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护持佛法昌盛,佑庇人间清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0 13:30 1

摘要:在佛教信仰体系中,伽蓝菩萨为护法之神,而关帝以其忠义刚正之德,受佛教尊奉为伽蓝菩萨,自隋代起便有显圣护持佛法的记载。其护持不仅在于保障寺院安宁、推动佛法传播,更在于涤荡人间邪祟、教化众生向善,终使佛法昌盛不衰,人间得享清净自在。

在佛教信仰体系中,伽蓝菩萨为护法之神,而关帝以其忠义刚正之德,受佛教尊奉为伽蓝菩萨,自隋代起便有显圣护持佛法的记载。其护持不仅在于保障寺院安宁、推动佛法传播,更在于涤荡人间邪祟、教化众生向善,终使佛法昌盛不衰,人间得享清净自在。

关帝成为佛教伽蓝菩萨,始于隋代天台智者大师的因缘。据《关帝显圣志传》记载,智者大师欲在当阳玉泉山建寺弘法,此地却有万丈深潭,潭中龙神作祟,阻碍建寺。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时,关帝与子关平显圣现身。龙神感关帝忠义之德,主动将深潭化为平地;山神亦率山中百灵前来拥护,助大师兴工。短短七日,寺院栋宇便建设完备,是为玉泉寺。

事后,关帝向智者大师表明愿受五戒,正式成为寺中伽蓝之神,立誓护持佛法、庇佑僧众。这一显圣,不仅为佛教增添了强力护法,更开启了关帝作为伽蓝菩萨守护佛法的千年传统,此后凡有寺院遇困,常得关帝灵应相助,成为佛法传承的重要保障。

关帝作为伽蓝菩萨,守护佛教昌盛的核心,在于破除阻碍佛法传播的内外之障。唐代贞元年间,寺庙曾遭兵祸侵扰,贼兵欲焚烧寺院藏经阁,掠夺寺中财物。僧众惶恐无措,纷纷叩拜关帝像前祈求护佑。当夜,贼兵营地忽起无名之火,营帐被烧得一片狼藉,贼兵以为是神灵惩戒,吓得连夜遁逃。正是关帝显圣护寺的明证。

宋代时,有外道之人潜入寺院,欲赶走寺僧,将寺院改为私产,口出不逊之言,亵渎佛法。当晚,忽闻帐外有金戈铁马之声,抬头便见关帝持青龙偃月刀立于门前,厉声斥责:“佛法乃众生慧灯,岂容尔等猖狂!”外道之人吓得伏地认罪,仓惶遁走,寺院佛法得以保全。

这些显圣事迹,皆载于历代关帝显圣志传中,印证关帝始终以神力破除毁法毁寺毁僧之障,使佛法得以清净传承。

除了护持寺院与经典,关帝作为伽蓝菩萨,更注重引导僧众恪守戒律、精进修行。明代嘉靖年间,某寺有僧人名悟能,因耐不住清苦,竟私藏香客所赠财物,还常偷饮酒肉。

一日,悟能在禅房饮酒时,忽觉周身寒冷,抬头见关帝显圣,面色威严,身旁周仓持鞭而立。关帝斥曰:“汝受佛戒,当守清规,今贪财嗜酒,何配为僧?若不改过,必遭天谴!”悟能吓得掷杯跪地,将所藏财物尽数交出,从此潜心修行,终成寺院高僧。

事后悟能对弟子言:“伽蓝菩萨显圣,非为惩罚,实为救我脱离贪痴之苦。”这种对僧众的教化,使寺院保持清净道风,为佛法昌盛奠定了根基——唯有僧众精进,方能吸引信众,使佛法广传。

关帝作为伽蓝菩萨的护持,更延伸至人间,以神力涤荡邪祟、教化众生,使人间得享清净自在。

关帝显圣志传记载,宋代时有一恶巫,常假托“鬼神附体”,欺骗百姓钱财,还煽动信众破坏附近寺院,称“佛法无用,当奉巫神”。百姓受其蛊惑,纷纷弃佛信巫,寺院香火渐衰。

关帝闻之,显圣于恶巫作法之时:当时恶巫正当众“请神”,忽有狂风骤起,吹翻巫坛,关帝持刀立于云端,怒喝:“妖巫惑众,毁佛害民,当诛!”恶巫当场吓得口吐白沫,醒来后疯癫不能言语,其党羽亦四散逃窜。百姓见状,方知巫法虚妄,重归佛法信仰,地方复归安宁。此后百姓安居乐业,无人再敢以邪术惑众,人间清净之气渐浓。

又有明代湖州一民,因家宅常闹鬼魅,家人夜不能寐,久病不愈。民妇听闻寺院伽蓝菩萨(关帝)灵验,便前往寺院焚香祈愿,求关帝驱邪。

当夜,此民见一红脸长髯将军持刀入宅,鬼魅惨叫着逃遁,将军转身对其言:“汝家平日善待邻里,且曾助寺院修缮,故来护佑。此后当多行善事,自能永保清净。”次日,家人病愈,宅中邪祟再无踪迹。

此民感念关帝之恩,此后常助寺院打理杂务,还劝诫乡邻向善,带动一方风气淳朴。这正是关帝护持人间清净的真谛:不仅以神力驱邪,更以教化引导众生向善,使人间少却纷争与灾祸,多得安宁与自在。

纵观关帝作为伽蓝菩萨的历代显圣,其护持佛法昌盛,并非仅靠神力威慑,更在于以忠义之德契合佛法“慈悲护法”的精神;其佑庇人间清净,亦非单纯驱邪避祸,更在于以善恶之报教化众生明辨是非。

从玉泉寺建寺的缘起,到历代护持经典、规整僧风,再到涤荡人间邪祟、引导百姓向善,关帝以伽蓝菩萨之尊,始终践行“守护佛法、利益众生”的誓愿,使佛法得以在千年传承中保持昌盛,人间得以在善恶教化中趋近清净。

这种护持与佑庇,早已超越宗教界限,成为中华文化中“忠义”与“慈悲”相融的典范,使众生在佛法滋养与神明护佑中,得享心灵与生活的双重清净。

来源:关公文化彭允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