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医生通过6G信号,远程操控机器人为新疆患者完成心脏手术!”这不是科幻剧情,而是我国科学家刚落地的技术场景。8月27日,国际顶刊《自然》刊登北京大学团队的研究成果——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光电融合芯片,直接打破全球通信技术的物理瓶颈。
“北京医生通过6G信号,远程操控机器人为新疆患者完成心脏手术!”这不是科幻剧情,而是我国科学家刚落地的技术场景。8月27日,国际顶刊《自然》刊登北京大学团队的研究成果——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光电融合芯片,直接打破全球通信技术的物理瓶颈。
图片仅供参考并非真实(下同)
对普通人来说,这项突破的意义很实在:以后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和城市学生上“面对面”的全息课,深海探测器的科研数据能实时传回实验室,就连空间站的宇航员,也能流畅刷4K直播。更关键的是,这颗芯片不怕电磁干扰,遇到信号波动会自动切换频段,像“智能导航”一样保持通信稳定。
“我们用光子学突破了电子学的限制。”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王兴军教授介绍,这颗芯片集成了基带调制、载波生成等全部核心功能,覆盖0.5GHz至115GHz全频段,任意频点都能稳定输出50-100Gbps速率——这是5G速度的100倍,还解决了传统技术“高频段噪声大”的世界级难题。
技术硬实力还靠数据说话:目前我国6G专利占比达40.3%,稳居全球第一,华为、中兴包揽全球专利榜前两位;工信部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5月)显示,我国已建成459.8万个5G基站,为6G商用打下坚实基础。从“太空WiFi”到工业物联网的亚毫秒级时延,中国正用“全频段+星地一体”技术,推动6G从实验室走向生活。
当不少国家还在推进5G覆盖时,中国已在6G赛道跑出“加速度”。未来我们刷手机、远程看病、智能出行,都将因这颗“指甲盖芯片”迎来肉眼可见的升级——这才是中国科技最贴近生活的实力。
来源:评事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