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从校园“长”出来 | 校长知行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21:31 1

摘要:一种成熟的学校文化,总是有一个明确的理念统摄着学校生活的一切领域。这个明确的理念就像一轮太阳,照射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学校管理、班级文化、教研风气,乃至于各种活动,总是这个灵魂的体现与实现,是朝向这个灵魂的一种努力。没有这个统一的学校文化之魂,无论多

李镇西老师说:“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灵魂的事只能慢慢长出来,急不得,也抄不来。”

一种成熟的学校文化,总是有一个明确的理念统摄着学校生活的一切领域。这个明确的理念就像一轮太阳,照射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学校管理、班级文化、教研风气,乃至于各种活动,总是这个灵魂的体现与实现,是朝向这个灵魂的一种努力。没有这个统一的学校文化之魂,无论多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也都是一种华丽、零乱的碎片。只有鲜明的文化,才能使学校共同体和其中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处于舒展的状态,趋向明亮与辉煌。

近年来,我本人致力于学校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先后参与了区域内多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不断反思提炼中找到了学校文化内生的四条路径:

01

学校文化从深厚的地域文化中生长出来

学校所在地区一般都会有着独特风格和渊源的地域文化,学校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地域文化就是它自然丰富的滋养。通过对地域文化资源中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积淀的等各种元素进行自然融合,合理运用,灵活提炼,使得学校文化变得有形有神、切合时宜。

临猗县贵戚坊小学是一所由村小发展起来的乡镇学校,校名即是村名,据史料记载因皇亲贵戚居住而得名,学校所在的晋南地区自古就有锣鼓表演,上至逢年过节庆典,下至百姓婚丧嫁娶,锣鼓是必不可少的演艺项目。

由区域文化传统到教育本质的升华,“鼓舞”有了教育灵魂,鼓舞源于教育本义。唤醒自觉,鼓励自信,激发潜能,都是在鼓舞,鼓舞教育,既是千百年来教育思想的传承,更是新时代教育思想的映照。在立德树人前提下,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在鼓舞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贵戚坊小学从少儿锣鼓四次赴京演出、登上央视演播大厅的辉煌历程中,提炼了“鼓舞人生”的文化主题,在“办一所鼓舞人心的品牌学校”愿景引领下,老师们同频共振,为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鼓劲加油。

学校构建了如下办学理念体系:

办学愿景:办一所鼓舞人心的品牌学校

育人目标:培养心系家国、志存高远、内动强劲、个性飞扬的时代少年。

一训三风:

校训:鼓舞同行扬长出彩

校风:鼓舞潜能昂扬向上

教风:鼓舞赏识激扬创新

学风:鼓舞自主张扬个性

鼓舞金句:

为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鼓劲加油!

越专业越幸福,越学习越幸福!

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02

学校文化从清晰的发展愿景中生长出来

何为“愿景”?即所向往的前景。学校愿景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是一所学校特有的全体教职工共同的对未来希冀的景象,愿景清晰了,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有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就明确了。为此,学校文化创建也可以从描绘清晰的愿景切入。

临猗县双塔小学聚焦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解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与校长、教师多次座谈交流后,将校园文化建设定位在“慧”“创”的高度。旨在引导学生以创新为行动,以智慧引领成长,聚沙成塔,慧创未来,为每一个生命点燃成长的动力!

办学愿景:办一所生长智慧的学校

办学理念:让每颗沙粒都闪闪发光

一训三风:

校训:聚沙成塔慧创未来

“聚沙成塔”是双小人的精神特质,双小人相信积少成多的力量,宏伟的目标必起始于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在每一天的努力中追梦前行。慧创未来是双小的人才标准,“慧”是学习境界,凝聚真善美而成慧,知识与智能的高度升华凝成慧,“创”是双小人的行动追求,勇创、乐创、慧创,创造幸福,创生未来。

校风:校如正塔 荟真荟善荟美

教风:师如灯塔 会爱会启会研

学风:学如筑塔 慧玩慧创慧美

03

学校文化从鲜明的特色项目中生长出来

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并不仅是他的性别与名字,而是其特有的个性,一个学校也是如此。个性特色是学校的独有标签。个性化的发展是一个学校能在众多的学校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立足于学校特色项目,可以绽放学校文化的独特,引领学校特色化个性发展。

临猗县崇相西小学是一所体育特色学校,为了教育的阳光能惠及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近十几年来学校以跳绳特色项目为突破点,持之以恒地开展“阳光绳韵”学校特色发展探索,让“绳韵文化”成为学校文化核心,辐射学校工作。

