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次“出事”以前,杨铭宇黄焖鸡(简称“杨铭宇”)属于那种闷声发大财的餐饮企业,在媒体上的声音不多,但门店却不少。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10日,杨铭宇门店数为2518家,在米饭快餐领域排第一。而这还是杨铭宇的门店规模疯狂缩水后的数据,在高峰期,其
315前夕曝光的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象,余波一直延续至今,且后续的发展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3月21日,针对“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后厨乱象”事件,国务院食安办、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山东省济南市及河南省郑州市、商丘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一个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事件,先是惊动了国务院食安办挂牌督办,而后又令三个地级市(其中两个是省会)的副市长被约谈,这在行业里恐怕还是头一遭。
1 杨铭宇黄焖鸡是谁
在这次“出事”以前,杨铭宇黄焖鸡(简称“杨铭宇”)属于那种闷声发大财的餐饮企业,在媒体上的声音不多,但门店却不少。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10日,杨铭宇门店数为2518家,在米饭快餐领域排第一。而这还是杨铭宇的门店规模疯狂缩水后的数据,在高峰期,其门店一度超过6000家。
杨铭宇黄焖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2011年,杨晓路(家族第四代传人)将传统黄焖鸡改良为快餐模式,成立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以其子“杨铭宇”命名,寓意将品牌视为儿子般精心培育。
随后几年,借助外卖平台的崛起和预制菜技术的发展,通过低门槛的加盟,杨铭宇快速扩张,门店最多时超6000家,覆盖全国500余个城市,并带动黄焖鸡产业链产值达千亿。2017年,杨铭宇进军美国市场,成为首个入驻好莱坞和迪士尼的中式快餐品牌,随后拓展至英国、日本、韩国等10余国,海外门店超百家。2023年,杨铭宇黄焖鸡被列为济南市级非遗项目。
2024年,据媒体报道,杨铭宇全年关闭门店593家,而新开店仅为317家,门店数呈负增长。其闭店高峰集中在9月至12月,分别关闭99家、127家、94家和65家门店。
2 出事并不让人意外
今年杨铭宇被曝光的三家门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食品安全问题,例如使用存放多天的发酸食材,顾客食用后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卖,隔夜发黑的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二是无证上岗问题,多家门店招聘时不需要员工提供健康证,大量无证店员直接上岗。
实事求是地说,杨铭宇的这些问题在餐饮行业不是个例。有些名气比杨铭宇大得多的餐饮品牌,也发生过这类问题。至于那些没有被曝光的,那就只多不少。从这个角度讲,杨铭宇此次出事并不令人意外。
从加盟店的角度讲,杨铭宇这次出事更可以说是必然。当然,这并不是说直营店就不会出事,只是说加盟店更容易出事,所不同的只是事情的严重程度而已。这其中的根本原因,餐宝典分析师认为在于加盟商与品牌方的“核心关切”不完全一致,如果品牌方再疏于管理,那么出事就是早晚的事。像今年315期间,除了杨铭宇外,被媒体曝光的其他那些品牌门店,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加盟店。
3月21日,在三地副市长因杨铭宇事件被约谈的当天,苏州工业园区市监局通报,辖区内一家杨国福麻辣烫门店因食品柜出现老鼠而被立案调查,这同样也是一家加盟店。
3 黄焖鸡要“黄”了?
早几年,黄焖鸡和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麻辣烫一道被称作“四大国民快餐”,简称“黄沙拉麻”。在大江南北、街头巷尾,黄焖鸡为许多打工人解决了“今天吃什么”的难题。
不过近几年,黄焖鸡的发展显然已经过了巅峰。据企查查数据,从2014年到2018年,黄焖鸡米饭相关企业注册量从3270家一路增至7519家;而2019年至2023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分别为6524家、4948家、5384家、3873家、5014家,上下波动,不复当年之勇。去年,一条“黄焖鸡米饭为什么没人吃了”的话题还冲上了热搜,引发诸多讨论。
现在,领头羊杨铭宇又曝出严重问题,黄焖鸡这个品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消费者对黄焖鸡的信任度进一步降低,加盟商也有改换门庭的可能。这次事件后,蓝鲸新闻采访到多位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加盟商,他们均表示新闻舆情对于店内生意影响很大,对于后续情况还需要再等等看,同时也有加盟商表示正在考虑另换品牌加盟。
那么,黄焖鸡真的要“黄”了吗?
餐宝典分析师认为,还没到判死刑的时候。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黄焖鸡相关企业2.89万家,其中近半数相关企业成立年限在5~10年,占比48.02%。2024年,注册黄焖鸡相关企业3895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507家相关企业。这些数据表明,行业基础还在。
同时,作为一个刚需性的快餐品类,它也不会这样轻易消失。以杨铭宇为例,即便出现这次这样严重的舆情,但依然有加盟店凭借过去积累的口碑,而继续被当地的消费者认可。
4 头部企业的担当
黄焖鸡一时半会“黄”不了,但要继续向前发展,还得要头部企业支棱起来,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无疑对杨铭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黄焖鸡目前所面临的局面,在麻辣烫领域也存在。头部企业依靠早期的红利迅速占领了市场,然而却没有匹配上相应的加盟管理能力。这样一来,不光是一个数千家店的大企业,频频曝出非常低级的食品安全问题,还连带着整个品类都被人认为很low。
这个局怎么破?
无他,唯有自我革命。
今时今日,信息传播的手段异常丰富,传播的渠道格外便捷,传播的效率非常之高。对自己门店任何触碰底线和红线的行为,企业都不应心存侥幸,妄图蒙混过关。你要是自己不想动,那自会有人来让你动。
杨铭宇事件发生后,国务院食安办挂牌督办,三地副市长被约谈,这还不是终点。3月24日,人民日报发文,针对杨铭宇和杨国福最近被曝光的问题,明确提出餐饮品牌要管好加盟店,“品牌方要扪心自问,在获取加盟利润的同时,监管有没有跟上?严格卫生条件的规章制度有没有落在实处?是否及时发现违规违法行为,发现之后有没有加大处罚力度,以警醒其他加盟门店?”
不难看出,在国家大力促销费的背景下,监管层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无疑更需要各品类的头部企业主动担当,肩负起应尽的责任,带动品类健康向前。
来源:餐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