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暑期托管:让文化浸润童心,用服务护航成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17:31 3

摘要:蝉鸣渐歇,暑气消退,2025年西城区暑期托管服务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从宣南文化的千年底蕴到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从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到科技探索的奇趣体验,各街道依托丰富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青少年打造了一场场寓教于乐的成长盛宴。这场覆盖万余名少年儿

蝉鸣渐歇,暑气消退,2025年西城区暑期托管服务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从宣南文化的千年底蕴到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从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到科技探索的奇趣体验,各街道依托丰富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青少年打造了一场场寓教于乐的成长盛宴。这场覆盖万余名少年儿童的暑期关爱行动,不仅破解了双职工家庭“看护难”的民生痛点,更以“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在夏日时光里碰撞出璀璨火花。

文化根脉:

在历史长河中播种文明火种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内,240名“小士子”精心制作线装书。为期六周的《博学如雅 弘毅致远》主题课程,通过甲骨文复刻、线装书制作、长椿寺研学等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沿着文字演变轨迹触摸文明脉络。在“京师首刹”的殿宇之下,仰头观察歇山顶的鸱吻造型时,四年级学生王梓涵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古建筑细节:“原来房檐上的小动物都有名字,它们守护的不仅是古建筑,还有古人的智慧。”

广内街道“少年说宣南”志愿服务队的小小讲解员们,则在沈家本故居完成了蜕变。经过词源研习、仪态实训等专业培训,12岁的小康同学已能流利讲述近代法治先驱的故事:“沈家本先生修订了200多部法律,他说‘法者,天下之程式’,这句话让我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在广外街道蓝天逸景托育中心,京彩瓷手工课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彩。一对小姐妹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细心地绘画瓷杯,她们先是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挤在纸张上,然后轻轻地勾勒线条,一点点描绘出心中的画面。课程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绘画技能,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该中心配备的专业营养师,根据节气调整每日食谱,伏天推出“冬瓜薏米汤”预防暑热,立秋后增加“山药小米粥”健脾养胃,细致关怀让近百名职工子女吃得健康、学得开心。

红色铸魂:

在精神谱系中涵养家国情怀

李大钊故居的海棠树下,“星火明居•少年志言”活动正在上演。文华24少年宣讲团的“小导师”们身着长衫,演绎诗剧《你是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铿锵台词,让台下小观众眼中闪烁着泪光。金融街街道通过“讲解+诗剧+体验”的立体模式,将红色教育从静态展陈转化为动态课堂。首次参与讲解的五年级学生衡山,在讲述李大钊就义前的誓言时声音哽咽:“原来红领巾真的是用鲜血染成的,我以后要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椿树街道整合多方资源,推出一系列融文化、科技、成长于一体的特色暑期活动,为辖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安全、充实又快乐的“第二课堂”。在“我在椿树过暑假”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在气垫船模型的疾驰中,在月球车零件的精密拼装里,用小手触摸的不仅是科技的神奇,更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豪情与梦想。

多元体验:

在课程创新中促进全面发展

大栅栏街道“成长加油站”夏令营以“七维育人”矩阵为核心,课程设计别出心裁。“探索生命密码”“理科奇妙冒险”等前沿课程,通过趣味实验激发探索欲;非遗兔儿爷涂色、活字印刷体验,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心理护航”“健体励志”等课程,全方位守护孩子身心健康;“劳动达人成长课”结合“快递”元素,引导孩子制作安全提醒卡、设计爱心闹钟,将劳动实践与感恩教育深度融合。

大栅栏街道托管还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需求,将“快递”元素融入课程全程。用废弃快递箱开展承重桥、抗震盒实验,组织“百变纸箱工坊”创意改造,模拟快递车场景传授安全知识。这些设计既贴近生活,又让孩子们感受到社区关怀,切实缓解新业态家庭暑期“看护难”问题。结营仪式上,孩子们写下“童心寄语”展望未来,全体合唱《奇迹再现》,在大合影中为这场托管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展览路街道依托楼宇党群服务中心阵地,面向新就业群体子女特别策划了“新”少年暑期科技训练营,以“童心向未来•科技筑梦行”为主题,在实践探索中激发“新”少年科学兴趣。活动分为“知•智能世界”“行•绘动世界”“悟•能源实践”“读•科普阅读”“筑•文科融合”五大版块,将讲座、观展、阅读、手工和科技互动体验有机结合,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打造了安全、充实、愉快的暑假体验,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更增强了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五育融合:

在多元体验中塑造完整人格

“注意呼吸节奏,感受核心发力!”天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跃动未来”体能训练营里,教练正带领孩子们投入核心力量训练。8期课程中,教练为每位学员建立专属运动档案,动态调整训练方案。数据显示,学员平均跳绳速度提升30%,坐位体前屈达标率从35%跃升至78%。曾经不爱运动的五年级学生宇辰,如今每天主动练习上肢力量与体能;三年级的张家豪也有了大变化:“以前做10个仰卧起坐就喊累,现在能轻松完成30多个,感觉自己像个超级英雄!”

金融街“红领巾成长营”的延时服务时段,总能看到别样风景。瑞城口腔的牙医正在教孩子们正确刷牙方法,用牙齿模型演示龋齿形成过程;律所志愿者则通过“模拟法庭”游戏,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案例。这种“40分钟彩蛋时间”,精准对接家长下班时段,更让职业体验成为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职业梦想家”绘画课上,9岁的孙骁画下“成为太空医生”的蓝图,并认真标注“要学好英语才能给外国宇航员看病”。

白纸坊街道“红街坊”暑期成长营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课程巧妙融合“非遗”特色。从经典朗读到非遗体验,从传统礼仪学习到现代科技创造,从烘焙制作到武术健身,让孩子们在动手中学习,在协作中成长,在参观交流中感受非遗文化魅力,让白纸坊的深厚文化底蕴成为滋养“坊间少年”茁壮成长的沃土,点燃辖区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共生共育”:

在协同机制下构建成长生态

暑期托管不是简单的“看孩子”,而是要构建家庭安心托底、社会资源赋能、孩子全面发展的生态系统。这个假期,西城区整合博物馆、企业场馆、部队营地等资源,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开发特色课程,形成多个“15分钟托管服务圈”。

金融街街道创新的“市级课程筑基+区级资源拓展”模式,世纪大工程”等优质课程送入楼宇工作站,解决了商务区内新兴领域家庭的后顾之忧。陶然亭街道联合999急救中心的专业医师,将生动的急救培训带入养老服务中心。这种协同育人机制在牛街街道体现得尤为明显。牛街街道整合辖区部队资源开展红色军营体验日”,邀请退役军人担任辅导员;联合民族幼儿园教师开发非遗传承工作坊”;发动社区医生组建“健康守护岗”,形成“部队炼意志、校园传技艺、社区保健康”的三维支撑体系。累计开展活动100余场,受益群体突破3000人次。

随着新学期临近,各街道托管服务陆续收官,但文化浸润仍在延续。“少年说宣南”志愿服务队将不定期开展“周末微讲解”;金融街“红领巾成长营”的科学实验套装被孩子们带回家继续探索。这场跨越整个夏天的成长之旅,已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种子。

从宣南士人的“经世致用”到新时代少年的“强国有我”,从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到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西城区暑期托管服务以文化为根、以育人为本走出了一条具有京城特色的青少年成长之路。当孩子们带着亲手制作的线装书、绘制的心语卡片、拼装的科技模型回到课堂时,这个夏天收获不仅填满行囊更为人生奠基。

文字:石伟 任钗宁 邴美俏 岳莹 宫静 何一凡 段雁南 张怡飒

图片:相关单位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