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河边正三:从御前侍卫到甲级战犯的罪恶轨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21:00 2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其所作所为而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河边正三,这个名字或许不如东条英机等那般广为人知,但其在二战期间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所犯下的罪行,却同样令人发指。他从一名日本天皇的御前侍卫,一步步走向了战争罪犯的深渊,其人生轨迹背后隐藏着日本军国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其所作所为而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河边正三,这个名字或许不如东条英机等那般广为人知,但其在二战期间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所犯下的罪行,却同样令人发指。他从一名日本天皇的御前侍卫,一步步走向了战争罪犯的深渊,其人生轨迹背后隐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与血腥暴行。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历史的尘封,深入探寻河边正三的罪恶一生。

1886年,河边正三出生于日本富山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良好的家境为他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1907年5月31日,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步兵科,在1068名学员中排名第126名。从这一刻起,河边正三正式踏入了日本军事体系,开始接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深度灌输。

毕业后,他被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任职于步兵第35联队附。这段经历成为他军事生涯的起点,在联队中,他不断学习军事技能,同时也深受联队中浓厚的军国主义氛围影响。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对战争的狂热追求以及对所谓“大日本帝国”扩张理念的认同,逐渐在他心中扎根。

1915年12月11日,河边正三从陆军大学校第27期毕业,并且成绩优异,成为军刀组的一员(56人中第2名) 。陆军大学的学习经历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军事素养,也让他结识了许多日后在日本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如东条英机等。这些同学关系在日后的军事生涯中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滚滚向前。

从陆军大学毕业后,河边正三历任教育总监部勤务、步兵第35联队中队长等职。期间,他还被派驻瑞士学习研究军事,得以接触到欧洲先进的军事理念和战术。这次海外学习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更让他坚信日本应该效仿欧洲列强,通过军事扩张来实现国家的强大。回国后,他继续在教育总监部任职,并担任欧美出差、参谋本部部员兼陆大教官等职务,不断积累着军事和政治资源。

1929年,河边正三迎来了他军事生涯中的又一重要阶段——担任驻德国大使馆副武官。当时的德国,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败,但军事底蕴依然深厚,正处于军事改革和重新崛起的关键时期。河边正三在德国期间,密切关注着德国军事的发展动态,深入研究德国的军事战略、武器装备以及军事组织架构。

他亲眼目睹了德国在军事技术上的创新,如装甲部队的发展和闪电战理论的雏形。这些新的军事理念和技术让河边正三深受触动,他意识到日本若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得优势,必须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在与德国军方高层的交往中,河边正三也试图探寻日本与德国在军事合作上的可能性,为日后日本与德国在二战中的结盟埋下了伏笔。

同时,在德国的生活也让河边正三更加坚定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决心。他看到德国在战争失败后,通过不断努力试图恢复昔日的荣耀,这让他认为日本也应该为了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军事扩张。这段在德国的经历,进一步塑造了他的战争观和世界观,使其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政策的坚定支持者。

1936年3月7日,河边正三晋升为陆军少将,随后被派往中国,担任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日本侵略者妄图进一步蚕食中国领土,而河边正三所率领的驻屯军旅团,成为了日本侵略华北的急先锋。

中国驻屯军是《辛丑条约》的产物,其兵力部署在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司令部设在天津海光寺。河边正三麾下的驻屯军旅团拥有5000余人,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分别驻守北平(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和天津(第2联队,联队长萱高大佐),此外还配备有炮兵联队、战车队、骑兵队、工兵队、航空队、宪兵队等特殊兵种部队,实力不容小觑。

