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专注力差?可能是你忽略了这个大脑发育关键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22:30 2

摘要:上周我带儿子去儿童医院检查,医生问了一个让我特别尴尬的问题:"孩子平时能专心做一件事多长时间?"我想了半天,老实说:"写作业的话,可能十分钟就要起来走动一下,看书也是翻几页就不想看了。"医生皱了皱眉:"他今年几岁了?""八岁。"医生摇摇头说:"八岁的孩子至少应

上周我带儿子去儿童医院检查,医生问了一个让我特别尴尬的问题:"孩子平时能专心做一件事多长时间?"我想了半天,老实说:"写作业的话,可能十分钟就要起来走动一下,看书也是翻几页就不想看了。"医生皱了皱眉:"他今年几岁了?""八岁。"医生摇摇头说:"八岁的孩子至少应该能专注20-30分钟。"

听到这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儿子的专注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差了?我记得他小时候搭积木能玩好久,怎么现在做什么都坐不住呢?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什么?

那天晚上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儿子的行为。吃晚饭的时候,他吃两口就要看看电视;写作业时,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又说铅笔不好用;就连他最爱的动画片,也是看一会儿就拿起玩具摆弄。我越看越着急,这孩子怎么一点定性都没有?

直到几天前,我偶然看到一篇脑科学研究文章,里面提到一个让我震惊的发现:孩子的专注力发育有一个黄金关键期,就是3-6岁这个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很可能永远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文章说,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叫"前额叶皮质",它就像大脑的指挥官,负责控制注意力、抑制冲动。这个区域在3-6岁时发育最快,如果在这个关键期给予合适的刺激和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如果错过了这个窗口期,再想培养就事倍功半了。

我突然想起来,儿子3-6岁的时候,我们家里状况比较特殊。那时候我刚换工作特别忙,老公也经常出差,儿子基本都是奶奶在带。奶奶疼孩子,总怕他无聊,一会儿给他换个玩具,一会儿开个动画片,一会儿又带他出去玩。我当时还觉得挺好,孩子每天都很开心。现在想想,我们可能在他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给了太多的刺激变化,反而破坏了他专注力的培养!

虽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但我不想放弃。我开始研究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儿子的专注力。专家建议,即使过了关键期,通过科学的方法还是可以有所改善的。

我制定了一个"专注力拯救计划"。首先,我严格控制了家里的干扰因素。以前儿子写作业时,电视开着,我们大人也在客厅聊天,现在我要求全家保持安静,电视必须关掉。其次,我开始训练他的"单任务专注"

比如吃饭的时候,我规定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玩具,就专心吃饭。刚开始他很不适应,总是要找东西分散注意力。我就耐心地引导他:"宝贝,我们来品尝一下这个菜是什么味道的?"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

最关键的是,我学会了"保护他的专注状态"。当他偶尔能专心做某件事时,我绝对不去打扰。以前他搭积木的时候,我总是会说"搭得真好"或者"要不要妈妈帮你",现在我明白了,这些看似关爱的话其实都是在破坏他的专注。

三个月下来,儿子确实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然还达不到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但比之前好了很多。写作业能坚持15-20分钟不起来了,看书也能翻完一个完整的故事。最让我高兴的是,他自己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昨天还跟我说:"妈妈,我发现我现在做事情比以前专心了。"

现在我特别后悔没有早点了解这些知识。如果我能在儿子3-6岁的时候就重视专注力的培养,现在就不会这么费劲了。那个黄金关键期就像播种的季节,错过了虽然还能补种,但效果永远不如在最佳时机种下的种子

我想提醒所有有3-6岁孩子的家长:这个阶段是孩子专注力发育的关键期,一定要抓住!

少给孩子过多的刺激变化,多让他们专心做一件事,保护他们天然的专注状态。不要像我一样,等到发现问题了才追悔莫及。孩子的大脑发育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珍惜这个宝贵的窗口期。

来源:育儿母子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