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创伤中心王韬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张小农教授团队合作发表论文“The threat of hemorrhage from pelvic fractures:Clinicians seeking new solutions ba
本刊讯(通讯员 王开阳)近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创伤中心王韬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张小农教授团队合作发表论文“The threat of hemorrhage from pelvic fractures:Clinicians seeking new solutions based on biomedical Mg implant”,首次将“可降解镁材料血管夹止血术”应用于骨盆骨折的损伤控制手术。这也是继消化道重建方面广泛使用后,可降解镁金属夹又一个临床领域的创新应用,填补了可降解材料手术应用中的技术空白。该成果于2月27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本文的第一作者是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创伤中心韩庆辉,通讯作者是王韬。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创伤性损伤,严重骨盆损伤死亡率高达40%。难以控制的出血是患者死亡最主要原因。急诊开展骨盆骨折的损伤控制手术,通过纱条骨盆填塞术有效止血,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术式也存在容易发生术后感染、需要二次取出纱条、患者恢复周期长等缺陷。在本项成果中,该团队使用可降解镁金属夹联合纱条骨盆填塞,对骨盆骨折出血进行控制,与传统单纯的纱条填塞相比,具有止血精准、减少纱条在盆腔内留滞和镁金属夹可降解无需二次取出的优势。这个实践将推动控制骨盆骨折出血方式的探索。
据张小农教授团队介绍,创伤外科团队与材料学团队的创新性合作,不仅有助于中国医生原创的手术方法在国际实现引领和应用,也有助于国内科学团队原创的材料学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王韬教授介绍,未来通过配套研发头戴式光源、骨盆手术中深部视野盲区观测用内镜设备、带弧度的曲臂血管夹操持器械等设备,有望实现“可降解镁材料血管夹止血术”的全方位、无死角应用,配合医生形成复杂骨盆骨折损伤控制手术的全新术式。同时,由于镁金属夹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也为大批量伤员的应急医学救援提供了新的思路。
编辑 | 任嘉霖
责任编辑 | 任嘉霖
审核 | 刘红霞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编辑: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编辑委员会
地址:100052,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总编辑:饶克勤
编辑部主任:韩静
投稿邮箱:daobao@cmaph.org
官方网站:http://zhyxxxdb.yiigle.com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