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逛超市时随手拉开冷柜,一瓶橙黄配色的饮料突然抓住我的目光——瓶身印着旧旧的花纹,分明是小时候村口小卖部货架上,我攥着五毛钱能盯一下午的“稀罕货”。可伸手想拿,指尖顿在半空才反应过来:这是仿古款,不是当年那瓶。问收银台的大爷“还有没老款的”,他摇头叹气:“早没了
逛超市时随手拉开冷柜,一瓶橙黄配色的饮料突然抓住我的目光——瓶身印着旧旧的花纹,分明是小时候村口小卖部货架上,我攥着五毛钱能盯一下午的“稀罕货”。可伸手想拿,指尖顿在半空才反应过来:这是仿古款,不是当年那瓶。问收银台的大爷“还有没老款的”,他摇头叹气:“早没了,好多厂子都关了,想买都没地方买咯。”
这话像按下了回忆的开关,瞬间想起读小学时的“饮料攀比大赛”。那时候谁要是带一瓶塑料瓶装的营养快线,准能被全班围着看——乳白的液体在瓶里晃荡,拧开瓶盖就是一股甜香,喝一口能在嘴里回味半天。后来出了玻璃瓶装的,还换了好几种包装,每次喝完我都舍不得扔瓶子,用彩笔涂成小花纹当笔筒,铅笔插进去都觉得比同桌的“高级”。现在再想找那种玻璃瓶,连二手平台上都搜不到,只剩模糊的记忆里,瓶子反光的样子。
还有小洋人系列,当年电视里天天播动画片广告,画面里的小孩举着瓶子仰头喝,花生牛奶的香味仿佛能透过屏幕飘出来。我总盯着电视咽口水,吵着让妈妈买,只有过年走亲戚时,大人才会抱着整箱小洋人去串门,那时候我能一天盼着开饭,就为了能多喝一瓶。可现在超市冷柜里,全是进口牛奶、风味酸奶,连国产老牌子的影子都难找,更别说当年那股浓得化不开的花生香了。
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去镇上赶集,供销社的货架上摆着十来种饮料:橘子味的汽水、荔枝味的果汁、还有带果肉的罐头饮料。我们趴在柜台上,你指一个我选一个,纠结半天才能决定买哪瓶。可现在的新超市,货架上全是气泡水、无糖茶饮、进口果汁,连问几个导购“有没有老款国产饮料”,他们都一脸茫然。有次遇到个退休的供销社大爷,他说:“不少厂子早关了,要么是添加剂超标被查,要么是新国标出来撑不住,剩下来的也改了配方,甜味淡了,也没当年那味儿了。”
网上倒有人卖“复刻版”,把老包装贴在矿泉水瓶上,可喝一口就知道不对——以前的饮料甜得像糖水,喝着过瘾,现在的复刻版为了健康少放糖,淡得像白开水。家长们也不让孩子喝了,总说“添加剂多、不健康”,可他们不知道,当年我们攥着零花钱买一瓶,能开心一整天。
前阵子刷短视频,看到有博主用AR技术模拟老冷饮店:虚拟货架上摆着玻璃瓶装的汽水、印着卡通图案的果汁,连冰柜的款式都和当年一样。我盯着屏幕看了好久,差点以为穿越回了小时候,可点开下单页面,才发现都是虚拟的,现实里还是买不到。
现在的小孩,喝的是代餐奶昔、无糖茶饮,包装花里胡哨的,却没了当年的简单快乐。有次表妹来我家,我跟她提“营养快线”,教了她好几遍怎么发音,她都记不住,还问我“是新出的奶茶吗?”。那一刻突然明白,时代变了,那些老饮料就像被时间冲走的小石子,再也找不回来了。
去年双十一,电商平台推出“童年饮料盲盒”,我兴冲冲买了两盒,拆开一看全是山寨款:包装像却不是正版,味道更是差远了。最后那些瓶子被我扔在阳台当花瓶,插上绿萝,倒成了家里一道“怀旧风景”。
昨天同学聚会,有人在群里发“某品牌停产老饮料,收藏级包装”,点开一看价格,我直接退出了群聊——动辄几百块一瓶,哪里是喝饮料,分明是买个“回忆摆件”。现在的年轻人买老东西,大多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至于味道好不好,好像没那么重要。
其实也没什么好纠结的。找不到就找不到吧,就像当年喝完舍不得扔的玻璃笔筒,碎了也就碎了,没必要再执着于找个一模一样的。那些老饮料带来的快乐,早就记在心里了:攥着五毛钱跑向小卖部的雀跃、和小伙伴分喝一瓶饮料的开心、把空瓶子当宝贝的天真……这些回忆,比一瓶饮料本身更珍贵。
下次再逛超市,或许还会下意识看一眼冷柜最下层,但就算找不到,也会笑着走开——毕竟,最好的味道,早就藏在童年的时光里了。
来源:柠檬美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