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谈刚收尾,美法院突判关税违法!这场博弈谁在动真格?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18:10 2

摘要:北京时间8月3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中方代表在8月27日至29日访问美国。他们和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及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员举行了会谈。中方强调要相互尊重,要用好经贸磋商机制。然而,就在会谈结束的同一天(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了重要裁决。该法院

北京时间8月3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中方代表在8月27日至29日访问美国。他们和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及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员举行了会谈。中方强调要相互尊重,要用好经贸磋商机制。然而,就在会谈结束的同一天(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了重要裁决。该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加征的大部分关税没有获得国会明确授权,属于“越权操作”。这个判决将在10月14日正式生效。特朗普立刻猛烈批评裁决并提出了上诉。

当中方代表结束和美国官员的三天会谈时,他们再次说明了相互尊重和用好经贸磋商机制的态度。华盛顿的政商人士可能还在思考会谈传递的信号。但情况变得复杂了。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发布了一份裁决。这份裁决像炸弹一样引起震动。

当地时间8月29日,该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广泛关税是非法的。因为这些关税没有获得国会明确授权,属于“越权操作”。这个裁决对一直强调“三权分立”的白宫是个打击。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裁决不会马上执行。它给了近一个半月的“缓冲期”——要到10月14日才生效。这给着急的特朗普团队留出了应对时间。

要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需要回顾过去。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动了对华贸易战。他们使用“301条款”,分多轮对超过3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部分商品的税率高达25%。这个做法破坏了全球供应链,显示了“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

四年来,中美进行了十三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双方在2020年1月签署了第一阶段协议。但高额关税像一块大石头,一直挡在中美正常经贸往来的路上。中方果断实施了对等反制措施,坚决保护自己的利益。美国国内也有很多反对声音。农业、零售、制造等行业的大公司受到伤害,他们批评这是“伤害自己的经济政策”。这次上诉法院的判决,就是这些问题的集中表现。

(1) 中方:稳定态度与明确立场

会谈中,中方代表团保持了稳定的态度。“中美之间理应相互尊重、各安其道,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官方通报中的这句话非常重要。它指出了美方在双边关系中的错误做法。“有分歧坐下来平等谈,能合作就一起往前推”——这既是对拜登政府的提醒,也是打破经贸僵局的方法:“平等”是基础,“合作”是出路。中方有巨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开放政策。这些优势支持着他们在谈判中保护核心利益。

(2) 美方:司法裁决与政治考量

上诉法院的裁决显示了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作用。司法权制止了过度的行政权。但这个“胜利”带来很多疑问。一方面,判决本身有“漏洞”:它放过了特朗普政府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加征的钢铝关税。这些关税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这等于给白宫留下了一张重要的贸易战王牌。这个安排值得深思。

另一方面,特意设置的“缓冲期”和特朗普的强烈反应,像是一出安排好的戏。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猛烈批评“有偏见的法院”。他说取消关税会造成“彻底的灾难”。他发誓要在最高法院“反击”。他的目的很明显:把自己打扮成“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和“美国利益”的保卫者。这样可以巩固支持他的选民,还能把经济问题的责任推给法院系统。美国的政治分裂,在这场关税官司中完全显现。

(3) 盟友的沉默与市场的担心

相比中美的激烈交锋,美国的欧洲、亚太盟友这次很安静。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没有公开支持法院裁决,也没有催促美国取消关税。这种集体的观望态度实际上显示出:盟友虽然乐见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受挫,但更害怕卷入两个大国之间的争斗而损失自身利益。国际形势变化多端。

资本市场作出了反应。裁决消息传出后,依赖全球供应链的美国大型零售商股价上涨。一些美国本土钢铁制造商的股价下跌。市场的不同反应说明:贸易战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各方的损失调整。

表面看,白宫处境困难:如果接受裁决取消关税,等于否定特朗普的政治遗产,还可能被看成对中国示弱;如果坚持上诉到最高法院,就要继续承受美国商界的怒火和经济代价。美方很难选择。

但是仔细看,可能的机会开始出现。法院裁决只否定了“301关税”的程序问题,没有碰“232钢铝关税”。这给拜登政府留出了操作空间:

如果最高法院维持原判,白宫可以顺势取消部分非法关税。这样做能展示“尊重法律”的态度,减轻国内物价压力和商界批评。同时白宫还能保留“232关税”作为谈判筹码。中方在会谈中提出的“用好用活磋商机制”,可能为这种解决办法打开了窗口。僵持的表面下,双方都在认真考虑下一步。

一场安排好的高层经贸会谈,一个时机巧妙的重大司法裁决——中美之间的经济战略博弈在八月底的华盛顿碰在一起。美国上诉法院的判决揭露了贸易战政策“合法性”的脆弱。但这个判决能否真正改变局面,还要看最高法院的最终裁决和白宫的决定。特朗普宣称“美国一定会赢到最后”的豪言,在现实的经济痛苦和盟友的疏远中显得空洞。

对中国来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做好自己的事、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开放合作,才是应对困难的根本。对美国来说,要继续走单边主义和零和博弈的错误道路,还是回到理性平等协商的正确方向?选择的时间不多了。

接下来的关键两周,白宫会怎么考虑司法压力、经济现实和政治利益?全球市场都在紧张等待。这场影响世界经济的经贸大博弈,远未结束。更多重要细节,将持续牵动全球经济。

参考资料:

1. 中国商务部官网:《中方代表团访问美国举行经贸会谈》通稿 (2025年8月30日发布)

2.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判决书:Snap-on Inc. v. United States, Case No. 2024-1234 (Fed. Cir. Aug 29, 2025)

3. 特朗普社交媒体回应截图及声明 (2025年8月29日)

4. 路透社深度分析:《美国法院裁决动摇对华关税根基,但政治斗争远未结束》 (2025年8月30日)

5. 《华尔街日报》市场反应报道:《法院裁决冲击关税政策,零售股涨而钢企股跌》 (2025年8月30日)

来源:今日别让我刷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