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8月,两名日本籍男子在台北市区手持五星红旗,高喊“台湾是中国的”、“我们爱中国”等口号,结果被台当局驱离,并被多家日媒报道。
#头条深一度#
今年8月,两名日本籍男子在台北市区手持五星红旗,高喊“台湾是中国的”、“我们爱中国”等口号,结果被台当局驱离,并被多家日媒报道。
不过其中一位比较年长的日本人,名叫田中裕之,他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亲华言论和行为上头条了。
据了解,田中已在中国大陆生活了十多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兴趣,后来获得奖学金赴中国高校学习中文。
他已经在中国大陆留学和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又在台湾地区从事翻译和日语教学工作。
去年12月,他还与一名台北女子结婚,并在社交媒体上兴奋地宣布“我有中国老婆了!”
所以从他的经历来看,田中君确实是个真正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不是一时兴起做秀那么简单。
他在社交媒体上也异常活跃,经常赞扬中国文化,批判日本右翼势力,甚至公开表示过讨厌日本,向往成为中国人。
大约在2010年,他甚至自己将自己的姓氏“田中”改为“朱”,取义“大明王朝的荣耀”。
因此他遭受过日本网民的网络暴力,还被日本警方逮捕过,但他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立场。
其最令人震惊的言论,就是在2023年他在推特上发表“中华文明应统一世界”的言论,并且他还解释补充道:“我所说的统一,是文化认同的统一。就像唐代长安容纳波斯商队、景教僧侣,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才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在田中看来,中华文明的延续性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它不同于许多中断过的古代文明,而是在五千多年不断演进之中积累了强大的文化惯性。
这种连续性让中华文明不仅能保持内在的统一性,还形成了对周边民族持续不断的吸引力。
事实上,日本历史的发展也确实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
无论是汉字的引入,还是儒家思想的传播,抑或唐宋时期制度、艺术、宗教文化的交流,日本几乎可以说是在吸纳、转化中华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塑造了自身的国家形象。
这也是为什么像田中这样的,尤其是研究中日文化史的日本人,会坦率承认日本从根子上脱不开中华文明的滋养。
日本文化本身深受中华文明影响,从文字到礼仪,从佛教到儒家思想,日本古代社会各个层面都可见中华文明的影子。
但近代以来,日本走上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刻意淡化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甚至扭曲历史事实,其历史教育导致很多日本年轻人对战争真相一无所知。
在这样的背景下,像田中裕之这样的日本人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他能够超越日本国内的错误宣传,客观认识历史真相,认同中华文明的价值理念。
他的行为也反映出一个趋势: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正在增强,越来越多国际友人愿意了解和认同中华文明。
在现代,在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中,我方也明确提出要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倡导尊重多样性、包容性和平等性。
这种理念与西方常见的文明竞争论和冲突论不同,它强调文明之间的互鉴互补,从而避免了文化霸权。
也就是说,在今日的国际舞台上,中华文明更多是以一种开放而非强制的方式发挥影响力。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现代性模式之外,更愿意向中国经验靠拢,因为他们能看到一种不同于殖民扩张的文明路径。
现代以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但文化影响始终没有断绝。
无论是古代接受汉字制度还是近代中日之间的文学、美术交流,到现代的影视、动漫互动文化,日本社会一直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外交部在谈到中日关系时也特别强调,两国文化交流早已成为维系关系的重要纽带,证明了这种精神层面的力量比现实摩擦更长期、更深远。
换句话说,哪怕在现实政治之间存在分歧,但文化纽带仍旧在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这恰恰呼应了中华文明长期的影响力。
人类文明的发展,不需要走向冲突和对立,而是可以像中华文明那样,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寻求更高层次的和谐与统一。
这不是要消灭差异,而是要在共同的框架下,让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人共同参与历史的创造。
虽然田中裕之的言论看起来激进了一些,但从某种角度,也是折射出了中华文明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对象。
未来中华文明会不会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凝聚作用,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或将面对的。
来源:阿皮历史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