,从桃源村回来后,我的心再也没有平静过。

有时候晚上做梦,我还会梦见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赵建国坐在桃源村的小河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醒来后,枕边湿了一片。

人生啊,就是这样充满了如果和遗憾。

但我不后悔当年去过桃源村,也不后悔认识了赵建国。

他就像我心灵深处永远盛开的一朵花,温暖而美好。

过了半年,我收到赵建国的来信,说他要来天津看望我。

我心里紧张又期待,不知道该不该见他。

纠结了好久,我还是去了火车站。

远远地,我看见他拄着拐杖走来。

原来他的腿受了伤,我赶紧迎上去扶住他。

"怎么回事?"我担心地问。

"没什么,学校修教学楼,我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了。"他笑着说,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我带他在天津转了转,给他介绍我生活的城市。

看着他的眼睛闪闪发光,就像当年听我讲天津时一样。

"天津比我想象的还要美。"他由衷地感叹,"就是人太多了,街上嘈杂得很,我还是习惯了桃源村的安静。"

在送他回去的火车站,我忍不住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后悔吗?后悔当年的决定?"

他摇摇头,眼神坚定而平静:"不后悔。那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好选择。你看,你现在生活得这么好,我也过得不错,各自安好就是最大的幸福。"

临走时,他告诉我一个消息:"桃源村要建图书馆了,我要当馆长。我想把咱们当年教过的学生都请回来,开个同学会。你能来吗?"

"一定来。"我点点头,心里充满期待。

后来,我真的去参加了那次同学会。

见到了当年班上淘气的王大柱,如今是村里的农业科技员;见到了内向的李小花,现在是县医院的护士长;还有许多许多当年教过的孩子,如今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看着他们一个个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故事,感谢老师的教导,我和赵建国相视而笑,眼里都是满满的骄傲和欣慰。

那次同学会后,我们保持着通信联系,偶尔也会通电话。

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理解了当年的选择。

年轻时总觉得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但现实生活中,爱情之外还有太多需要考虑的因素。

赵建国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奉献,这正是我爱上他的原因。

如果当年我留下来,或许我们会在一起,但也可能因为生活的艰辛而相互埋怨;如果他为了我放弃照顾奶奶,他一定会愧疚一生。

有些缘分,注定只能是相遇,不能相守。

但即使这样,那段感情也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与责任。

2020年春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桃源村小学的校长打来的。

他告诉我,赵建国因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一封信,让校长转交给我。

我颤抖着手打开信封,里面只有短短几行字:"亲爱的晓梅,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是与你在桃源村的那几年。如果有来世,我想我们还会相遇,还会相爱,或许命运会对我们更加宽容一些。永远爱你的建国。"

信中还附了一张照片,是我们当年在学校门口的合影,背面写着:"最好的时光"。

看着照片上我们年轻灿烂的笑脸,我泣不成声。

按照赵建国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在了学校后山的山坡上,那里可以俯瞰整个桃源村,也能看到那棵见证了我们爱情的大槐树。

我没能参加他的葬礼,但我在心里为他送行,祝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安息。

人们常说,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情感。

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爱情往往需要让位于责任和现实。

赵建国和我的故事,或许注定是一场美丽的遗憾。

但正是这样的遗憾,让我们的爱情在记忆中永远保持着最初的纯粹和美好,不被岁月侵蚀,不被现实玷污。

如今,每当我看到那枚木头戒指,我就会想起那个淳朴善良的赵建国,想起我们年轻时的誓言和梦想。

他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责任。

我的生命因为有过他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

命运给了我们不同的选择,但心中的那份情感,却永远都在那里,不曾改变。

"晓梅,你在想什么呢?"丈夫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

"没什么,只是想起了年轻时的一些事。"我轻声回答,轻轻抚摸着手中的木头戒指,却再也无法平静下自己的心...

来源:很美好的时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