1937年7月7日,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当晚,河边正三正在秦皇岛检阅部队,而他的部队却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演习过程中,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随后,日军悍然向宛平城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事件发生后,代理田代皖一郎指挥“中国驻屯军”部队的参谋长桥本群紧急命令河边正三返回北平。8日下午,河边正三赶到丰台镇直接指挥一线部队,下令炮兵联队炮击宛平县城。猛烈的炮火炸毁了专员公署,炸伤了守城营长金振中 。尽管9日凌晨中日双方达成停战协定,但河边正三却不遵守协定,以监督中国军队是否履行协定为借口,仍将第1联队主力集结于卢沟桥车站附近,一部分兵力占据沙岗。清晨6时,当日军发现王冷斋和吉星文正在执行撤兵协定时,再次背约,下令轰击宛平县城,发射一百余发炮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河边正三指挥部队不断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扩大战火。他妄图通过军事手段迅速占领华北地区,实现日本的侵略野心。在他的指挥下,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无数无辜百姓惨遭杀害,家园被摧毁,华北大地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热之中。七七事变的爆发,使得中国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也让河边正三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公敌。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启动侵华战争,中国驻屯军被撤销,日本组建了华北方面军,由寺内寿一大将出任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少将出任参谋长,河边正三则出任参谋副长 。在华北方面军任职期间,河边正三积极参与策划和指挥了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行动,协助寺内寿一制定作战计划,不断扩大日军在华北的占领区域。

他指挥日军对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进行残酷的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无数村庄被烧毁,百姓被屠杀,财物被掠夺。日军所到之处,一片废墟和死寂,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在他的推动下,华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变得异常严峻,中国军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938年2月,为了进攻武汉,日本参谋本部编组成立了华中派遣军,司令部设在南京,由畑俊六大将出任司令官,河边正三被从北平调到南京担任参谋长 。在华中派遣军,河边正三继续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出谋划策,参与指挥了一系列对中国华中地区的进攻战役。

他参与策划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企图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迅速击败中国军队,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在这些战役中,日军动用了大量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对中国军队和平民进行了残酷的攻击。武汉会战中,日军对武汉进行了长时间的轰炸,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大量无辜百姓伤亡。河边正三作为华中派遣军的参谋长,对这些战争罪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侵华战争期间,河边正三不仅在军事上对中国进行侵略,还积极参与政治和经济上的掠夺。他支持日本扶持伪政权,企图通过傀儡政府来控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在经济上,他下令日军掠夺中国的资源,如煤炭、钢铁等,用于支持日本的战争机器。同时,他还推行奴化教育,试图磨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将中国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出任关东军,妄图制衡苏联

1939年1月,河边正三被调回日本出任教育总监部本部部长,并于当年三月晋升陆军中将 。在教育总监部任职期间,他负责军事教育和训练工作,将自己的军国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给日本的年轻一代军人。他强调对天皇的忠诚和对战争的狂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为日本军国主义卖命的军人。

1940年3月,河边正三被调到关东军出任日军第十二师团长,一年以后又升任第三军司令官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重要战略集团,长期驻扎在中国东北,担任防御苏联的任务。河边正三来到关东军后,积极加强军事部署,试图对苏联形成军事威慑。

他指挥部队在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修建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如碉堡、战壕等,同时加强了对部队的训练和装备更新。他还积极策划对苏联的军事行动,试图在苏联远东地区制造事端,以达到牵制苏联的目的。诺门罕战役期间,河边正三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指挥,但他所领导的第三军在一定程度上为前线部队提供了支持和后援。

然而,诺门罕战役的惨败让日本认识到苏联红军的强大实力,也让河边正三认识到在与苏联的对抗中,日本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苏联的军事企图,而是继续在东北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部署,等待时机再次对苏联发动进攻。同时,他也在东北积极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残酷迫害抗日志士和无辜百姓,妄图维护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缅甸战场,兵败英帕尔

1943年3月,日本为统一指挥入侵缅甸、泰国的部队,组建了缅甸方面军,下辖3个军10个师团30万人,河边正三成为该方面军第一任司令官 。此时的河边正三,已经成为太平洋战场上一个重要方向上的最高指挥官,可谓是春风得意。然而,他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将是一场惨败。

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不甘心失败的日本大本营决心向印度发起一次大规模攻势,以挽救战略颓势。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会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的第15军,恰恰正好由“七七事变”中河边正三的直属下级牟田口廉也中将指挥。

牟田口廉也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他不顾战场实际情况,夸下海口要在短期内占领英帕尔。在战役开始前,他没有充分考虑到后勤补给、地形等因素,就贸然下令部队进攻。而河边正三作为缅甸方面军司令官,虽然对战役的前景有所担忧,但考虑到牟田口廉也是东条英机首相赏识和栽培的人物,不好得罪,只好同意他把战役继续进行下去。

