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政府高官透露,随着中印关系缓和,印或在非战略性领域放宽针对中资的限制。该官员指出,“所有选项都是开放的,必要时可重新审查‘3号通告’(Press Note 3)”。(注:2020年4月,莫迪政府颁布“3号通告”,规定来自中国等印陆地邻国的直接投资须经印政府多
2025年8月29日 总第1023期
值日编辑:阿斯兰 崔洛宾
审核:胡可怡 叶维杰 王泽媛
执行主编:陈卓
中国并非印度FDI的主要来源国。图源:网络
《印度时报》8月28日报道,印政府高官透露,随着中印关系缓和,印或在非战略性领域放宽针对中资的限制。该官员指出,“所有选项都是开放的,必要时可重新审查‘3号通告’(Press Note 3)”。(注:2020年4月,莫迪政府颁布“3号通告”,规定来自中国等印陆地邻国的直接投资须经印政府多部门审批,这事实上造成大量中国投资无法落地)。7月,印国家转型委员会(Niti Aayog)曾提议,持股比例不超过24%的中国投资提案,可豁免强制性审批要求,旨在简化中资入印流程,提升印出口能力和在全球供应链的参与度。对此,印商工部长戈亚尔(Piyush Goyal)也表示,如果情况需要,可以考虑重新审查涉华投资限制。此外,印制造业行业组织、私募股权基金也纷纷向政府提出诉求,希望中国面向非战略性领域的投资能进入自动审批通道。
NEWS
图源:网络
《印度快报》《印刷报》8月28日报道,在美印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美印高官8月26日在线上举行美印“2+2”对话,聚焦防务、能源、关键矿产等领域合作。印外交部美洲司辅秘卡卡努尔(Nagaraj Naidu Kakanur)、国防部国际合作司联秘内吉(Vishwesh Negi),美国务院南亚和中亚事务局高级官员莫里森(Bethany P Morrison)、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代理助理部长罗亚尔(Jedidiah P Royal)参会。双方表示愿意加强国防合作,包括签署为期十年的新美印主要防务伙伴关系框架,推动国防工业、科学和技术合作、区域合作、信息共享。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防务合作,并在美印COMPACT(促进军事伙伴关系发展,加速贸易与技术合作)框架下持续推进能源安全、民用核合作、关键矿产、反毒品和反恐等领域合作。据知情人士透露,会谈期间双方还谈论美印贸易问题,并表示美印一直在推进贸易问题谈判。
NEWS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雷科迪克市特提斯铜业公司(TCC)金铜矿勘探项目现场资料照片。图源:Arab News
《印度快报》8月28日报道,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雷科迪克铜矿推进融资开发进程。雷科迪克矿位于俾路支省查盖地区,靠近阿富汗和伊朗边境。2022年起,加拿大巴里克黄金(Barrick Gold)与巴政府组建合资企业雷科迪克矿业公司,其中巴里克持股50%主导运营,承担技术与资金,巴方占股合计50%,含俾路支省政府10%干股、地方国企15%、联邦国企25%。据美国进出口银行27日披露的文件,雷科迪克矿业公司已申请“超过1亿美元的长期贷款或财务担保”。贷款将专项用于矿山开发所需设备的进口,例如采矿卡车、破碎机、太阳能电池板等,以及来自美国的咨询服务费用,已确定卡特彼勒、第一太阳能、小松、西屋制动等七家供应商。2025年6月,国际金融公司(IFC)董事会已批准4.5亿美元贷款,作为总融资7亿美元方案的一部分。据IFC披露,该项目预计耗资66亿美元,将通过债务、股权结合的方式融资。8月22日,亚开行进一步提供3亿美元贷款,并提供1.5亿美元的部分信用担保,覆盖俾路支省政府的股权部分。亚开行强调,该融资将成为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预计2028年建成投产,全面运营后预计成为世界第五大铜矿。一期工程预计年均铜精矿产量为80万吨,对缓解全球铜矿供应短缺具有战略意义。
