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以为安徒生只是童话作家?这是个美丽的误解。《安徒生,故事的影子》展现一位真正的文学革命者。他用看似“不规范”的语言创造了新文学形式,让童话有了自己的声音。一个带着13枚硬币的穷孩子,如何成为改变世界的天才?书中给出了答案。
杨稚梓 著
ISBN:978-7-80768-467-1 定价:69.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编辑推荐
※ 揭开童话王冠的面纱
你以为安徒生只是童话作家?这是个美丽的误解。《安徒生,故事的影子》展现一位真正的文学革命者。他用看似“不规范”的语言创造了新文学形式,让童话有了自己的声音。一个带着13枚硬币的穷孩子,如何成为改变世界的天才?书中给出了答案。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安徒生的作品展现出新的价值。他将无生命的物品赋予灵魂与情感的能力,恰如我们今日思考AI的情感可能性。他关于人性本质和"什么是真正的生命"的探索,为我们理解人与技术的关系提供了深刻启示。※ 与大师对话的机会
如果你曾被安徒生的故事打动,现在是时候认识创造者本人了。这本珍藏版包含和安徒生一生密切相关的精选图版,由此看见童话背后的真相。重新认识安徒生,就是重新发现想象力的力量。因为正如他所示——平凡生活中藏着最美的童话。
内容简介
《安徒生,故事的影子》带领读者走进童话名篇的历史来处,以哥本哈根市民阶层的交流互动为透镜,解读安徒生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越界者”原型(如丑小鸭、人鱼)。重审了克尔凯郭尔对安徒生的批判,梳理了安徒生作品对托马斯·曼文学创作的影响,并通过精神分析与文化环境研究,还原了安徒生如何创造他独具魅力的跨文化乌托邦。安徒生童话的永恒魔力,恰恰源于其对现代文明悖论的凝视——当启蒙承诺的“进步”沦为机械重复,《皇帝的新衣》中孩童的呐喊,仍是这个时代一面犀利的镜子。全书兼顾学术深度与叙事张力,既为文学研究者提供方法论范例(如童话诗学体系的构建),亦为大众读者开辟理解经典的新入口,在安徒生诞辰22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其人其作在科技革命时代的新价值。杨稚梓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安徒生和托马斯·曼。在《外国文学动态研究》《读书》《世界文学》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译有《陛下》《一个好地方》等作品。目录
●
上下滑动 查看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进退两难的哥本哈根市民生活
哥本哈根市民:一座壁垒
憧憬和碰壁
夜莺和君主,宫廷和童话
第二章 变成孩子,我们才能进入天堂
不进教堂的“上帝宠儿”
从菲英岛到斯拉格尔斯:草木万物中的无私神爱
奥斯特和《自然中的精神》
天堂属于儿童
第三章 童话,远方和身旁
“童话”的封闭世界
安徒生的童话革新
从远方回归生活
第四章 童话中的人生和人生的神话
“我的生命是个美丽的童话”
“我看到那个美丽的姑娘——他爱她胜过于爱我”
第五章 在现代化浪潮之中
多元的“现代”
“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叫作斯堪的纳维亚人”
上帝和物理
第六章 安徒生和托马斯·曼:永恒欲念的重现
第七章 安徒生和后世
附录 I 书信与诗歌
附录II 安徒生生平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节选
前言(节选)
文丨杨稚梓
稍晚的文学批评家乔治·勃兰兑斯称,安徒生与他的时代有种先决的和谐。考虑到这位“异类”诗人与世界截然不同的气质,你会发现这种说法出人意料地正确。
安徒生幸而生活在19世纪,而不是18世纪或20世纪——前者是启蒙理性的烈日放逐专制君主的时代,后者在工业、市场和战争的暴政中喘息,生活在这两个世纪的个体,个性不得不隐蔽在强大耀眼的群体共性之后。19世纪却是一个转变中的时代,18世纪知识分子对理性的极端推崇让无数叛逆的浪漫主义天才感到压抑,决心改弦易辙,用幻想和感性创造更加灵动超脱的新时代。个性的人代替了社会的人,先前推崇理性,而此时开始崇尚非理性。
