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对确定性的过度追求,是现代人焦虑的一个非常核心和普遍的根源之一。现代人对现在和未来的焦虑,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然而大家都想追求确定性,这恐怕是最本质的东西。比如一个高考学生希望高考成绩能达到前几名,大学毕业之后能找到如意的工作,买了房子之后,如何
有人说,对确定性的过度追求,是现代人焦虑的一个非常核心和普遍的根源之一。现代人对现在和未来的焦虑,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然而大家都想追求确定性,这恐怕是最本质的东西。比如一个高考学生希望高考成绩能达到前几名,大学毕业之后能找到如意的工作,买了房子之后,如何能顺利的归还房贷,其实这都是追求确定性的表现。然而未来,都不尽如人意,你想的未必会发生,你要的未必会到来,这就增加了人的焦虑。
1. 为什么“追求确定性”会直接导致焦虑?
人类大脑在进化中形成了一个重要机制:通过预测来获得安全感。不确定性意味着未知,未知在远古时代可能意味着危险(比如:树丛里是什么声音?是野兽吗?)。因此,我们的大脑对“不确定”状态天生感到不适,会拼命地试图寻找规律、做出预测,以消除这种不适。
对未来的担忧:焦虑的本质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无论是担心考试结果、工作表现、健康状况还是人际关系,我们都是在为一件尚未发生、且结果不确定的事情而感到痛苦。我们的大脑在不停地模拟各种可能(尤其是坏的可能),试图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找不到,于是陷入了焦虑的循环。“控制幻觉”的破灭:我们常常错觉地认为,通过足够的努力、思考和计划,就能完全掌控生活。但现实是,生活充满了随机性和不可控因素(比如全球疫情、经济波动、他人的想法)。当现实击破这种“控制幻觉”时,对确定性的渴望受挫,巨大的焦虑便油然而生。选择悖论:现代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自由(选择职业、伴侣、生活方式等)。但过多的选择反而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和对“选错”的恐惧。我们渴望做出“唯一正确”的那个确定选择,这种压力本身就是巨大的焦虑来源。2. 追求确定性是焦虑的“唯一”根源吗?
不是。虽然它是核心根源之一,但焦虑的产生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问题。其他重要根源包括:
生理因素:家族遗传、大脑内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失衡,会让人先天地更容易感到焦虑。创伤与过往经历:过去的创伤性事件(如事故、虐待、重大失败)会在心理上留下烙印,形成一种“世界是危险的”核心信念,让人持续处于高度警觉和焦虑状态。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追求确定性的“升级版”。它不仅要求结果确定,还要求结果必须是“完美的”。这种不切实际的标准,几乎注定会带来对失败和批评的持续焦虑。内在冲突:内心两种矛盾的想法或欲望(例如既想追求事业成功又想多陪伴家庭)也会引发深刻的焦虑。3. 如何应对因“追求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
理解了根源,我们就可以找到应对的方法。核心思路是:从追求“确定性”转向培养“适应性”和“接纳力”。
区分可控与不可控: 将你的精力专注于你可以控制的事情(如你的努力、你的态度、你的准备过程)。 学会识别并接纳你无法控制的事情(如他人的看法、最终的结果、市场的波动)。试图控制不可控之事,是焦虑的直接燃料。练习正念与接纳: 正念(Mindfulness)练习可以帮助你停留在当下,观察你的焦虑想法和身体感受,而不被它们裹挟。你会发现,不确定性带来的不适感只是一种感受,它来了也会走,你无需立刻采取行动去消除它。 接纳(Acceptance)意味着承认“不确定性是生活的本质”,允许自己与这种不适感共存,而不是与之战斗。拥抱“足够好”: 挑战内心的完美主义。尝试用“足够好”(Good Enough)来代替“完美”。在大多数事情上,“足够好”的结果已经能带来满足和进步,而追求完美则意味着无尽的焦虑和拖延。扩大你的舒适区: 主动地、有意识地在安全范围内尝试一些不确定的小事。例如,尝试一家新的餐厅而不看攻略,选择一个未知的路线散步,在一个小范围内发表不确定的观点。这能锻炼你应对不确定性的“心理肌肉”。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将你的价值感从“最终结果是否确定且完美”转移到“我是否在过程中尽力并学到了东西”。当你享受过程时,结果的不确定性对你的影响就会减小。总结
追求确定性是人类的天性,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放大了这种天性带来的副作用,使其成为焦虑的一个核心根源。
我们无法消除世界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与不确定性的关系。真正的心理健康和情绪韧性,并非来自于找到一个没有风浪的港湾,而是来自于学会在风浪中稳稳掌舵的能力。
认识到焦虑源于对确定性的渴望,这本身就是迈向平静的第一步。它让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方向,从徒劳地控制外部世界,转向更有效地修炼内心世界。
来源:利哥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