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羽珊被控“迷信犯罪”事件调查:弘扬传统文化为何遭遇法律困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0 14:56 2

摘要:2024年8月,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在辽宁省文化圈传开:知名传统文化传播者羽珊及其丈夫刘成因涉嫌"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刑事拘留。这位拥有130万快手粉丝的公益人士,半年来再未出现在她熟悉的直播间里。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创办免费养老院、收养弃婴的


2024年8月,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在辽宁省文化圈传开:知名传统文化传播者羽珊及其丈夫刘成因涉嫌"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刑事拘留。这位拥有130万快手粉丝的公益人士,半年来再未出现在她熟悉的直播间里。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创办免费养老院、收养弃婴的文化传播者身陷囹圄?

公益之路:从家庭和睦到社会担当

羽珊与丈夫刘成的故事始于一段家庭危机。早年间夫妻关系紧张,直到参加国学课程后,二人关系才得以修复。这段经历让他们萌生了传播 "家道文化" 的念头。2018 年,羽珊夫妇用经营所得在大连创办了纯公益养老院,免费收留无依老人。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个五口之家(两个亲生子女和三个收养的弃婴)用直播打赏、以前开公司赚取的积蓄、学员捐赠以及偶尔带货的收入支撑着养老院的日常运营。

运营模式:文化传播支撑公益事业

羽珊的公益模式具有鲜明特色:通过快手平台直播讲授传统文化课程,获得打赏和带货收入;同时编印内部学习资料,仅向学员收取成本费用。这些收入全部用于维持免费养老院的运转。据统计,羽珊团队周一至周六全天候直播,最高峰时每天工作超过14小时。养老院的义工们多是受"忠孝节义"文化感召自愿服务,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公益生态圈。

法律争议:传统文化传播的边界

案件的核心争议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传播内容是否构成 "迷信",二是内部资料编印是否属于 "非法经营"。检方指控羽珊 "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而辩护律师则强调其传播的是正规国学文化,有大量正规出版物作为依据。关于 "非法经营罪",辩护方指出资料仅收取成本费,不符合营利性特征。更值得关注的是,被认定为非法、违禁的出版物,王凤仪的书籍19个省级图书馆都可以借阅,并且可以借读,其中包括北大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这一事实让该认定显得颇为荒诞,如同一个笑话。

值得注意的是,羽珊的直播内容确实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赌博者戒赌、欲离婚者重修于好、抑郁者重拾生活信心-----这些案例在130万粉丝中口口相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员说:"羽珊老师讲的都是《弟子规》《论语》里的内容,怎么就成了迷信?"

此案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社会舆论反响强烈。微博话题#传统文化传播何罪之有#阅读量突破8000万,多位知名学者、公益人士发声支持并公开表示:"将正统国学与迷信混为一谈,是对中华文化的伤害。"

法律专家:罪名适用存疑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张明(化名)指出,本案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迷信"与传统文化传播的界限。根据《刑法》第三百条,"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通常适用于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封建迷信活动,而羽珊传播的内容均源自儒家经典,不具备邪教特征。“非法经营罪”的认定必须符合'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要件。羽珊团队编印的资料未进入流通领域,且收费远低于成本价,难以构成该罪名。"

家庭困境:五个月幼儿失去母亲

最令人揪心的是羽珊的家庭现状。被拘时她最小的孩子才 17 个月,现在已近两岁。五个孩子中,三个是被遗弃或堕胎存活后被收养的。17 岁的大女儿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协助处理家庭事务。长女在社交媒体发文:"弟弟每天都在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 字里行间透露出这个特殊家庭面临的困境。

公益机构:运营陷入停滞

随着羽珊被羁押,由其主导的公益养老院运营举步维艰。原本每日直播的文化课程中断,主要收入来源被切断。一位养老院义工透露:"我们现在靠积蓄勉强维持,但不知道能撑多久。"据统计,该养老院累计收留过近百位无依老人,目前仍有二十余位老人住在院内。

案件进展:辩护方坚持无罪立场

据悉,辩护律师曾向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人民检察院提交了不起诉申请,主要理由包括:传播内容有正规出版物依据;内部资料非违禁出版物;收费仅覆盖成本不构成经营行为。目前,案件已被提起公诉,移交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人民法院,等待开庭审理。

在这个倡导文化自信的时代,如何界定传统文化传播与迷信活动的边界?公益事业创新模式与现行法律之间如何协调?羽珊案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人命运,更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深层问题。当一位用商业收入支撑公益、用文化传播教化大众的实践者面临刑事指控时,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相关法律条款的适用标准?

来源:xi希迪C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