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疲劳乏力?小心!这可能是甲减在给身体 “发警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14:30 1

摘要:每天睡够8小时,却还是觉得累得爬不起来;明明没干什么重活,胳膊腿却像灌了铅;吃的不多,体重却悄悄涨了好几斤……如果你也有这些症状,别只当是“春困秋乏”,可能是甲状腺在给你发“求救信号”——甲减,正在悄悄拖垮你的身体。

每天睡够8小时,却还是觉得累得爬不起来;明明没干什么重活,胳膊腿却像灌了铅;吃的不多,体重却悄悄涨了好几斤……如果你也有这些症状,别只当是“春困秋乏”,可能是甲状腺在给你发“求救信号”——甲减,正在悄悄拖垮你的身体。

甲减:被低估的“疲劳元凶”

甲状腺是脖子上的“小蝴蝶”,却掌控着全身的代谢节奏。当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就会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让身体变成“慢动作播放”:

• 代谢变慢,能量供应跟不上,所以总觉得累,连说话都懒得抬眼皮;

• 热量消耗减少,哪怕节食也容易发胖,还伴随水肿;

• 神经反应变缓,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时总出错;

• 更隐蔽的是,它会让心跳变慢、血脂升高,甚至影响月经和生育。

很多人把这些症状归咎于“压力大”“没休息好”,一拖再拖。临床数据显示,甲减患者中,超过60%在确诊前已经被疲劳困扰半年以上,不少人因此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产生“自己变笨了”的焦虑。

从甲减到甲亢:甲状腺的“两极反转”

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的“脾气”很容易走极端。有些人先是甲减,调理不当可能演变成甲亢;也有人一开始就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出现甲亢症状——心慌手抖、怕热多汗、体重骤降、情绪暴躁,仿佛身体被“过度点燃”。

无论是甲减还是甲亢,本质上都是甲状腺功能的“失衡”。传统治疗中,甲减患者需要长期补充甲状腺激素,甲亢则常用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但这些方式可能存在药物依赖、甲状腺功能反复波动等问题。

近年来,免疫介入疗法的出现,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了新选择。这种疗法不像传统药物“大水漫灌”,而是通过精准介入技术,将调节免疫的药物直接送达甲状腺病灶,从根源上修复受损的甲状腺细胞,调节激素分泌平衡。

比如甲亢患者,免疫介入疗法能抑制甲状腺的过度活跃,减少激素过量分泌,避免药物导致的白细胞降低等副作用;对于甲减,它能改善甲状腺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激素合成功能恢复,降低对终身服药的依赖。临床案例显示,早期甲亢患者通过2-3个疗程的免疫介入治疗,甲状腺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的概率比单纯药物治疗提高30%以上。

身体发出这些信号,赶紧查甲状腺

甲状腺疾病偏爱“沉默”,但身体总会留下蛛丝马迹:

• 甲减预警:疲劳乏力、怕冷嗜睡、皮肤干燥、便秘、月经增多、情绪低落;

• 甲亢预警:心慌多汗、体重骤降、手抖易怒、失眠多梦、眼球突出。

如果你中了2条以上,建议及时做个甲状腺功能检查(抽血查TSH、T3、T4),几十元就能初步排查。尤其是女性、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长期熬夜压力大的人,更要定期筛查。

护好甲状腺,从3个日常习惯入手

1. 别让脖子“受寒”

甲状腺怕冷,天冷时尽量穿高领衣服,夏天少对着空调吹脖子,避免刺激腺体功能紊乱。

2. 吃对“碘”很关键

甲减患者(非桥本氏)可适量吃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甲亢则要低碘饮食,少吃海鲜、加碘盐;普通人每天吃5克加碘盐,就能满足甲状腺需求。

3. 给压力“降降温”

长期焦虑会让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每天花10分钟做深呼吸、冥想,或培养一个能让自己专注的爱好,给甲状腺“松绑”。

疲劳不是小事,它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甲状腺“动力不足”了。无论是甲减的“慢下来”,还是甲亢的“燃过头”,早发现、选对治疗方式(比如免疫介入疗法等科学手段),才能让甲状腺回归“正常节奏”。毕竟,只有身体“动力满满”,生活和工作才能更有活力。

来源:北京北苑中医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