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湖南省博物馆的珍藏中,文徵明《行书月夜观玉兰之作诗轴》堪称明代行书的经典。这幅绢本作品纵128.3厘米、横64.5厘米,诗与书相映成趣,将玉兰花的清雅与书法的潇洒融为一体。
在湖南省博物馆的珍藏中,文徵明《行书月夜观玉兰之作诗轴》堪称明代行书的经典。这幅绢本作品纵128.3厘米、横64.5厘米,诗与书相映成趣,将玉兰花的清雅与书法的潇洒融为一体。
诗文是这幅作品的灵魂。“奕叶琼葩别种芳,似舒还敛玉房房”开篇便勾勒玉兰独特风姿,“仙翘映月瑶台向,素腕披风缟袂长”以“仙翘”“素腕”喻花,将月下玉兰写得如仙子临风;后四句“拭面何郎疑傅粉,前身韩寿有余香”化用典故,既写花色皎洁,又道花香绵长,末句“夜深香霭空濛处,仿佛群姬解佩珰”更是将夜观玉兰的朦胧之美推向极致,似见仙子解佩,意境空灵。
再观书法,文徵明的笔力在此作中尽显。笔法兼具苍劲与清秀,起笔收锋沉稳,使转之处流畅自然,无一丝滞涩。其书融合晋唐书法的精髓,既有王羲之的灵动,又含颜真卿的骨力,却又跳出前人窠臼,形成“文雅纯正”的独特风格。字迹排布疏密得当,墨色浓淡相宜,如玉兰花瓣般舒展有致,将“潇洒自然”四字诠释得恰到好处。
这幅诗轴最动人之处,在于文徵明以书法为媒介,让诗中的玉兰“活”了过来。他将高雅的文人意趣融入笔墨,却又写得平易近人,观者既能品出诗中花的清雅,又能赏到笔下字的韵味,仿佛与文徵明同立月下,共赴一场与玉兰的深夜之约。
附:文徵明《月夜观玉兰之作》诗文
奕叶琼葩别种芳,似舒还敛玉房房,
仙翘映月瑶台向,素腕披风缟袂长。
拭面何郎疑傅粉,前身韩寿有余香,
夜深香霭空濛处,仿佛群姬解佩珰。
款署:右月夜观玉兰之作。徵明。
钤印:文徵明印、衡山、停雲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