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在成都车展首日,smart举办了“超级精灵日”,正式发布EHD超级电混技术,并宣布2026款smart #1 BRABUS性能版上市。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节点:在纯电动战略基础上,smart补齐了插混技术路线,进入“品牌2.0时代”。
8月29日,在成都车展首日,smart举办了“超级精灵日”,正式发布EHD超级电混技术,并宣布2026款smart #1 BRABUS性能版上市。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节点:在纯电动战略基础上,smart补齐了插混技术路线,进入“品牌2.0时代”。
过去几年,smart作为梅赛德斯-奔驰与吉利共同打造的“新奢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主要产品线集中在纯电市场。精灵#1、#3、#5等车型,让smart逐渐摆脱“小车即代步”的旧印象,向豪华新能源细分市场拓展,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销量突破。
但单一的纯电路线,始终限制了市场覆盖范围。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接受度和增长速度,已经远超大多数预测。选择在此时发布EHD超级电混,smart希望将市场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新能源消费群体。
为什么不是增程,而是插混?
近年来,不少新势力品牌选择了“增程”路线作为过渡解决方案。相比之下,smart选择了技术门槛更高、研发投入更大的插混方式。
一方面,插混在技术上更接近“全能型”方案,可以兼顾高速工况下的动力和油耗表现,避免了增程车在亏电或高速场景中常见的短板。
其二,对于smart这样定位“豪华新能源”的品牌而言,插混不仅是补能方式的优化,更是体验升级。EHD超级电混在研发中强调静谧性、平顺性和动力持续性,目的就是要避免“油电之间的割裂感”。
在发布会上,smart将EHD超级电混概括为“真省、真顺、真猛”。
真省——通过高热效率发动机和系统优化,EHD在综合油耗和续航上有优势。用户可以以更低的使用成本,覆盖长途场景。
真顺——得益于三挡专用混动变速器和“无感换挡系统”,车辆在切换工况时几乎没有顿挫,体验更接近电车。
真猛——在满电和亏电状态下,系统都能保持高功率输出,不会出现“电池没电就动力打折”的情况,同时在极端气候下依旧稳定。
此外,smart在体验层面也做了强调,例如发动机启动前后的噪音差几乎不可察觉,车内静谧性达到图书馆级别,这种细节背后,能看到奔驰团队的调校。
与技术发布同时进行的,还有2026款smart #1 BRABUS性能版上市,售价24.99万元。
这款车型其实代表了smart的另一面。不同于EHD所强调的“省顺猛”,BRABUS版本更强调“性能与格调”。它承袭BRABUS血统,拥有上百处细节升级,主打小车中的“暴力美学”。
如果说EHD是为了拓展更多主流用户群,那么BRABUS版本则是品牌调性的延续,满足少数性能爱好者和个性化消费群体。两者放在同一舞台上,某种程度上也映射了smart试图在“技术普及”与“品牌个性”之间寻找平衡。
此次发布的意义,不在于增加了一个技术标签或一款车,而是明确了smart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双路线战略将帮助smart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插混车型能够覆盖更多二三线城市和长途用车用户,同时维持豪华品牌的体验差异化。
与此同时,挑战也与机遇并存,插混市场竞争已经异常激烈,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厂商,都在加码混动技术。smart如何在“性价比”的赛道里,通过设计、调校和品牌力实现区隔,是接下来的关键。
未来,smart能否凭借“更好体验”的技术路线在插混市场站稳脚跟,还有待市场检验。但至少可以肯定一点,smart没有选择守成,而是主动把“第二条腿”迈了出去。
来源:来哥驾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