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多位Chanel员工证实,法国奢侈品牌 Chanel香奈儿近日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大裁员力度,裁员范围已从合同到期和绩效流失扩展至拥有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资深白领员工,其中部分员工在公司服务长达十年以上。
奢侈品行业衰退迹象显现。
据多位Chanel员工证实,法国奢侈品牌 Chanel香奈儿近日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大裁员力度,裁员范围已从合同到期和绩效流失扩展至拥有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资深白领员工,其中部分员工在公司服务长达十年以上。
据悉,本轮裁员以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形式执行,补偿方案为N+7。
Chanel 中国总部正计划将员工规模从约460人削减至370人,裁员比例接近20%,涉及技术、数字化和人力资源等几乎所有后台职能部门。
业内分析指出,白领岗位因薪资水平较高,成为成本压缩的首要目标,而前线零售和门店岗位则相对稳定,以确保客户体验和品牌形象不受冲击。
据时尚商业快讯数据,Chanel 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5.3%至187亿美元,净利润下降了28.2%,至34亿美元。这是自2020年疫情以来,Chanel首次收入大跌。
这一表现远逊于其他奢侈品竞争对手,同期爱马仕收入增长14.7%,达到152亿欧元,LVMH收入则增长1%至862亿欧元,其中时装皮具部门下跌3%至411亿欧元。
Chanel中国市场正面临艰难挑战。按地区分,包括中国的亚洲市场领跌,大幅下滑近两位数,下降9.3%,尽管日本和韩国市场表现良好,但中国市场却相反。美洲市场销售下滑4.3%,欧洲市场的销售收入则增长了1.2%。
中国和美国两大关键市场失守,Chanel全球首席执行官Leena Nai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当前的环境极度不确定,对2025年的市场前景非常谨慎。
过去四年,头部品牌普遍通过超通胀式提价维持利润,Chanel 经典包在中国售价已突破十万元,但高企的价格叠加需求减弱,令市场快速降温。
Chanel 的裁员不仅打破了该品牌长期传递的增长稳健形象,更揭开了整个行业的结构性困境。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举措凸显奢侈品企业在华战略调整的两大趋势,一是保前台、砍后台,即维持零售端运转,削减总部白领成本,二是以季度为周期动态收缩,显示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不再保持盲目乐观,而是采取更加谨慎、灵活的策略。
作为家族私有企业,Chanel 不需像 LVMH 或开云集团那样受资本市场波动掣肘,因而裁员动作更直接,也更具揭底牌的意味。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一个重要拐点,中国市场已不再是奢侈品牌眼中的无底增长池,而是一个必须重新评估的高风险市场。
来源:时尚商业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