NEWS
美对印关税将进一步提升。图源:《印度时报》
印《德干先驱报》《政治家报》8月28日报道,特朗普对印关税政策引发印反对派激烈抨击莫迪政府外交、经济政策。8月27日,美对印商品额外加征25%关税正式生效,印部分商品面临总关税升至50%。对此,执政党印人党及其盟友强调“印绝非任何国家的经济附庸”,印当前外交、经济政策稳健有力,具备应对关税冲击的韧性。此外,莫迪政府8月18日、8月28日两度调整原棉进口关税,宣布至12月31日免征原棉进口税(原税率11%),以支持印纺织出口 商。 然而,反对党广泛质疑政府说法及应对举措。平民党(AAP)方面,该党主席凯杰里瓦尔(Arvind Kejriwal)指责原棉进口免税致使美棉较印棉每公斤平均低15-20卢比,以印棉农利益为代价,讨好美国,是对印农民的“巨大背叛”。他表示,政府迟迟不对美采取反制与“阿达尼(Gautam Adani)在美案件”有关,并宣布9月7日在古吉拉特邦组织大型抗议集会。国大党方面,多位政治人物谴责莫迪政府政策致印经济“彻底崩溃”,将美对印加征关税定性为“印外交失败”。国大党人士表示,“特朗普向莫迪发出24小时通牒,莫迪5小时内就决定妥协。为了政治权力,莫迪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印如今正面临经济与政治双重危机。”
NEWS
巴基斯坦歼-10C编队。图源:《纽约时报》
孟《曙光日报》8月27日报道,孟加拉国拟自华采购12架歼-10C战斗机,以促孟空军现代化。消息人士称,在孟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Muhammad Yunus)2025年3月正式访华之前,中孟已初步磋商战机采购事宜。尤努斯在华期间,双方探讨提斯塔河项目合作、孟港口与昆明互联互通等议题,同时孟明确向中方提出采购12架歼-10C战斗机,获得中方积极回应,目前相关谈判正在推进。孟媒分析指出,哈西娜下台后,孟与中、美双边关系均有所回暖,而中孟合作已成为美孟多轮对话中的固定议题。美高官已向孟政府表示,美并不反对孟在民用贸易领域深化与华合作,但中孟国防军事合作若升级,则将被美视为“战略敏感”动向。孟智库“和平与安全研究所”(BIPSS)所长穆尼尔扎曼(A. N. M. Muniruzzaman)表示,歼-10C在5月印巴冲突中展现出卓越技术性能,引进该机型将显著增强孟国防能力,但该采购可能带来外交挑战,孟应“谨慎行事”, 全面考量中国、美国及若干西方国家的立场。
NEWS
巴格瓦特与莫迪。图源:《印度快报》
新德里电视台、《印度快报》8月27日报道,国民志愿服务团(RSS)最高领袖巴格瓦特(Mohan Bhagwat)罕见评论印人党全国主席遴选事宜。当前,印人党(BJP)新任主席人选迟迟未决,现任主席纳达(JP Nadda)2020年任职,其原本三年的任期届满后已多次延长,至今未完成交接。外界普遍认为,该党意识形态“母体”组织RSS在主席选拔中起主导作用。对此,巴格瓦特8月28日公开否认并表示“若由RSS决定,根本不会拖延这么久”,暗示印人党应加快决策进程。他同时强调,RSS与印人党属“协作关系”,后者并不听命于RSS;双方虽存分歧但未发生争执,决策将通过“集体方式”推进。消息人士称,巴格瓦特8月26-28日因RSS百年庆典到访德里,期间会晤多位印人党资深领导人,磋商联邦内阁调整、印人党全国主席任命、各邦邦长人事变动等议题。RSS通常不直接推荐具体人选,而是为职位选拔设定“总体标准”。印媒分析认为,印人党主席遴选延迟原因有三:一是RSS与印人党高层协商进程冗长,目前已推荐超过100名潜在候选人。二是前副总统丹卡尔(Jagdeep Dhankhar)此前突然辞职,使定于9月9日举行的副总统选举成为应急所需,印人党需全力确保本党候选人拉达克里希南(C P Radhakrishnan)胜选。三是多邦党部改选未完。当前,哈里亚纳邦、北方邦、古吉拉特邦等多个关键地方党部因内部派系斗争未能完成党首选举。印人党党章规定,至少19个邦党组织选出党首,才能选举全国党主席。
