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5日,中国足协发布《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民间足球赛事(如贵州村超、江苏苏超等)需备案注册、购买保险、进行赛前培训及考试,引发舆论强烈争议。
2025年8月25日,中国足协发布《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民间足球赛事(如贵州村超、江苏苏超等)需备案注册、购买保险、进行赛前培训及考试,引发舆论强烈争议。
日前,苏州文旅针对中国足协《中国足球协会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回应。
苏州文旅明确表示,“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属于地方性文旅活动,参与者均为业余足球爱好者,无专业球员参与,因此足协的相关规定不适用。这一回应强调了赛事的非专业性和文旅属性,旨在避免足协过度干预。
中国足协新规要求对群众性足球赛事进行备案、报送数据并遵守纪律规定,但“苏超”作为民间自发组织的赛事,已形成独特的“足球+文旅”模式,如盐城推出“观鸟+观赛”套餐、常州推出“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了地方消费和文化传播。苏州文旅认为,此类赛事的核心在于民间活力和文化融合,过度管理可能扼杀其特色。
该回应引发广泛关注,网友普遍支持苏州文旅的立场,认为足协应尊重民间赛事的自主性,避免“管死”。部分观点指出,足协过往在职业联赛管理中存在假球、黑哨等问题,公信力不足,因此不宜对草根赛事过度干预。
苏州文旅的回应并非单纯“对抗”,而是通过强调文旅属性,为民间足球赛事争取发展空间,体现了对足球回归“纯粹”和“快乐”的追求。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中国足球管理中“管办不分”等问题,以及民间力量推动足球创新的潜力。
据了解,中国足协新规要求业余赛事需向足协及地方协会备案,参赛者需注册身份、购买保险,并完成3小时赛风赛纪培训及考试。违规行为(如辱骂裁判、打架)最高可终身禁赛,主办方违规将取消资格。
新规发布后,引起舆论争议:
管理越界质疑:网友批评足协无权管辖非会员单位(如村超、苏超),认为其本质是行业协会,新规涉嫌越权。
执行双标争议:职业联赛(如中超)屡现腐败、假球等问题,足协处罚力度较弱,却对民间赛事“重拳出击”,被指转移治理不力焦点。
成本负担激增:业余球队需提交备案表、营业执照等材料,人力成本增加30%-50%,部分球队因流程繁琐选择退赛。
对此,舆论呼吁足协聚焦职业联赛腐败、青训体系等核心问题,尊重民间赛事自主性,简化审批流程,避免“用官僚主义扼杀足球热情”。
由“苏超”点燃全国各地“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川、渝两地即将点燃“战火”。
据媒体报道,重庆市体育局消息,“新韵重庆 渝超同行”2025新鸥鹏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将于9月13日正式拉开帷幕!
首届“渝超”将提档升级,全市所有区县大联动将由38个区县及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组队参加,赛事分5大赛区、2个阶段、时间跨度达8个月、比赛场次178场,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城市足球联赛。
据公开消息,首届“川超”也将在9月全面开赛。
此前,重科城微报粉丝建议由重庆文旅举办“渝超”,让足球运动回归本质,中国足协的新规是否会抑制正在升温的“城超”呢?
小编认为,作为一项大众性运动,似乎不应该赋予它太多的所谓意义与沉重的管理枷锁,它本来自大众,理应回归大众。它不过是人民群众可用来强身健体的一种娱乐方式而来,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行参与,或许这才是它应有的规则。
当然,如果“城超”、“村超”都发展起来了,那么所谓的管理协会就显得多余了,毕竟那是落后的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本来就不一定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了。
来源:重庆科学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