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即将终结:廉价劳动力“红利”耗尽,消费力革命必须接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4 21:33 2

摘要: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低消费”,廉价劳动力经济模式下,人口诅咒使产业低端锁死,全球产业链殖民化困境让中国产能沦为附庸,社会财富分配的失衡更使劳动者消费力失血。但如今,我们正迎来从“廉价劳动力陷阱”到“消费力革命”的必然跃迁!

内卷和内循环,是当今最热的两个词!

一个是长期以来的中国特色,竞争竞争再竞争,低价低价再低价,目的就是压低成本保持出口优势,然后换来其他国家印刷出来的花花绿绿的外汇……

一个是近几年频繁提出的概念,在全球贸易受阻,出口遭遇人为恶意脱钩时,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产业需要同样庞大的市场,内循环就是产能的内销!

不得不让人感概: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们14亿人的消费居然比不过老美3亿人的购买力!

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低消费”,廉价劳动力经济模式下,人口诅咒使产业低端锁死,全球产业链殖民化困境让中国产能沦为附庸,社会财富分配的失衡更使劳动者消费力失血。但如今,我们正迎来从“廉价劳动力陷阱”到“消费力革命”的必然跃迁!

换句话说,中国的内卷,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结束——

1、人口诅咒与低端锁死
中国14亿人口基数叠加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导致技术扩散速度远快于创新速度。任何产业一旦被攻克,瞬间涌入数十万竞争者(如光伏行业主产业链企业超10万家),价格战成为唯一生存法则。这种“人海战术”将高科技产业迅速拖入低端化泥潭,正如日本经济学家描述的“技术民主化陷阱”——创新收益被过度竞争吞噬。这种诅咒,导致中国一直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实现某个产业的超高利润,继而带来国内收入的持续内卷——更低的劳动报酬!

2、出口导向型经济导致的殖民化困境
当中国制造占领全球40%工业产能时,却仍被困在“生产-出口-换美元”的殖民经济循环中。美国通过金融霸权(如美联储加息周期)和军事霸权(如能源管道操控)收割全球,迫使中国产能沦为美元体系的附庸。这种模式比19世纪英国对印度的棉花剥削更隐蔽——我们交出实体商品,换回随时可能贬值的纸钞。而对出口经济的深度依赖,让我们不得不在降低人员成本的路上一路狂奔!

3、社会财富分配的癌变
2023年中国消费占GDP比重仅为38%,远低于世界54%的平均水平。当劳动者月薪3000元被迫与房贷、医疗、教育三座大山搏斗时,所谓“世界工厂”实质是14亿人用血汗供养全球廉价商品,而自身消费力持续失血。这种模式比马克思批判的“相对贫困化”更残酷——劳动者既是生产者,又被剥夺了成为消费者的资格,无法与老美等一众发达国家相较消费能力,也就“顺理成章”了!

1、政策发力:从“产能过剩”到“需求主权”的重构
日本在1970年代GDP增速破8后,通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十年内实现人均收入翻番,催生出索尼、优衣库等消费品牌。中国当前推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以旧换新”政策,本质是复制该路径:用3000亿财政杠杆撬动10万亿级消费升级,将过剩产能转化为民生福祉。

2、社会结构嬗变:社会投资的价值觉醒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集群的启示在于:当教育、医疗等社会投资占GDP比重突破20%,人力资本溢价将碾压廉价劳动力优势。中国正在发生的“工程师红利”(每年500万理工科毕业生)与“银发经济”(2.8亿老年人)碰撞,将催生比“人口红利”更持久的“人力资本复利”。

3、产业升级:数字消费的降维打击
美国用iPhone+信用卡构建的消费帝国收割全球,中国正以“直播电商+移动支付+即时物流”打造更高级形态: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用30分钟送达的鲜奶面包,倒逼冷链物流、无人机配送等62个产业升级。这不是消费,而是用需求端重塑供给端的“反向创新”。中国经济正在借此彻底摆脱低端产业,中国产业人也就摆脱低收入的桎梏,内循环也将缓慢启动……

1、军事-科技-消费三位一体定律
美国二战后通过马歇尔计划(军事霸权)+硅谷创新(科技霸权)+美元石油体系(消费霸权)构建闭环。中国南海商业航天发射场的建成,星链计划的加速(千帆星座年发射300颗卫星),预示着太空经济将开辟消费新边疆——当6G通信实现全球覆盖,非洲农民用华为手机下单义乌商品时,旧有的内卷体系自然崩溃。

2、产业升级的不可逆性
韩国半导体产业从代工到自主的蜕变证明:当研发投入强度突破3%临界点,产业会自发逃离低端竞争。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5%,比亚迪在欧洲建厂的战略,正是用“技术输出+本地化生产”打破关税壁垒,这比当年日本汽车征服美国更凶猛——我们正在用电动车定义下一代工业标准。

3、生产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当生产力跨越低成本“出口经济”阶段后,继之而来的新兴产业将遭遇全球竞争和排挤,如同我们当下面临的情形。当内循环将成为消费庞大产能的唯一出路时,将廉价劳动力转化为市场消费者,将是不得不推进的改革,无关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完成这种根本性转变后,内卷就必然走向消亡……


内卷不是宿命,而是旧发展模式的临终抽搐。当中国用“天宫空间站”对接“乡村振兴”、用“量子计算”赋能“县域经济”、用“消费主权”重构“全球秩序”时,我们将亲眼见证:一个能养活14亿人的文明,其消费力觉醒之日,即是全球经济体系重塑之时。

那时候,首先会改变的,就是内卷的彻底消失!这将是千古未来之大变局……

来源:看到真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