基于跳绳特色的深入推进,学校历任领导坚持“活动中育人,快乐中成长”的办学理念,让学生体验教育的快乐、享受教育的幸福成为崇小人薪火传承的教育理想,“悦”文化的样貌逐渐清晰。

基于外显文化与内在文化融合交汇、循环推动,学校提出了“发展特色提内涵,传统文化悦校园”的理念,明确以“绳悦”为校园文化核心,积极打造以“绳悦”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绳悦”文化体系建构如下:

“悦”在《尔雅·释诂上》的解释为“乐也”。“悦”从“心”,表明与人的内心活动有关;“悦”又与阅、跃、越同音。阅,有经历、阅历之意思,越,有超出、更加之意。悦,即愉悦,张扬个性之悦,发展个性之悦,发展兴趣之悦,追求梦想之悦,承担责任之悦,相互分享之悦,是一种智慧的生命历程。

办学愿景:办一所动感十足的活力学校

通过课程、活动、环境三位一体,形成积极向上的成长磁场。将跳绳的动感升华为全人成长的活力,打造生命勃发的教育生态。

办学理念:悦·跃·越

从快乐的体验开启学习之旅,以强劲的动能带动学习成长,进而带来成长的跨越与生命的超越。这是一种自驱力推动下的不断超越,张扬个性的教育模式。

育人目标:培养崇悦少年,成就生命精彩

聚焦“崇悦”特质,尊重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在“悦”文化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实现生命的饱满与精彩。

崇悦五品:悦言、悦思、悦形、悦美、悦创

紧密围绕五育融合与贯通育人逻辑,深植“绳文化”传统与地域特色,以“悦”为纽带统整五育,突出“绳悦”文化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整合作用,真正实现五育拧成一股绳的育人成效。

一训三风:

校训:心有准绳,无限可能

在绳悦的律动里,规矩与潜能共舞,让道德行为的价值尺度,为成长锚定航向,实现从遵从到超越的生命升华,生命在约束中触摸无限,于秩序里听见星辰。

校风:崇德向美,悦然成长

教风:乐教善导,悦起童心

学风:敏学乐思,悦跃同行

04

让学校文化从学校精神中生长出来

卓越的学校文化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神”与“形”紧密交织、水乳交融的有机整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学校登峰造极的品质根基。学校文化的“神”,即精神文化,无疑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中枢,赋予学校独一无二的气质神韵与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

临猗县直第一幼儿园与“一”有不解之缘,“永攀第一,争创唯一”的一幼精神熠熠生辉。这八个字,简称双一精神,体现为四个一: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一马当先的创新精神,一往情深的育人精神,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铭刻在每个一幼人的心坎上,它既是创业时期艰苦奋斗的典范,更是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表达。由此,积淀了“始于第一,长成唯一”的一幼表达。

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双一”文化体系。

办园理念:童趣天然适性成长

积极践行适性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以幼儿身心发展为根本,尊重师幼个性成长。

办园愿景:办一所顺应天性、绽放个性的幼儿园

关注每一个儿童完整而丰满的人性,从追求外在的优秀转向关注内在的独特,关注孩子的身体、性格、习惯,让儿童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绽放独特的个性,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目标:培养健康自信、慧玩善创的新时代儿童

我们要培养的儿童,是面向未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有健康身心、乐于实践、乐于创造的人。

一训三风:

园训:始于第一,长成唯一

园风:一苇启航,童真守望

教风:一叶知真,读懂唯一

学风:一心和鸣,心弦相振

一训三风营造怡人的育人环境,充分释放儿童的天性,张扬儿童的个性,让他们自在成长,个性发展。

学校文化一定是从学校中自己生长出来的,具有生长性,还具有持续的活力。回顾这四条路径,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彼此滋养的有机整体。只有当学校文化成为一个生动的、有机的价值体系时,人们才能心领神会,它才能真正激励人、引领人,起到感召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让文化从校园自己“长”出来,从历史中传承,在愿景中明晰,借特色而绽放,因精神而永恒——这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之道,也是教育走向内涵发展与品质提升的必然选择。

陈姣,临猗县猗氏中心校教研员,政协委员,中小学高级教师。

山西省优秀教师、运城市师德标兵、运城市学科带头人,临猗县小学语文专家团队成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近年来,致力于阅读教学改革,参与“全国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全国新体系作文研究”工作,帮助多名青年教师登上全国大赛的舞台,积极参与学校文化的升级提档,协助多所学校设计提炼文化,改善学校面貌,增强了猗氏教育品牌的软实力。