但人类的理性一经发现,就不会再度沉睡,它会长存于务实的城市新兴力量市民群体中,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浪漫派大潮衰退后,内敛保守的形式再次成为主流。这个世纪最初的三四十年里,浪漫主义学者和艺术家致力于从神话、童话等民间文学碎片中构建他们憧憬的往昔乐土,务实的市民群体则在努力掌控政治实权和经济命脉,两方在冲突中交融成民族主义爆发、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让半年轻半衰迈的欧洲摇摇晃晃地走向世纪中叶和下半叶的政治和工业革命。
这个世纪在多种力量的相互抗衡之下经历一次次蜕变。只有在这样的岁月中,安徒生的异类气质才能既不至被埋没,又不显太过怪异不羁:对于贯穿这个时代的求索精神来说,不能被主流标签定义的天才恰是自己活生生的样例。
所幸安徒生生活在19世纪,他属于自己的时代,正如时代属于一大批像他一样的异类天才。他对自己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踌躇满志,对很多新思想新技术满怀憧憬,关注欧洲政局变化,成名后不断流连于欧洲各宫廷,在王公贵族面前朗读自己的童话作品,志得意满。另一方面,他相信宿命论,认为自己深陷于家族命运的囹圄之中,常常因回忆家族往事而忧郁气馁,他的父亲和祖父去世前患有精神病,母亲酗酒而死,他不止一次在日记或信件中吐露自己对家族命运的畏惧,独自瑟缩在黑暗角落中,哀叹自己的命运。他自傲又自卑,这复杂的人格很可能源自父母双方大相径庭的世界观对少年安徒生施加的截然不同的影响,父母二人分别来自理性和迷信这两个世界,两方天地终其一生都在争夺安徒生的精神世界。
一边渴望进步和荣誉,一边陷于混沌和迷信,这个游走在两个对立世界边缘的男人才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安徒生真正的模样。诚然,安徒生是一个变革者。他是最早意识到现代科技对民族构建重要意义的丹麦人之一,从同时代大批在历史和民间传说的故纸堆中搜寻丹麦民族根源的学者和艺术家中脱颖而出,也对童话这一传统文体的市场化和通俗化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他并不打算顺应新事物的发展,而是希望把一切纳入宗教体系中,用上帝解释世间万物。在理性和迷信这两个世界中,前者指引他独身一人在广阔的天地间迈出脚步,引领他一路前行,但后者是他心灵栖息的家园,对他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而且,随着年岁越来越大,这个孤独的“异类”越发渴望神灵的庇护,安心地把自己交付于上帝为这世界所做的合理安排,在乘着时代的巨轮前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欧罗巴,向逐渐远去的宗教信仰伸出双臂,最后一次成为逆潮流而行的异类,并化作在童话书中歌颂信仰和爱的永恒。
安徒生一次次为自己立传,希望世人记住自己从底层少年一步步走上荣耀巅峰,成为欧洲贵族名流座上宾的“美丽童话”,但大多数人只记住了他笔下的丑小鸭和美人鱼,更不会知道,促使他写下那些独特故事的,是他对城市市民身份长年的求而不得,是他虔诚质朴的宗教情怀和对“童真”的炽热憧憬,是他面对爱和情欲的畏惧和自卑,是他游历诸国、见识了当时最新的科技和观念后对爱和信仰这些最隽永字眼的反思,是一个身处新和旧、理性和情感、秩序和混沌之间的人时时刻刻体会到的渴望。
或许,你还没有读过安徒生人生中的这些篇章。
本文选自《安徒生,故事的影子》前言部分杨稚梓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安徒生,故事的影子》
杨稚梓 著
ISBN:978-7-80768-467-1 定价:69.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来源:生活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