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夕阳熔金,为老山层叠的绿镀上金色。童运林布满沟壑的手抚过一棵老麻栎粗糙的树皮,像是与一位老友无言作别。这位守护了老山二十载的老护林员退休了,他目光投向身旁的儿子童家洛——新一代的守山人。一个眼神、一次轻拍肩膀,护林职责便在这无声中完成了交接。
夕阳熔金,为老山层叠的绿镀上金色。童运林布满沟壑的手抚过一棵老麻栎粗糙的树皮,像是与一位老友无言作别。这位守护了老山二十载的老护林员退休了,他目光投向身旁的儿子童家洛——新一代的守山人。一个眼神、一次轻拍肩膀,护林职责便在这无声中完成了交接。
老山,这片横卧金陵之北的苍翠林海,在童家两代人的生命刻度上刻下了迥异的印记。父亲童运林壮年时踏入山林,巡护靠的是“铁脚板”与一柄劈开荆棘的柴刀。而今,童家洛的巡山伙伴变成了一辆轻捷的电动车,巡山设备更为智能。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清晰跳动着“巡护”系统传回的实时画面——红外探头正警惕地扫视着密林深处,任何一缕异常烟雾都难逃“法眼”。从双腿丈量到科技护佑,工具变了,守护初心却一脉相承。
老山的容颜也在悄然蜕变。童家洛仍记得幼时跟随父亲踏入老山东部林区的景象,“那时候到处都是矿坑,山体光秃秃的,看着就心疼。”如今,当年童运林守护的“伤疤之地”已涅槃重生,成为市民踏青寻幽的“老母猪沟”。更令人欣喜的是生命的回归:曾经因麻栎林病害而稀疏枯黄的林冠重新变得郁郁葱葱;一度踪迹难觅的中华虎凤蝶,如今翩跹于林间,翅膀上斑斓的虎纹成为生态好转的生动注脚。
守护之路并非总被阳光铺满。童家洛回忆起一次难忘的经历:“那是个寒冷的夜晚,火险等级四级,我骑着电动车巡山,突然车灯照到两个红点,接着就看到一个人影窜进了树林。”他冲上前,用手电一照,眼前的一幕让他心痛不已,电网缠绕着一只被电毙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子,身体尚有余温。尽管盗猎者侥幸逃脱,但童家洛的及时报警斩断了这条黑链。这些年,随着巡查日益严密,“清网清套”行动常态化,盗猎的阴霾正逐渐从老山褪去。
从童运林肩挑背扛的岁月,到童家洛科技巡山的今天,老山林场8.7万余亩的浩瀚林海始终被精心守护。精心打造的森林防火智能监测指挥系统,42个高清云台如同警惕的“森林之眼”;106个森林管护语音播报器在山风中发出温柔的生态提醒;覆盖6000亩的以水灭火管网,编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生命防线。
童运林当年朴素的誓言道:“只要双腿还迈得动,就守好这山、这水、这林子”,如今在儿子心中依然滚烫。当被问及是否愿意让下一代也扛起这份责任,童家洛坚定:“林子如同我的家,一定把林子守好!”
暮色四合,童家洛立于山巅眺望。脚下是父辈用双脚丈量过的土地,眼前是科技编织的立体防护网。他心中升腾的愿望朴素而深远:“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把保护老山的行动,变成血液里流淌的自觉。”两代人的接力,守住的不仅是95%森林覆盖率下的万顷碧波,更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与人心之中,让老山的绿意,永远成为滋养未来的不竭源泉。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
主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主编:孙健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