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辽代辽宁地区佛教兴盛,华严宗、密宗、禅宗等都有流行。当时辽宁境内有众多佛教建筑,如辽西和辽北地区现存的辽代佛塔、石窟、经幢和佛雕像等,为禅宗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文化氛围。
一、发展历史
佛教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得到北方少数民族国家的特殊扶植,禅思潮兴起。辽宁地区在这一时期可能已有佛教禅宗思想的初步传播,但相关明确记载较少。
辽代辽宁地区佛教兴盛,华严宗、密宗、禅宗等都有流行。当时辽宁境内有众多佛教建筑,如辽西和辽北地区现存的辽代佛塔、石窟、经幢和佛雕像等,为禅宗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文化氛围。
明代隆庆年间,辽阳广佑寺规模极盛,禅众云集,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到了清代,虽然清帝雍正曾以政治威力干涉禅宗内部纠纷,使禅宗整体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辽宁地区的禅宗依然在民间有所传承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辽宁的禅宗寺院在传承传统禅法的基础上,也逐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例如千山大佛寺住持静如法师,倡导“生活禅”和“现代禅”,主张禅法与生活、现代、大众相适应。
二、代表人物
宝志禅师:金顶毗卢派源于南朝齐梁时,由宝志禅师演派二十八字:“宝树成行德莲香,志愿极乐怀安养。紫金宪古永远在,毗卢性海万事昌。”后由昌海禅师续演四十字。
传印长老:1927年出生于辽宁省庄河县,俗名吕毓岱。1947年在庄河县普化寺出家,法名传印,法号敬安。他在佛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等重要职务,致力于佛教教育,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包括辽宁地区佛教禅宗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静如法师:1974年生于吉林省舒兰市,1990年在长春护国般若禅寺剃度出家,后在辽宁鞍山龙泉寺任主讲法师,2002年至今担任千山大佛寺住持。他倡导“禅净合修”,将净土宗与禅宗有机结合,同时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带领信众爱国爱教,造福社会。
来源:团结和谐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