NEWS
图源:X
《外交学人》8月28日发表题为《巴政府对阵巴塔:巴焦尔的似曾相识》的评论认为,巴政府过去二十年来应对巴基斯坦塔利班(TTP,简称“巴塔”)等极端组织始终陷于“军事行动—短暂平静—暴力反扑”的无效循环,根源在于其过度依赖武力、推行“好坏武装分子”双重标准,却忽视贫困、治理薄弱等结构性问题。要实现持久安全,巴必须转变范式,从依赖武力转向解决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并进行意识形态斗争。作者娜塔莎·马特卢布(Natasha Matloob)系巴基斯坦国防大学研究者兼记者。
阿富汗塔利班2021年重新掌权后,巴塔获得发展新动力。阿临时政府释放数千名隶属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呼罗珊省分支(ISKP)、巴塔等极端组织的恐怖分子及头目。2023年至2024年,巴境内的恐袭数量翻倍,从517起增至1099起,巴已成为全球受恐怖主义影响第二严重的国家,仅次于布基纳法索。在此背景下,巴军2025年7月在巴焦尔地区(Bajaur)针对巴塔与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发起“决死行动”(Operation Sarbakaf),该行动被宣传为“情报驱动、精准打击”,却造成超过10万人流离失所,甚至出现平民伤亡事件,加剧巴民众愤怒和对政府的不信任——这一行动只是过去二十年巴政府反恐政策重复失败的缩影。回顾以往,巴军方历次行动均宣称胜利,但都“只打散、未除根”,反而因平民流离、高压管控持续疏远当地民众,为恐怖主义复苏提供社会土壤。
需看到,巴境内恐怖主义问题源自经济贫困、治理能力薄弱、严重政治排斥、青年人口过剩、宗教极端主义蔓延、多元与批判性教育缺乏。然而,巴方反恐政策始终聚焦于“治标”, 一味依赖武力手段,还推行“双重标准”包庇对其阿富汗战略有利用价值的武装分子,仅针对性打击威胁内部政治安全的势力,却不在去极端化、武装分子改造安置等方面投入相应资源,无视致使极端主义反复滋生的结构性问题。在外部层面,巴仍向他国寻求解决方案:美巴方面,近期双方反恐对话获有限成果,虽成功促使美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列为恐怖组织,但这种合作的选择性与需求错位明显——美方优先打击ISKP,巴方重点在TTP。中巴阿三边方面,巴希望阿临时政府加强反恐配合,而中方更倾向于在阿寻求经济利益,寄望于通过经济发展间接解决问题,巴需在两者间平衡。
整体来看,巴反恐军事政策失败二十年来被反复证明。破局唯一路径是 “范式转变”——从过度依赖军事手段的短期策略,转向更全面、更注重根源解决的长期战略,这包含两大支柱:一是意识形态与文化阵线的斗争。巴政府需动员主流迪奥班德派、巴雷维派、什叶派权威宗教学者共同发布联合教法决议(fatwa),从教义层面否定巴塔意识形态合法性,同时须改革教育课程,加强公民教育和多元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二是根本性调整军事与安全策略。即使必须采取军事行动,执行方式也必须以最小化负面后果、争取民心为准则。巴军行动不能单方面推进,应与受影响地区的社区建立共识,获得当地人理解,用规模更小、精准度更高的“外科手术式”打击取代不分青红皂白的炮击空袭,遵守国际法与保障人权,透明记录平民伤亡,完善善后与安置机制。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