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6点,护林员赵大勇背着装有工具的行囊踏上巡山之路。他腰间别着对讲机,手里攥着定位仪,在云雾缭绕的竹林间穿行,仔细查看着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这是新田县门楼下瑶族乡筑牢深山安全防线的一个日常缩影。该乡作为湘南地区重点生态屏障,面对85%的森林覆盖率和地质灾害
今日永州讯(特约记者 蒋军君 通讯员 赵文彪)清晨6点,护林员赵大勇背着装有工具的行囊踏上巡山之路。他腰间别着对讲机,手里攥着定位仪,在云雾缭绕的竹林间穿行,仔细查看着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这是新田县门楼下瑶族乡筑牢深山安全防线的一个日常缩影。该乡作为湘南地区重点生态屏障,面对85%的森林覆盖率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创新推出"六个加强"工作法,织就一张全域覆盖的"安全防护网"。
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安全基础。该乡推行基层党建"三长制",构建村干部包片、组长包组、邻长包户的三级责任体系。组建30人以上的半专业应急队伍,设立乡镇工作专班,形成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
完善设施设备,提升保障能力。定期排查治理地质灾害点,科学规划建设防火隔离带、消防储水池等基础设施。配备消防水车、无人机、风力灭火机等专业设备,为每个应急队员配备全套防护装备。
严格值班值守,确保快速响应。在林区重要路口设立标准化值守卡口,乡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主要领导带班、班子成员值班、干部备勤的三级值班体系,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处置。
加强巡查巡护,消除安全隐患。选聘熟悉地形的村民担任护林员,实行山头地块包保制。应急队员分组分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乡、村两级林长定期巡林,形成立体化巡查网络。
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处置能力。通过实战化演练明确应急角色分工,优化应急转移路线,熟悉设备操作。采取"演练一村、预案一村"的方式,为每个村制定个性化应急预案。
广泛宣传动员,凝聚群防合力。建立四级包保宣传责任制,采取入户宣传、新媒体传播等方式实现宣传全覆盖。完善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与上级部门联动。
"这六个方面就像一套组合拳,缺一不可。"门楼下瑶族乡政府负责人表示,通过系统施策,全乡已形成"党建引领、专群结合、技防人防并重"的安全防控格局,为山区群众筑牢了安全屏障。
来源:永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