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最近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发现了点不一样的事:美国佛蒙特大学的研究员用活体青蛙胚胎细胞拼出了能满地乱爬的“生物机器人”,这些小家伙没心脏没脑子,居然能自主搬运微型零件。
咱们老觉得生死是黑白分明的事儿,心脏不跳了就叫死透了,脑电波平了就算玩完了。
可最近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发现了点不一样的事:美国佛蒙特大学的研究员用活体青蛙胚胎细胞拼出了能满地乱爬的“生物机器人”,这些小家伙没心脏没脑子,居然能自主搬运微型零件。
还有团队把刚去世的小白鼠视网膜细胞泡在培养液里,这些细胞居然还能对光线产生反应。这可不是拍《生化危机》,是正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发现。
照这么看,咱平时说的“死透了”可能压根儿不存在,生死之间怕是还有片灰色地带,而您脖子上顶着的大脑,保不齐就是个信号接收器。
要说这事儿得从医院里的死亡认定说起。现在医学上判断人死没死,主要看心电图拉不拉直线。按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这种判断法就跟拿火柴棍测地震一样不靠谱。
他们发现人活着最根本的不是心肝脾肺肾,而是全身流动的生物电:从每个细胞里的分子电到整个人体的整体电,五层电网组成了活蹦乱跳的大活人。
就像您家电视插着电才能出人影,人断气了就跟拔了插头的电视似的,虽然壳子还在,里头的节目早停播了。
不过新研究给这套理论来了个升级版。英国巴斯大学前几年搞了个大新闻:他们发现某些死透了的细胞只要给够营养,居然能整出活着时候都不会的新技能。
就好比您家冰箱断电三天,里头的冻鱼突然自己游到水族箱里。这种“诈尸”现象让科学家们直挠头:原来死亡不是开关,更像音量旋钮,能调大调小。
有人就琢磨,搞不好咱们的生命压根儿没完全消失,只是换了个频道接着播。
神经科学家们最近还整出个更玄乎的比喻。他们发现人脑处理信息跟老式收音机收台贼像:您以为的“自主意识”,可能只是接收到了宇宙间某种信号。
就像当年海弗利克老爷子发现细胞最多分裂50次就得报废(分裂一次2.4年,从而得出人类极限寿命120岁左右),现在有人发现脑细胞里藏着更复杂的“信号放大器”。
法国脑科学家迪昂教授就提出,意识可能就是大脑把收到的信号在神经网络里广播的结果,这套理论叫“全局工作空间”,听着就跟电视台总控室似的。
曾要说最颠覆三观的还是那些“死而复生”的细胞。德国科学家把刚断气的小白鼠骨头泡在培养液里,结果三个月后骨头缝里居然冒出“新血管”。
这要是搁人身上,相当于火葬场烧到一半,骨灰盒里的骨头突然喊“停!我还能长个儿”。这种回光返照现象让法律界都发愁:现在死亡认定标准是不是得改成“分子级死亡”?毕竟按老标准判了死刑的人,细胞可能还在偷偷搞事情。
不过您也别急着害怕,这种“诈尸”细胞不是谁都能整活。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温度合适、营养管够、还得赶上细胞状态好。就跟东北腌酸菜似的,得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发酵出那个味儿。
科学家们现在最想搞明白的是,这些死而复生的细胞是不是触发了什么隐藏程序,就像电脑死机后突然自动恢复出厂设置。
回头想想咱们老祖宗说的“生死有命”,可能还真藏着科学道理。哈佛那帮教授把死亡分成三个阶段:先断整体电,再灭细胞电,最后蛋白质都停电才算真凉透。
这跟东北冬天杀猪一个道理:刚放完血还能动弹会儿,等冻硬实了才算彻底歇菜。现在的新发现说明,死亡可能是个层层剥洋葱的过程,每剥开一层都有新发现。
说到这儿您可能要问:那意识到底算啥?神经科学家们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一派人说意识就是大脑自产自销的副产品,另一派觉得意识像广播信号,大脑就是个半导体收音机。
得州大学的脑科学教授也出来解释两句:“现在谈意识就像原始人谈闪电,咱连问题该咋问都没整明白呢。”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生死这事儿比咱想象得复杂多了。见着太平间的尸体,您可别觉得那就是堆死肉,里头的细胞可能正憋着放大招呢。
科学这把钥匙正在慢慢撬动生死之谜,保不齐哪天咱就能整明白,活着到底是咋回事,死了又算哪门子歇菜。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向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