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 · 中国水周 | 防管结合,筑牢防汛减灾 “安全堤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4 17:31 1

摘要:2025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联合国2025年“世界水日”主题为“Glacier Preservation”(冰川保护)。水利部普法办确定2025年“中国水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

2025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联合国2025年“世界水日”主题为“Glacier Preservation”(冰川保护)。水利部普法办确定2025年“中国水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南京,地处长江流域下游,全市95%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承接着长江上游175万平方公里的汇集来水,主要江、河、湖堤顶高度与地面相差6—7米,极易成为洪水走廊。尽管历年防汛形势复杂严峻,但南京不缺应对防汛挑战的决心与能力,始终坚持以防汛消险等工程建设为基础,以标准化工程评价为引领,以水库管理矩阵建设为抓手,牢牢守住防汛减灾安全底线。

part 1

大江大河“强筋健骨”

时值汛前施工黄金期,长江扬子江生态公园江滩冲刷段、长江赵坝段、滁河红山窑闸翻水站段、外秦淮河水木秦淮段等多处防汛消险工程正全速推进,确保在今年汛期发挥工程效用。

为筑牢防汛安全堤,近年来,南京始终紧盯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提前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未发之时。每年汛期一过,就会及时梳理汛中出现的各种险情,制定详细的防汛消险工程清单。按计划,今年不仅推进35项防汛消险工程,还将整治14处城市积淹水点,同时实施110座重点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延续了去年百余项工程的攻坚态势。

从最坏处着想,从最难处入手,向最好处努力。从长江八卦洲的汊道整治、长江崩岸应急治理、滁河的防洪治理完善,到石臼湖固城湖防洪能力提升、水阳江干流胜利圩段堤防加固,以及秦淮河、秦淮新河的加固工程,我市针对大江大湖、骨干河流的堤防加固工程一直在稳步推进,累计加固干流堤防数百公里,持续为水系筑牢“钢甲防线”。

part 2

水库集群“强基赋能”

见底的河床上,两台挖掘机张开巨大的机械臂将淤泥挖出;河床中心低洼处,轰鸣的泥浆泵将含水的淤泥抽出,通过又粗又长的管道输往排泥场……连日来,红山、侯营、前坎塘等水库清淤工程现场一片忙碌,通过清淤工程,为一座座“大水缸”扩容。

据统计,南京现有水库250座,其中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237座,库容总量约5.7亿立方米。其承担着防洪减灾、供水保障、农业灌溉、生态环境改善等重要功能。但因大多水库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经多年运行,部分水库淤积较严重。最近一次的全面调查显示,全市有87座小型水库淤积相对严重,总淤积量约660万立方米,淤积造成水库防洪、灌溉、供水能力严重下降。为此,南京市2023年起分批对87座水库实施清淤工程,在保证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恢复兴利库容,同时对水库大坝、涵洞、溢洪道、岸坡等加固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不仅要逐渐恢复水库的兴利库容,还充分借力科技,让水库变得越来越“聪明”。其中,位于溧水区的老鸦坝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得到水利部高度评价,成为全国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建设的“示范样板”。

据介绍,老鸦坝水库集水面积达到17.5平方公里,搭建的全国首套“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平台”,融合了水库所有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构建“四全”细管,“四制(治)”严管,“四预”精管,“四管”尽管的“智慧大脑”矩阵平台,共计4大模块32项功能。其运用智能电子界桩、无人机、卫星遥感、InSAR等多种技术,实现水库全方位、全天候监控监测。通过建立注册登记、安全鉴定、维修养护等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规范水库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建立模型库、知识库等,完善水库预报预警能力,实现预演功能及预案优化……

“过去都是根据经验进行预降,现在可以实现更精准化调蓄;一场强降雨来临,根据天气预报的降雨量,依托防洪仿真预演系统,就可以精确计算出水库的汇流量是多少、泄洪时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有多大……”在浦口区象山水库,“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平台”的应用让工作人员觉得水库各项管理工作特别“得心应手”,面对各种极端天气“底气更足”。

part 3

城市内涝“标本兼治”

筑牢防汛“安全堤”,不仅要给江湖河库“强身健体”,也需“对症解决”强降雨天气条件下的城市内涝难题。为此,南京始终将“积淹水点”当作群众的“闹心点”,将“积淹水点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按照“积水深度达15厘米,积水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标准,在每年汛后对全市积淹水点进行梳理,详细列出改造清单和计划,分批次进行整治。

一项项积淹水点改造工程并不是进行了清理杂物、畅通管网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表面问题的处理,而是“标本兼治”,实施了泵站调排能力提升、路面抬高等一系列的“综合手术”。通过系统治理,让其成功应对一轮又一轮强降雨。因此,无论是居住在富贵山小区、姜圩路小区等地的居民,还是暴雨时期开车穿行于扬子江大道、中山东路黄埔路路口等处的市民均欣喜地发现,尽管天气异常任性,这些曾经的淹水“老大难”都实现了“雨停路清”。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