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畴: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多元增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0 10:34 1

摘要: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立足基层实际,紧扣群众需求与企业发展,以重点群体就业为抓手,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就业车间拓宽岗位、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持续拓展就业空间与增收渠道,成功带动2.5万农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满足了群众“挣钱顾家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立足基层实际,紧扣群众需求与企业发展,以重点群体就业为抓手,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就业车间拓宽岗位、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持续拓展就业空间与增收渠道,成功带动2.5万农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满足了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期盼。

复合种植模式破解“小村无产业”困局

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林下资源与闲置庭院,西畴县在多个乡镇积极推广“经济作物+林下(庭院)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通过党员先锋户示范种植、青年人才党支部联合企业开展“林下种植技术轮训”、设立“庭院经济能手奖”等举措,辐射带动200余户农户参与金线莲、板蓝根、重楼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同时,与企业合作强化收购保障,签订包销协议,成立村级林下经济合作社,推广“订单种植+兜底收购”模式,彻底消除群众后顾之忧,成功破解“小村无产业”的难题。

(柏跃飞 摄)

在法斗乡马龙洲村,43户村民中有超过30户参与金线莲种植,“金线莲+粽叶+石斛”的复合种植模式让全村2024年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最高单户收益达3万元。莲花塘乡香坪山村则通过“党建+公司+集体+农户”发展模式,推动金线莲种植从零星试种走向规模发展,带动3个村小组30余户群众参与林下种植,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

“这两年活儿比往年多,到基地做工一天干8小时能拿120元工资。基地离家只有两公里,下班后不仅能割牛草,还能回家给老人孩子做饭。”在莲花塘乡新平寨产业基地务工的孙开松对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

复合种植的联农带农模式不仅让农户通过生产经营拿“订金”、分红拿“股金”、土地租赁得“租金”,还惠及周边村寨务工人员,真正实现“一块地挣四份钱”。短期零工每月可增收数千元,长工参与林地管护年收入可达6万—7万元。截至目前,仅莲花塘乡新平寨产业基地就已发放工资超100万元。

就业车间带来稳稳的幸福

要让农民“钱袋子”持续鼓起来,光靠土地还不够。西畴县通过“招小商”引进企业、培育劳动密集型就业帮扶车间以及“家门口务工车间”,采取“党组织+企业+车间+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实现资产盘活、市场扩容、就地就近就业的多赢局面。截至目前,建成帮扶车间62家,吸纳3000余人就业,兑现吸纳就业奖补20.58万元。

在建设车间的基础上,西畴县全面摸排群众就业与企业用工需求,建立“零工市场”与“就业幸福里”平台。线下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大型招聘活动,线上通过“创业西畴”等平台发布岗位信息,以组织化方式对接零散务工人员与企业需求,并通过小型对接活动,直接带劳动力进车间参观求职,显著提升人岗匹配效率。截至目前,线上线下共开展招聘会50余场,推送岗位7700余个,提供“家门口务工车间”岗位500余个,采取“点对点、一站式”专车专列输送方式,护送300余人次就近外出务工。

(郑云楠 摄)

在西洒镇北塔社区,由最高检定点帮扶创办的“幸福里”就业帮扶车间,聚焦留守妇女、轻度残疾人、脱贫不稳定户等重点群体,定向提供手工艺品加工、AI数据标注采集工作岗位,带动38人实现“步行上班”,人均月增收3000元。兴街镇新兴社区电子厂在多方协作下,7天内扩展厂区300平方米,务工人员从32人增至120人,其中脱贫户及监测对象97人,占比超80%,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解决114个家庭就地就业。“楼上生活、楼下上班”让群众工作与生活高度融合,变无序、分散输出为有序、集中输出,就业格局更加稳固。

北塔社区留守妇女张大姐每天步行至“幸福里”车间上班,从事电子线圈缠线工作,月工资3000元。“以前外出打工太折腾,现在下楼就上班,还能随时照顾家里,真的太方便了!”张大姐一边熟练缠线,一边笑着说道。

直播电商注入新活力

更令人振奋的是,直播电商为农村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并逐渐在西畴这样的边疆小县扎根生长。兴街镇东升村作为“西畴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培育出露营研学、生态休闲、红色旅游等文旅新业态。在此基础上,西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联合兴街镇人民政府、村集体经济公司在东升村达嘎党支部搭建西畴县“西品出山”村播学院,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组织开展“好村播带好山货”助农行动。自去年开播以来,累计直播超600场,来自9个乡镇的香米、辣椒、八角等山货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达500余万元,村民增收100万余元。

“村播一吆喝,不用外出拉生意,也不用起早贪黑背货叫卖,我们的山货开个直播很快就卖完了,以前想都不敢想。”附近村民感慨道,如今再也无需担心“种出来烂地里”。

(兴街镇 供图)

另一方面,东升供销综合服务超市作为全省首个“社村联营”示范点,也成为新业态探索的重要组成。西畴县创新“村播学院+焕新供销社”双轮驱动模式,推动直播电商、红色旅游与乡村文化深度融合,采取“农民联结基地、村(社区)联结平台、合作社联结供销社、母公司联动子公司”的“四联模式”,为当地居民提供日常物资保障,供应农户自产的柑橘、猕猴桃、蜂蜜、董马腊肉等风味土产,2024年经营收入达85.63万元。“农民种得好、村播卖得火、群众共富裕”的乡村新景象,正逐步成为现实。(作者:西畴县委组织部 郑舒予)

来源:海涯观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