1944年6月5日,河边正三视察完前线后,在东枝会见了牟田口廉也。此时的战役已经陷入胶着状态,日军损失惨重,补给线也被切断。河边正三认为本次战役已没有获胜的希望,继续拖下去只会给日军带来不利。但牟田口廉也却态度坚决地表示,英帕尔之战关系重大,决不能半途而废。

随着战役的继续进行,日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由于缺乏补给,士兵们饥寒交迫,战斗力急剧下降。而英军则凭借着坚固的防线和充足的补给,对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6月末,牟田口廉也终于打不下去了,但又不好收回自己说的话,只好羞羞答答地向河边正三提出,在万一停止进攻转入防御时,退到印缅国境线上的钦敦江西岸高地经莫莱西北高地至铁定一线较为合适。河边正三正等着看笑话,嘲讽地复电说,当目前南方军总司令部尚无任何命令时,你军提出如此消极意见,实感意外,仍应一心为完成任务向前迈进。

最终,牟田口廉也不得不上书日本南方军司令部,直到7月2日午夜才获得撤退命令。日军第15军下属3个师丢弃数万具尸体和全部重装备,从印度大败而回。英帕尔会战的惨败,使日本在东南亚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也让河边正三和牟田口廉也成为了日本大本营的替罪羊,两人统统被撤职。牟田口廉也由于缺少靠山被转成了预备役,而河边正三则因为他弟弟河边虎四郎是副总参谋长的关系进入了参谋本部。

1944年12月,河边正三东山再起,被任命为日本中部防卫军司令官,以“玉碎”的精神准备实施本土决战 。此时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是节节败退,本土也面临着盟军的大规模空袭。河边正三上任后,积极组织防御,试图在本土抵御盟军的进攻。

他加强了对中部地区的军事部署,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组织了本土决战部队。他还试图动员民众参与防御,提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妄图让全体日本人民为日本军国主义陪葬。在他的指挥下,日本中部地区进入了战时状态,民众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945年2月,中部防卫军被改编成日军第十五方面军,河边正三顺理成章地转任司令官并晋升陆军大将 。然而,此时的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河边正三的晋升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权力和荣耀。整个日本已经陷入了绝境,国内资源匮乏,军队士气低落,而盟军的进攻却越来越猛烈。

1945年4月,河边正三在第十五方面军司令官任上仅两个多月,又被升任陆军航空总军司令官,成为日本陆军六大“总军”司令官之一 。此时的日本航空力量已经在盟军的打击下损失殆尽,河边正三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他试图重组日本的航空力量,进行最后的挣扎,但一切都已经无济于事。随着盟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日益加剧,日本的战争机器彻底瘫痪,河边正三也陷入了绝望之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对于河边正三这样的战争罪犯,本应受到正义的审判和惩罚。1945年12月2日,河边正三被指定为甲级战犯嫌疑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最终却逃脱了法律的严惩。

在东京审判中,河边正三曾出庭作证,诡辩“七七事变”是由冯玉祥挑起的 。当时参与中日谈判的中方代表王冷斋也出庭作证,当场质证河边正三,将他驳斥得支支吾吾,不得不狼狈地走下证人席。因为担心再辩论下去,恐怕要引火烧身,追究其挑起“七七事变”的战争责任。

1947年9月,河边正三被解除监禁释放 。至于他为何被豁免,也许是因为他与日本皇室的关系,他曾担任过大正天皇侍卫武官,也曾担任过昭和天皇的军事幕僚;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与他弟弟河边虎四郎中将有关,日本投降之后,河边虎四郎曾作为日本全权代表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与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接洽投降事宜,期间与麦克阿瑟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麦克阿瑟后来曾邀请河边虎四郎在盟军总司令部战史研究室供职。

河边正三的逃脱惩罚,让无数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人民感到愤怒和失望。他的罪行并没有因为没有受到审判而消失,他的名字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罪人。

1965年3月2日,河边正三以79岁之龄死去,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然而,他所犯下的罪行却永远无法被抹去。他的一生,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缩影,他的所作所为给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应该铭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通过对河边正三一生的回顾,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罪恶,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要以史为鉴,不断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让人类永远远离战争的阴霾。

来源:南山的归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