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25 视角下:未控制高血压疾病负担、风险与管理新策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0 19:25 3

摘要:高血压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高且控制率低,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血压管理领域取得了诸多新进展。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上,多项研究深入剖析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现状、未控制血压带来的严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高血压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高且控制率低,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血压管理领域取得了诸多新进展。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上,多项研究深入剖析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现状、未控制血压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探索有效的血压控制策略,这些研究对改善全球高血压防治局面、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撷取相关研究,一一展开。

既往EnligHTN系列研究评估了美国、英国、西班牙、德国、以色列等多个国家的高血压治疗现状,研究发现即使接受≥2种降压药治疗,仍有很多高血压患者控制不佳。具体而言,英国血压控制不佳患者比例高达74%。其后依次是美国(69%)、德国(53%)、西班牙(47%)、以色列(35%)[1]。中国高血压的管理现状也不乐观,调查显示,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5.8%和16.8%[2]。未控制高血压带来心-肾-代谢“危机”和死亡风险增加

尽管临床试验已明确显示降低血压对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益处,但在现实世界中,了解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对于制定最佳管理策略至关重要。ESC大会上多项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血压水平与心、肾、代谢结局及死亡率的关系。

EnligHTN最新研究比较了未控制和已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心肾和代谢结局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3]。该研究选取了西班牙、美国、英国和以色列的数据,纳入2018年至2023年间30万名接受≥2种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访时间从1至5年不等。研究评估了随访期间心力衰竭(HF)、卒中、心肌梗死(MI)、2型糖尿病(T2DM)、终末期肾病(ESKD)、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卒中、MI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在英国和以色列患者中,与已控制高血压患者相比,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MI(英国:HR: 1.16,95% CI: 1.01-1.34;以色列:HR: 1.28,95% CI: 1.18-1.39)、卒中(英国:HR: 1.52,95% CI: 1.34-1.73;以色列:HR: 1.22,95% CI: 1.13-1.31)、ESKD(英国:HR: 3.04,95% CI: 2.25-4.12;以色列:HR: 1.97 ,1.65-2.35)风险增加。此外,在所有国家中,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发生T2DM的风险均增加(美国:HR: 1.15,95% CI: 1.04-1.28;西班牙:HR: 1.40,95% CI: 1.17-1.68;英国:HR: 1.23,95% CI: 1.14-1.33;以色列:HR: 1.13,95% CI: 1.07-1.19)。该研究表明,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发生不良心肾和代谢结局(如MI、卒中、ESKD和T2DM)的风险更高,且随访时间越长,风险增加越明显。因此,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提高治疗达标率对于改善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心、肾和代谢长期结局至关重要。

另一项研究评估了不同血压水平下高血压患者新发HF的风险[4],该研究为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研究数据来自瑞典大型初级保健注册数据库。研究中依据血压值将患者分为理想血压组、正常血压组、高正常血压组、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研究中以正常血压组为对照组。研究共纳入超过21万名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6.9岁,其中50.7%为女性。大多数患者(36.9%)为1级高血压,平均收缩压为139.4mmHg。中位随访时间为5.0年,期间共有6520名患者被诊断为HF。研究结果显示,经年龄、性别和心血管疾病合并症等因素调整后,与对照组相比,3级高血压患者的HF风险最高(HR 1.42, 95%CI:1.23-1.64);高正常血压组的HF风险降低(HR 0.89, 95%CI:0.82-0.97,图1)。[4]此外,有研究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的数据,估算了1990年至2021年间美国各州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及其所导致的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带残生存年(YLDs)和早死年数(YLLs),全面揭示了美国过去三十年间该疾病负担的演变趋势[5]。研究结果显示,从1990年到2021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s分别激增了191%、186%和171%。即便在进行了年龄标准化调整后,这三项指标的增长依然显著,分别达到了62%、53%和57%。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年龄分布上,90至94岁年龄组中死亡人数最多,而在70至74岁年龄组中,患病率和YLDs最高;在性别差异上,男性的疾病负担更重,其在患病率(231% vs. 162%)、死亡率(212% vs. 168%)和YLDs(222% vs. 154%)上均高于女性。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关于美国高血压性心脏病负担的最新数据,更凸显了其死亡风险的急剧上升,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出了迫切需求。

从上述研究不难看出,有效控制血压是维护心血管健康、预防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的关键举措。积极的降压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公共卫生负担。同时,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强化降压的治疗策略,以取得最大的心血管获益[2]改善血压控制的策略:从管理模式创新到药物研发

门诊监测和随访的不足是部分高血压患者未达到理想血压控制水平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可穿戴/移动设备、远程监测等技术的兴起和成熟,为高血压管理注入了新活力,助力打破管理瓶颈。ESC大会公布多项关于远程监测对血压控制影响的研究。

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了结构化远程监测结合每两周一次的电话咨询是否能改善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6]。研究共纳入60名未控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天进行两次血压测量,测量结果通过远程监测自动传输;干预组同样每天进行两次血压测量,但每两周接受一次电话咨询,以调整药物和更新处方。两组均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住院随访。研究主要终点为前六个月中血压在目标范围内的百分比(定义为: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

HartWacht研究则评估了远程监测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的影响[7]。研究共纳入352名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mmHg且使用>3种抗高血压药物),平均年龄63.1岁,基线时平均血压为158/91mmHg,平均随访时间为324天。患者最初一周每天测量两次血压,随后每周测量一次。项目实施了一个结构化的警报系统,团队会根据警报情况通过电话联系患者,必要时安排会诊以调整药物。血压达标定义为每月平均血压

图2:随访1-12个月血压变化[7]

此外,ESC大会将公布多项关于高血压治疗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这些研究内容广泛,既涵盖了强化治疗获益的全新证据,也深入探索了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既涉及对传统降压药物进行优化组合,也包含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前沿探索。这些研究成果全方位展现了当前高血压管理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为攻克高血压治疗中控制率低等长期存在的难题提供了新颖且可行的思路与策略,并有望引领高血压治疗迈向一个更为精准的新时代。

总结

2025年ESC年会的多项研究为高血压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全球高血压疾病负担沉重,未控制高血压对患者的心、肾、代谢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科技赋能的管理模式改变和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等药物临床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关注高血压研究的最新进展,将这些新发现转化为临床实践,以更好地应对高血压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

参考文献:

[1]Medication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Insights from the EnligHTN study. 2025. ESH.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4,32(7):603-700.

[3]Risk of cardiorenal and metabolic outcomes in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insights from the ENLIGHTN study. ESC 2025.

[4]Risk of heart failure by blood pressure level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primary care. ESC 2025.

[5]The growing toll of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0 to 2021): a three-decade epidemiological assessment. ESC 2025.

[6]Telemonitoring with biweekly telephone intervention enhances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a randomized-controlled pilot study. ESC 2025.

[7]Effectiv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by HartWacht telemonitoring after 12-months follow-up. ESC 2025.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码:CN-167068 过期日期:2026-02-27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