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竟根据同花顺的人形机器人板块和汽车零部件板块涨幅来看,年初至今该板块的区间涨幅最高已经分别超过了66%和45%,这两个板块短期翻几倍的牛股不胜枚举,基本上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挂上钩的上市公司都出现了比较可观的涨幅,而且趋势还在。
“我在赛力斯里,躲牛市。”
可能是近期重仓或看好赛力斯(601127.SH)的投资者最大的感受。
毕竟根据同花顺的人形机器人板块和汽车零部件板块涨幅来看,年初至今该板块的区间涨幅最高已经分别超过了66%和45%,这两个板块短期翻几倍的牛股不胜枚举,基本上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挂上钩的上市公司都出现了比较可观的涨幅,而且趋势还在。
人形机器人涨可以理解,汽车零部件板块大涨的逻辑在哪?
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汽车产业链向机器人(包括人形)产业链的技术迁移和产线平移。而且受益于前些年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高景气度,这些汽车零部件厂商的业绩还都不错,基本面踏实叠加机器人带来的增量业绩预期,使得不少企业都被资金青睐。
赛力斯为何横盘不动?被错杀还是预期太弱!市场还在等什么?
01 赛力斯为何横盘已久?
如果说,赛力斯对机器人概念还是比较弱相关,那以新能源汽车主业来看,赛力斯的表现好像也不太理想。
隔壁的比亚迪(002594.SZ)在上周四盘中股价创了历史新高,首次突破400元/股的整数大关,A股市值更是来到了历史新高的12200亿。而赛力斯似乎被资本按了“暂停键”,市值已经徘徊在1900-2000亿之间近半年时间,虽然没有大幅下跌,却也在区间震荡了许久。
赛力斯长期横盘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首先是公司过去一年的股价表现已经足够亮眼,市场核心预期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车型大卖使得公司大幅扭亏为盈,这个预期已经在去年12月的市值新高中大规模的Price-in了;其实也反映在当前的估值中,根据赛力斯最新的相对估值PE(TTM)来看,50.11倍对应过往业绩和增速来看已经并不低了,而动态市盈率仅36倍,说明市场对于未来赛力斯的成长性是偏谨慎态度的。
这也对应了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现状,一个是价格内卷,另一个则是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已过,增速放缓或将是大概率事件。美股的特斯拉(TSLA.0)市值和估值大幅下修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其次就是赛力斯的产业链地位,市场对于公司的认知主要停留在“代工”层面。主要也体现在数据层面,根据赛力斯去年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公司虽然营收超千亿,但归母净利润仅有40多亿,盈利能力分别为25.23%和3.2%;这个净利率明显低于比亚迪和长城汽车,且低于行业均值。
当然国内A股的这些车企上市公司的净利率也都不高啊!
然而问题和市场分歧就在于此: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车型的品牌定位在中高端,瞄准50万元级及以上豪华车市场,是直接对标奔驰、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简言之,卖的是中高端整车,挣钱能力却还不如卖中低端品牌整车。由此,市场看待赛力斯在整车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自明了。
在没有新预期的情况下,能维持36倍左右的动态市盈率已经相当优秀了。推测市场维持当前的估值主要是对2025年整车销售数据和稳定的业绩增长的预期。通过几个券商给赛力斯2025年销售数据的预期来看:
中金公司在2024年6月报告中表示:基于问界M7/M9的销量惯性及M8等新品上量,预测2025年赛力斯销量68.2万辆(+59% YoY),其中问界系列占比超85%;中信证券则在2024年7月产业调研表示:测算超级工厂产能释放后,极限年产能可达95万辆,但考虑市场竞争,给出65万-72万辆的保守预期;华泰证券(2024年Q2新能源车专题),分车型预测M7(25万辆)、M9(28万辆)、M8(15万辆),叠加其他车型后合计73.5万辆。
行业数据方面,乘联会在2024年8月将赛力斯列入“2025年新能源Top 5车企”候选名单,其中预计市占率将从2024年的4.3%提升2025年的至6.1%,对应销量约66万辆。综上总结来看,粗略估计2025年机构对赛力斯整体销量预期在65-70万辆,同比2024年的42.69万辆,预估增长52.26%-63.97%。不过2025年开年赛力斯卖的并不理想,3月13日披露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公司新能源车销量合计3.57万辆,同比下滑46.72%。要说市场不好也不并非如此,比亚迪1-2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92.52%。
那么基于此,未来短期赛力斯的相对估值应该是多少?
