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天路点亮世界屋脊|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22:42 2

摘要: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回望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一条条“电力天路”穿越雪域高原,一盏盏酥油灯换成了明亮的电灯……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中,中国能建中电工程用科技与坚守点亮青藏高原,为西藏电力高质量发展谱写了精

巍巍青藏高原,六十载沧桑巨变;

条条电力天路,一甲子光明征程。


阿里联网工程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回望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一条条“电力天路”穿越雪域高原,一盏盏酥油灯换成了明亮的电灯……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中,中国能建中电工程用科技与坚守点亮青藏高原,为西藏电力高质量发展谱写了精彩篇章。


电力天路:“四大联网”点亮世界屋脊

银线横跨雪域,铁塔直插云端。

西藏电力建设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艰辛历程。

1965年,纳金水电站6台机组全部投运,结束了拉萨人民依赖松明子与酥油灯照明的历史,助力西藏形成了历史上最早的35千伏拉萨电网雏形。

进入新世纪,西藏电网建设步入快车道。四大联网工程相继建成,彻底改变了西藏电网格局。

藏中联网工程

2011年12月,第一条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结束了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通过青海电网首次实现与全国大电网互联互通。

2014年11月,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藏东南的昌都孤网运行成为历史,四川与西藏实现了全新的“牵手”,以新的形式连接起来。

2018年11月,藏中联网工程建成投运,西藏由此迈入了500千伏超高压大电网时代。

2020年12月,阿里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全国大陆地区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域正式接入国家大电网,西藏电网迈入统一电网新时代。

川藏联网工程

四条“电力天路”搭建起雪域高原电力的主干网络,连接起西藏与全国电网,彻底改变了西藏长期面临的用电困境。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群,这些项目不仅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更点亮了世界屋脊的万家灯火,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凭借高海拔电网输变电勘测设计核心技术,深度参与四大联网工程从规划、勘测到设计的全过程,承担了牵头设计、技术攻关和核心设备研发等关键任务,并成功破解了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尤其是高海拔、冻土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


攻坚突破:“创新成果”写在高原之巅

在世界海拔最高、地质最复杂的区域建设输电线路,需直面高海拔绝缘配合、冻土基础稳定、生态保护等多重挑战。

与雪山共连绵的青藏线

高海拔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属世界性难题。在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中,中电工程开展四项专题研究,通过大量计算分析与实验验证,提出全线统一的外绝缘配置方案,并采用科学的防风偏、防振及接地措施,成功解决特高海拔电气绝缘问题,为线路安全运行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高原冻土基础稳定性是另一大技术挑战。面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线路地质勘查和定位工作,项目团队创造性完成多项真型试验,编制《架空输电线路冻土地区基础设计技术规定》,通过综合措施防控冻土危害,为铁塔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可靠提供珍贵数据与理论依据。

藏中联网工程建设过程中,中电工程针对高海拔高压绝缘、抗老化、强紫外线防护等区域性问题提出近百条专项设计方案,取得了数十项深化成果。

遥望希夏邦马峰的岗巴羊头塔

生态保护技术创新同样令人瞩目。在阿里联网工程建设中,输电线路途经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和珠峰景观区。为减少工程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工程师们以西藏地区代表性动物岗巴羊和白绒山羊为原型,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景观输电塔”。

全线108基220千伏白绒山羊塔和35基500千伏岗巴羊头塔,成为全国运用景观塔最多的超高压工程,实现了电力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极限踏勘:“刀锋之上”丈量雪域高度

杆塔、线路、电力设计,严寒、缺氧、生命禁区……中电工程工程师们的任务,既在“云端之上”,也在“刀锋之上”。

实地踏勘是“电力天路”上走出的第一行足迹,也是最艰苦最勇敢的环节。他们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以脚步丈量雪域,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完成多项世界级输电工程的勘测设计。

工程师现场勘测定位

阿里联网工程线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沿线群山起伏,雪峰叠嶂,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海拔在4100-5600米之间,作业更是在大雪纷纷的冬季,日平均气温在零下5摄氏度到零下20摄氏度。踏勘工作堪称“世界级挑战”,中电工程踏勘团队迎难而上,翻越马攸木拉山、跨过当却藏布与归桑河……用双脚踏出光明之路。

外业队员们完成4R053号世界海拔最高杆塔(5357米)勘测定位

在海拔5357米的“珠峰门户”——日喀则嘉措拉山口,中电工程工程师在十级狂风与严重缺氧中艰难前行,独创“十步一躺”前进法,以“高原爱马仕”(牛粪)取暖法抵御严寒,成功完成当前世界海拔最高的500千伏线路杆塔——阿里联网工程4R053号塔定位,创造了世界纪录。

在人实在爬不上去的峭壁深谷,无人机航测技术“大显身手”。

操作无人机测量

在大古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勘测中,一架小巧的无人机轻盈地悬浮在峭壁上空,中电工程测量工程师正紧盯屏幕,操控无人机锁定位置,采集数据。

大古水电站送出工程地形条件极为复杂,平均海拔4700米,高差大多超过500米,部分区域平行于雅鲁藏布江,两岸均为直上直下的峭壁,无人机测量成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电力动脉:“绿电基地”外送千家万户

随着西藏电网不断完善和清洁能源规模扩大,西藏实现了从电力短缺到电力富余的历史性转变。

金上—湖北特高压工程

中电工程积极参与西藏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助力西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中电工程参与设计的全国首条大容量水光互补的纯清洁能源跨区外送直流通道。该工程横跨西藏、四川、重庆、湖北4个省份,线路全长1901千米,计划2025年建成投产。

工程投产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近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煤超1700万吨,将大幅提高华中地区绿电比例,优化能源结构。


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广州小迳换流站效果图

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藏粤直流)是藏电外送的又一重大工程。这项世界容量最大的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起于西藏昌都市左贡县,终点位于深圳龙华,途经藏、滇、桂、粤四省区,总长约2681.3千米。

工程建成后,年输送西藏清洁水电、光伏电力超200亿千瓦时,可替代燃煤约6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对推进西藏水电和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和高效利用,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六十载砥砺奋进,一甲子电力征程。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克服了高海拔、缺氧、极端低温等重重困难,以科技、匠心和坚韧在雪域高原书写了清洁能源输送的奇迹,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

随着“藏电外送”战略深入推进,西藏清洁能源将继续通过这条“光明纽带”点亮更多家庭、赋能更多产业,为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能建)

来源:中国基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