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LV最新推出的"龙虾包"以55500元的天价亮相时,时尚圈的吃瓜群众们集体瞳孔地震——这年头连甲壳类动物都开始抢包袋界的C位了?这款被网友戏称为"移动海鲜市场"的LOBSTER迷你手袋,以其突破天际的定价和令人费解的造型,成功让奢侈品创新的边界再次突破地球大
当LV最新推出的"龙虾包"以55500元的天价亮相时,时尚圈的吃瓜群众们集体瞳孔地震——这年头连甲壳类动物都开始抢包袋界的C位了?这款被网友戏称为"移动海鲜市场"的LOBSTER迷你手袋,以其突破天际的定价和令人费解的造型,成功让奢侈品创新的边界再次突破地球大气层。
LV官方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个长得像被压扁的红色大蟑螂(抱歉,"龙虾"这个词对它太抬举了)的手袋,完美融合了"经典元素与新锐设计"。确实很经典——毕竟把55500元花在一只只能装下口红+AirPods的迷你包上,这种"经典"的败家行为自古以来只有土豪做得出来。而所谓"新锐设计",大概就是让巴黎世家的驴蹄鞋和这个龙虾包在怪异审美赛道上决一死战。
仔细端详这个14×10×4厘米的"海洋艺术品":标志性的LV老花图案印在僵硬的虾壳上,两只塑料感十足的虾钳倔强地支棱着,活脱脱是从海鲜蒸笼里逃出来的逃生大师。更绝的是它的使用场景——根据品牌描述,可以"优雅地携带手机钥匙等日用品",请问尊贵的LV用户,您是想在米其林三星餐厅掏出龙虾包,现场表演"从虾钳里夹出黑卡买单"的行为艺术吗?
社交媒体上的段子手们已经为这款包创作了无数表情包:"建议搭配蒜蓉酱食用""背出去自动获得海底捞免单资格""这价格够买真龙虾宴请整个办公室"。最扎心的莫过于某位网友的神评论:"以前觉得LV老花像麻将桌,现在发现还能当海鲜市场摊位。"这些犀利吐槽精准戳破了奢侈品营销的泡沫——当设计脱离实用性和审美共识,再贵的logo也救不了认知失调。
有趣的是,LV声称这是为了满足"追求个性的消费者",但看看那些真正敢背出门的勇士(如果有的话),大概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 身家至少八位数 2. 对路人目光完全免疫 3. 认为"被当成行走的表情包"是一种高级时尚。相比之下,普通人更务实的疑问是:这虾钳会不会在地铁上夹到邻座大妈的脸?清洁工阿姨扫大街时会不会把它当真龙虾一脚踢飞?
在涨价都快涨成"金融理财产品"的今天,LV显然不满足于只在材质和LOGO上做文章。从去年的马桶刷包到今年的龙虾包,奢侈品的创新越来越呈现出两种极端:要么极简到像块空白画布(还得卖你两万八),要么浮夸到像马戏团道具(售价直接奔着五位数去)。这种"要么无聊死要么奇葩死"的策略,暴露出行业集体创意枯竭的窘境——当常规设计无法刺激消费,那就干脆把购物袋变成行为艺术。
但别忘了,奢侈品最危险的陷阱就是把消费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55500元不是小数目,即便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这笔钱买到的也不该是个需要额外解释"这真的是包不是海鲜"的争议品。更讽刺的是,在二手市场上,这类猎奇设计往往最先贬值——毕竟除了真正的勇士,很少有人愿意接盘一个可能被路人追问"你背上的是什么鬼东西"的社交炸弹。
这场闹剧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行业焦虑:当大众审美逐渐觉醒,靠制造信息差割韭菜的老套路还能玩多久?年轻消费者开始用平替产品解构奢侈符号(比如用几百块的国潮包搭配出更高美学完成度),而土豪们也开始嫌弃"明晃晃的炫富"不够低调奢华有内涵。LV们夹在中间,既不敢得罪核心客户,又想用猎奇设计吸引流量,结果就造出了这种"四不像"的尴尬产物。
或许真正的时尚不应该靠离谱造型博眼球,而是回归到设计本身的语境逻辑。一个合格的包袋至少应该满足:装得下正常随身物品、背起来不像行为艺术、价格与价值存在合理关联——这三个基本要求,我们的龙虾阁下是一条都没做到。当55500元能买到爱马仕入门款+一顿米其林龙虾宴+半个月房租时,选择背着个"红壳怪物"招摇过市的,恐怕只剩那些真正把logo当安全感、把怪异当个性的终极土豪了。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奢侈品开始和菜市场抢创意,是该夸它"接地气"还是笑它"没底线"?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钻研时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