目前机构对赛力斯2025年的估值为25倍,还是有机器人预期的情况下,出于A股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标的稀缺性。这个估值的相比于当前的36倍动态市盈率还低了一些,逻辑在于:如果单纯以造车和卖车来看,赛力斯没理由估值高于比亚迪的34倍(动态),毕竟从销量、产业链地位,包括盈利能力方面都逊色很多;而相比长城汽车的动态16.6倍推测主要还是在汽车的销量潜力方面。
看到一些机构预估赛力斯的目标市值会达到3000亿。那么按照这个市值和2025年25倍动态市盈率计算,机构对赛力斯2025年净利润预估为120亿!什么概念?2024年归母扣非净利润在51-56.5亿,2025年的净利润要翻一倍多!估算下全年营收,这里按照5%的净利率来算(其实三季度仅有3.7%左右),那意味着2025年赛力斯的营收规模要达到2400亿!2024年全年预估在1500亿(2024年前三季度1066亿),那2025年公司要比去年多赚900亿!60%+的业绩增速,这个增速按照开年来说有点难啊!
不过有一说一,如果真那么乐观,就不会现在这个震荡走势了。况且以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增速放缓)和竞争态势(价格战愈演愈烈),问界系列的品牌定位较窄,再向中低端发展竞争更加激烈!
02 如何看待赛力斯布局人形机器人?
实际上,赛力斯会布局人形机器人这件事并不是什么秘密,这是它提升估值维度的重要方式之一,就像之前《赛力斯:向左比亚迪,向右特斯拉》文章中提到的,显然赛力斯选择了“向右”。不过,从这段时间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对赛力斯布局机器人并没有什么较强的预期。
3月20日赛力斯5000万成立重庆凤凰技术全资子公司,聚焦于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技术研发。从“机器猿”商标注册,到机器人子公司成立,公司在机器人领域持续加大布局力度,且实现并表。
根据产业调研来看,公司目前已经规划的机器狗、机器人分别于今年底、明年上半年达到量产状态,而人形Demo将于今年6-7月完成;政策端,重庆也给出最优政策,以“揭榜挂帅”形式对具身智能等关键技术攻关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鼓励重庆市产业投资母基金、社会资本、有关区县共同成立市场化的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等。
天时、地利、人和占尽!但市场依旧是不买账!
这里大胆推测市场对赛力斯造机器人的角色的预期差存在一定的矛盾。首先因为回顾华为机器人产业链的布局动作。早在2025年2月13日公司申请注册了“MATEROBOT”商标,定位包括科学研究用具有人工智能的人形机器人等产品。彼时机构认为商标注册通过是华为在过去两年研发和设计机器人基础上的加速事件。事实上,华为在2023年就已经在内部正式启动机器人项目,已经硕果累累,包括但不限于华为云、极目、车BU以及2012实验室在内的多条主线也正在快速落地相关进展,预期会在2025年年内发布样机且进行测试落地。
进一步而言,华为的各条主线不仅得到内部高度重视,且与各地政府合作紧密,尤其与深圳、重庆等当地政府有深入合作,包括补助、政策等相关政府支持已陆续到位。关键在于:根据机构调研可以比较清晰的了解到华为对于机器人业务的定位:华为明确表示机器人只做“脑赋能”,提供机器大脑,即通过华为云负责大模型相关业务。而数字能源部门负责机器人续航,车BU则共享无人驾驶视觉技术,技术迁移至机器人视觉,而所有其他硬件技术或将都转至极目机器人。极目定位为研发公司卡脖子零部件,以及掌握在全球领先的关键性技术零部件。自2024 年11月华为以云名义召开产业大会后,极目已经开始接手硬件相关对接工作,并于12月增资,人员逐步到位。如此一来,赛力斯全资成立的新公司与华为的极目机器人好像有业务重合,而预期差正在于:赛力斯这次在产业链中的角色是否会发生重大转变?
悲观预期下,华为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只负责机器人大脑,那么机器人代工依旧是老朋友,毕竟赛力斯有超级工厂,自身具备大产线,可进行调整修改,能进行重资产投资,且整车生产线和部分技术可以直接平移;乐观预期下,华为依旧会找赛力斯代工生产,华为的极目与赛力斯新子公司一起合作对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进行研发和生产,那么赛力斯整个产业链地位就发生了变化,壁垒提高,进而带来的就是盈利能力的改变,进一步靠近特斯拉。
要相信,市场永远不会错,不涨必然有其原因。
可见赛力斯新的向上估值逻辑是一直有的,只是市场还未预期到自己想要的。而且目前的风险在于:A股当前的人形机器人板块基本上是强预期、弱现实,落地尚远,或许市场在等赛力斯自己推进人形机器人的进展,毕竟“华为链”与“赛力斯链”的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内容均来自于公开平台,不保证内容的真实有效;文中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决策的参考,所涉及个股不作任何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英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