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短视频时,总能看到南方老板摇头:那边冷、那边慢、那边规矩多。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在东北人心里好多年。
刷短视频时,总能看到南方老板摇头:那边冷、那边慢、那边规矩多。
听着听着,连东北本地人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没戏了。
可现实不是段子。
沈阳铁西的老厂房,去年被改造成直播基地,租金比杭州九堡便宜一半,网速一样快。
长春一家做汽车传感器的公司,疫情期间订单反涨三成,原因简单:他们把闲置的机床改造成自动化产线,成本一下子打下来。
这些小事,没人拍成热搜,却悄悄把“不行”两个字撕了个口子。
政府也没闲着。
黑龙江把企业开办时间从三天压到两小时,窗口人员不再甩脸色,反而递上一杯热水。
辽宁推出“秒批”小程序,半夜十二点也能提交材料,第二天醒来营业执照已经躺在邮箱里。
听起来像广告?
去大连自贸区转一圈,门口保安会告诉你哪家公司上周刚办完,语气像聊邻居。
东北的底子其实没垮。
老工业基地留下的不只是锈迹,还有熟练工、完整供应链和一种“坏了就修”的倔强。
南方老板最怕的“冬天太长”,在本地人眼里就是天然的冷链仓库,做预制菜的直接省下一笔电费。
所谓劣势,换个角度就成了别人抢不走的优势。
当然,问题还在。
人才外流、办事拖拉、喝酒文化……这些毛病没人否认。
但承认缺点不等于全盘否定,就像一个人秃顶,不代表他不能跑马拉松。
关键看接下来怎么跑。
投资不过山海关?
现在下结论,有点像十年前说电商干不过实体店。
东北人自己先不急着反驳,他们把厂房翻新、把流程缩短、把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
数据会迟到,但不会说谎。
来源:沙漠乐观前行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