点评:

让文化从校园自己“长”出来——

读“陈姣校长的学校文化建设四条路径”有感

智静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但这个灵魂无法快速移植或复制,只能在学校自身的土壤中慢慢“生长”出来。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灵魂的事只能慢慢长出来,急不得,也抄不来。”临猗县猗氏小学陈姣校长的文章《让文化从校园“长”出来》,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深刻理解和成功实践。

陈校长基于自身参与区域内多所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系统提炼了学校文化内生的四条路径:从深厚的地域文化中生长、从清晰的发展愿景中生长、从鲜明的特色项目中生长、从学校精神中生长。这四条路径为当下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框架。

01

陈姣校长提出的四条路径,体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多元性和个性化特征。

第一条路径“从深厚的地域文化中生长”,巧妙地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元素,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比如,临猗县贵戚坊小学从校名渊源和晋南锣鼓表演传统中,提炼出“鼓舞人生”的文化主题,形成了“办一所鼓舞人心的品牌学校”的愿景。

第二条路径“从清晰的发展愿景中生长”,作为学校文化发展的指引力,帮助学校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比如,临猗县双塔小学聚焦国家创新人才需求,将校园文化建设定位在“慧”“创”的高度,提出“聚沙成塔,慧创未来”的校训。

第三条路径“从鲜明的特色项目中生长”,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和载体,让文化有了具体的表现形式和依托。比如,临猗县崇相西小学以跳绳特色项目为突破点,发展出“绳悦”文化体系,实现了“五育拧成一股绳”的育人成效。

第四条路径“从学校精神中生长”,揭示了学校精神传统是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使学校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比如,临猗县直第一幼儿园从“永攀第一,争创唯一”的一幼精神中提炼出“双一”文化体系。

02

学校文化不是外在的附加物,而是内在于学校组织中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规范。陈姣校长的四条路径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认为,一种成熟的学校文化,总是有一个明确的理念统摄着学校生活的一切领域,这个明确的理念就像一轮太阳,照射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文化为学校立魂,需要从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和未来追求中自然生长出来。

当然,学校文化建设的系统性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内生独立性等特点,成功的学校文化需要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和有机统一。

03

从陈姣校长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校文化建设的几个特点:

一是根植性。四条路径都强调从学校自身的土壤中生长出来,无论是地域文化、发展愿景、特色项目还是学校精神,都是学校特有的资源。

二是整体性。文化建设不是碎片化的,而是有一个明确的理念统摄着学校生活的一切领域。如贵戚坊小学的“鼓舞”文化渗透到了办学愿景、育人目标、一训三风等各个方面。

三是叙事性。学校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一种“讲述”,讲述一个关于学校自己的传奇故事。每所学校都在通过文化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生命叙事。

四是生长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具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如崇相西小学的“绳悦”文化从特色项目发展为完整的文化体系。

04

陈姣校长的探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解决了学校文化建设“同质化”问题。将当下许多学校文化建设中千校一面、缺乏个性的问题转化成个性化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其次也回应了素质教育与特色办学的双重需求。如宁阳县第三小学以“营造书香校园”为总抓手,通过构建阅读文化生态场域,为师生成长提供了精神动力。最后还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既注重从历史传统中汲取智慧,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创新需求,实现了守正与创新的平衡。

同时陈校长的探索也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文化自觉。要有对“我是谁”“我要抵达何处”等问题的明晰意识,不应处于一种“文化的冥睡状态”。还要重视师生的共建共生,强调师生参与,因为真正美妙的教育场所,就是师生亲自创造的空间,任何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都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师生共同参与。

当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还要坚持系统思维。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环境、精神、制度、行为等多个层面统筹考虑,整体设计。

另外还要尊重学校文化诞生的过程。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文化建设是一个“慢慢长出来”的过程,既要尊重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也不能急功近利。

总之,纵观陈校长提出的四条学校文化内生路径,我们发现,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四把钥匙:地域文化之钥、发展愿景之钥、特色项目之钥和学校精神之钥。还启示我们: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根植于学校自身的土壤,从历史中传承,在愿景中明晰,借特色而绽放,因精神而永恒。

每一所学校只有让文化从校园自己“长”出来,才能真正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理想,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和气质。

智静: 山西省定襄县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副校长。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模范班主任,山西省德育渗透能手。新网师专家库成员。

来源:新网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