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世界发生了什么?2025.8.31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00:05 1

摘要:北溪管道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天然气输送系统之一,由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主导建设,设计目的是直接将俄罗斯的天然气通过波罗的海输送到德国,并进一步分配到欧洲其他国家。以避免过度依赖通过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的传统陆上管道,从而提高俄罗斯能源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北溪管道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天然气输送系统之一,由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主导建设,设计目的是直接将俄罗斯的天然气通过波罗的海输送到德国,并进一步分配到欧洲其他国家。以避免过度依赖通过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的传统陆上管道,从而提高俄罗斯能源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海底的北溪管道爆炸点

2022年9月,在俄乌新一轮冲突发生后约半年,北溪项目一号线与二号线的海地管道于同一日发生爆炸,种种迹象表明系蓄意引爆,由于冬日临近,北溪管道被破坏直接影响欧洲人过冬,该事件立即成为地缘政治焦点。

最早被怀疑的国家是德国,尽管德国是北溪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但外界认为其具有切断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既得利益。即德国可能意识到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风险,以此坚定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决心。随着调查展开,有人开始推测德国可能存在共谋行为,特别是在俄乌新一轮冲突爆发后,欧洲内部遏制俄罗斯影响力的政治压力日益增大。在此背景下,德国便暗搓搓的施以行动,配合这一政治攻势。但德国坚决否认参与事件,多次声明与爆炸无关。

与此同时,美国也成为重点怀疑对象,且有迹可循。美国长期反对北溪项目增设2号线,认为该项目将使欧洲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从而让莫斯科获得过多的政治筹码。时任总统拜登曾公开表态,若俄罗斯对乌克兰动手,"北溪2号将不会推进"。这促使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摧毁这些管道,美国能够有效削弱俄罗斯在欧洲的影响力,并加强自己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地位。尤其是美国液化天然气(LNG)的出口量将大幅增加,成为欧洲的主要替代供应商。同样的,美国政府始终否认与北溪管道破坏事件有任何关联。

北溪管道被破坏的艺术图片

俄罗斯方面,爆炸事件发生后,莫斯科的官方立场是:此次袭击是西方为破坏欧洲能源供应稳定而策划的"恐怖主义行为",旨在离间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俄官员指出,该管道作为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关键一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正是西方想要破坏它的原因,并将矛头直指美国。

不过俄罗斯本身在此事件中也成为被怀疑的对象。其中一个传播度较高的论点是,莫斯科方面或许认为破坏这些管道是一种伤害欧洲经济、破坏其能源供应并向西方施压的手段。迫使欧洲国家重新考虑与俄罗斯的关系,特别是在冬季即将到来时,掂量一下俄罗斯这个能源供给国的重要性,以此左右欧洲国家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的立场。

另外,波兰也曾被怀疑,因为该国长期对北溪管道持反对态度,并多次公开表示该管道将使欧洲对俄罗斯的依赖过于严重。波兰总统杜达曾明确表示,北溪管道的建设是“对欧洲安全的威胁”,因此有分析认为波兰有动机这么干。

说来说去,将怀疑目标指向乌克兰的声音倒是小得多,按说从动机来看,至少我认为,乌克兰是仅次于美国的,乌克兰多次公开表达了反对北溪管道建设的立场,认为这一项目将使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对欧洲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剧,起码下手可能性要到波兰的层面。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估计还是落在了国际舆论战场这一环节,目前国际舆论基本上为西方主导。

而自俄乌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一直是西方世界口中的亲密盟友,美国和欧洲普遍支持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为其提供援助。在这种背景下,将怀疑的焦点转向乌克兰,可能会对己方战争正当性产生不利影响,乌克兰的国际声望也将遭受打击,到时候西方国家支持其的阻力也会大一些。因此,乌克兰政府和西方盟友有极大动力将这一可能性排除在外,以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风险。

作为爆炸现场最近的国家,瑞典和丹麦在事件调查中扮演关键角色。两国均参与受损管道的安全维护与证据收集工作,并与欧盟调查团队紧密合作。但瑞典和丹麦做法相似,瑞典当局最初发现管道沿线的爆炸痕迹,但未立即将其归因于特定国家行为体。丹麦同样在公开声明中保持谨慎,敦促国际社会在彻底调查完成前避免仓促下结论。

被意大利警方逮捕的乌克兰籍嫌疑人

现在三年过去了,也许是受到特朗普极力斡旋停火,以及泽连斯基表露愿意适当妥协进行和谈的影响,这事情该有个结果了,为俄乌最终停火作个铺垫。约十天前,意大利警方宣布逮捕被怀疑为北溪管道被破坏事件协调人的乌克兰男子。随后德国司法当局成功确认所有涉嫌参与爆炸案的小组成员,该小组由7名乌克兰人组成,由于一人已在去年的乌东战场战死,因此德国方面只发出6份国际逮捕令(目前还在与意大利沟通引渡被意警方逮捕的嫌疑人)。而且其中数人似乎在乌克兰境内,乌克兰政府方面的态度也成问题,让我们静待后续事态发展吧。

来源:有观点大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