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日,中国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简称“93阅兵”),并非一场单纯的军事展示,而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庄严重申,一次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回应。它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和坚定的和平立场,向世界传递出中国捍卫历史正义、
2025年9月3日,中国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简称“93阅兵”),并非一场单纯的军事展示,而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庄严重申,一次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回应。它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和坚定的和平立场,向世界传递出中国捍卫历史正义、推动国际秩序公平化的核心主张,在全球历史叙事重构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西方话语霸权下的历史叙事扭曲:中国二战贡献的长期“失语”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凭借其战后确立的经济优势、文化输出能力和国际舆论主导权,构建了一套服务于自身霸权逻辑的历史叙事体系。在这套体系中,二战的历史被有意简化和重构,形成了“西方中心论”的叙事框架:
刻意凸显自身作用,弱化东方战场价值:西方舆论反复强调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海战等战役的决定性意义,将美国和欧洲国家塑造成二战的“主要胜利者”,却对中国战场的战略价值避而不谈。事实上,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最久、牺牲最巨的东方主战场。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军民独自抗击日本侵略者达14年,比欧洲战场爆发早2年,比太平洋战争爆发早10年。
选择性忽视中国牺牲与贡献,扭曲历史事实:据史料记载,中国战场长期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60%以上,最高峰时达94%,累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有效阻止了日本“北进”侵略苏联、“南进”与纳粹德国会师的战略企图,为反法西斯同盟争取了宝贵的战略时间。然而,西方主流历史叙事中,中国的贡献要么被轻描淡写为“辅助性抵抗”,要么被直接忽略,甚至存在“中国抗战依赖外援”的错误论调,完全无视中国军民以落后装备、巨大伤亡(军民伤亡超3500万人)支撑起东方战场的历史真相。
以霸权逻辑重构历史,服务现实政治目的:西方对二战历史的叙事扭曲,本质是为了巩固其战后国际秩序主导权。通过塑造“西方拯救世界”的形象,强化自身道德制高点,为其长期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寻找历史“合法性”。这种叙事不仅是对中国抗战先烈的亵渎,更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整体历史的割裂,导致全球多数国家对二战历史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
二、93阅兵的核心价值:以历史事实击碎扭曲叙事,发出中国正义之声
93阅兵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通过庄重的仪式感、翔实的历史呈现和清晰的价值传递,直接回击了西方的历史叙事霸权,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在二战中的核心地位:
(一)以“历史在场”还原真相:让东方主战场的贡献被看见
阅兵式开篇即通过历史影像回顾、抗战老兵方阵受阅、英烈名录展示等环节,将中国抗战的历史脉络清晰呈现。徒步方队中,“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等抗战英模部队的旗帜迎风飘扬,每一面旗帜背后都是一段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历史;装备方队中,象征中国国防工业自主化的现役主战装备整齐列阵,既是对当代中国实力的展示,更是对“落后就要挨打”历史教训的铭记。正是当年中国军民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坚持抵抗,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筑起了不可逾越的东方屏障。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邀请俄罗斯、朝鲜、越南等曾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代表出席,以及多国媒体全程报道,打破了西方对二战历史叙事的垄断。当全球观众看到抗战老兵胸前的勋章、听到对中国战场战略意义的权威解读时,西方长期掩盖的历史真相被层层揭开,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核心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以“实力背书”强化话语权:让正义之声更有分量
93阅兵中,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为中国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歼-20隐身战斗机、东风-41洲际导弹、无侦-10无人机等新型装备首次公开亮相,既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更传递出关键信息:中国有实力捍卫历史真相,有能力维护世界和平。
这种实力展示并非“秀肌肉”,而是对西方“霸权即真理”逻辑的反制。过去,西方凭借军力优势垄断历史解释权;如今,中国以强大的国防实力为支撑,让“尊重历史、维护正义”的主张不再是“弱者的呼吁”,而是有实力保障的国际共识。正如阅兵式传递的核心立场:中国的强大,不是为了重复霸权逻辑,而是为了让历史真相不再被强权扭曲,让弱小国家的历史贡献不再被忽视。
三、93阅兵的深远影响:推动国际话语体系重构,捍卫和平正义
93阅兵的意义远超一次纪念活动,它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二战历史叙事的重新审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打破西方叙事垄断,推动历史认知多元化:阅兵后,多国媒体和学者开始重新研究中国战场的战略价值,《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罕见刊文承认“中国抗战对二战胜利的关键作用”,联合国也专门举办“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论坛,中国的历史叙事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大规模认同。
彰显中国和平立场,对比西方霸权本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战争、制裁维护霸权不同,93阅兵始终强调“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受阅部队高举“和平鸽”标识,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并宣布中国将继续裁减军队员额,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的强大是世界和平的“稳定器”,而非“威胁”。这种鲜明对比,让国际社会更清晰地看到西方霸权逻辑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区别,也让“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中获得更多支持。
为发展中国家发声,推动国际秩序公平化:中国在阅兵中强调“所有反法西斯国家的贡献都应被尊重”,本质是为所有曾被西方叙事忽视的发展中国家发声。从东南亚国家的抗日斗争到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发展中国家在反法西斯战争和战后国际秩序构建中的作用,长期被西方话语边缘化。93阅兵以中国自身的历史抗争为切入点,呼吁“尊重各国历史主体性”,为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结语:以历史为基,以正义为旗,构建更公正的国际话语秩序
93阅兵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回望,而是对当下国际话语格局的一次深刻重塑。它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胜利者,更是历史正义的坚定捍卫者。面对西方话语霸权的长期影响,中国没有选择“以霸权反霸权”,而是通过还原历史真相、彰显和平立场,推动国际话语体系从“西方中心”向“多元共治”转变。
未来,中国将继续以正确的历史观为指引,通过文化交流、国际合作、舆论传播等多种方式,让更多国家了解中国抗战的历史,让更多人认识到“所有为反法西斯战争牺牲的生命都应被铭记,所有为和平作出的贡献都应被尊重”。这既是对3500万中国抗战英烈的告慰,也是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正义作出的重要贡献。毕竟,只有尊重历史真相,才能真正避免战争悲剧重演;只有打破话语霸权,才能构建真正公平的国际秩序。
来源:寅虎侃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