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来,重新认识下盐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0 11:32 1

摘要:范公堤本名捍海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在西溪任盐监时主持修建的海堰工程,北起盐城,南至海陵,全长百余里,能有效抵御海潮侵蚀,保护农田盐场,百姓为了纪念范仲淹,就将此堤称为“范公堤”。

让我们以两组“三个一”为钥匙

开启盐城的古今之门

探寻那些藏在细节里的

历史肌理与现代脉动

范公堤本名捍海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在西溪任盐监时主持修建的海堰工程,北起盐城,南至海陵,全长百余里,能有效抵御海潮侵蚀,保护农田盐场,百姓为了纪念范仲淹,就将此堤称为“范公堤”。

范公堤遗址:范公堤草堰段为宋代原堤,南北走向约3.5公里,西傍串场河,南起丁溪闸,北至五十里河头。范公堤自清代起与捍海已没有联系,1932年,范公堤阜宁至东台一段改为通榆公路,后来又演变成204国道。再后来国道拓宽,古老的范公堤,只剩下草堰镇境内的一段遗址,是范公堤现存最完整的段落。

草堰古镇

富安场:位于东台市,历史上著名的“淮南中十场”之一。追溯历史,西汉时即已成陆,先民煮盐入史,呈虎形,初名虎墩。宋朝范仲淹在此修捍海堰,御海潮,兴盐业,后因虎墩富庶安定,故名“富安”。

富安古镇

丰赐墩:是范公堤北端起点,位于阜宁县三灶镇丰墩村境内。乾隆本《阜宁县志》载:“范公堤,南接泰州、海门,北至阜宁城北门外丰赐墩。”为范公堤盐城境内现保存较好的古墩。

海春轩塔缘自唐朝开国名将尉迟恭的孝行,他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在西溪古镇建造了这座引航塔,以保一方渔民的安全。海春轩塔是江苏省现存塔龄最长的古塔,更是西溪古镇的文化象征。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春轩塔

西溪古镇:从西汉的建镇,到东晋的建陵县治,再到北宋的西溪盐仓,西溪古镇见证了海盐文化的辉煌与繁荣。晏殊、吕夷简、范仲淹三位盐官从这里先后走进朝廷,官至宰相,也让“三相文化”从此在西溪古镇兴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董永传说:董永七仙女传说起源于东台西溪,早在西汉就开始在民间流传。在西溪,现有与董永七仙女传说相关的遗迹和地名50余处。2006年“董永传说”入选国家级非遗。

晏溪书院:由北宋三相之一晏殊在西溪创办,开盐阜地区官办教育之先河,初名“西溪书院”。范仲淹在西溪任盐监官时,也继承了晏殊的传统,在书院讲学。后为纪念晏殊,书院更名为“晏溪”。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鲍氏大楼:位于东台市安丰古镇,由徽商鲍氏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初为钱庄。建筑呈徽派风格,砖木雕饰质朴精美,体现了徽派建筑与本土文化的融合。现存三进十八间,面积约414平方米,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生于白驹场(今属大丰区白驹镇一带),晚年也是在这里创作了《水浒传》。《水浒传》中上山神庙与草料场的原型是白驹镇十五里庙与马家舍。

施耐庵曾留下多首颂扬白驹故里,充满深情厚谊的不朽诗篇,如:

山海永宁白驹场,荒野芦苇好风光。

串场活水千江月,待等物格换新装。

白驹镇水浒街

中华水浒园:位于大丰区白驹镇,以施耐庵纪念馆(原施氏宗祠)为核心建造。施氏宗祠较早为施耐庵后裔将施公故居改建而成,1993年,在原施氏宗祠的旧址上建成“施耐庵纪念馆”,传为施耐庵当年著书之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水浒文化博物馆:位于盐渎明城,“一本书(《水浒传》)、三个人(施耐庵、张士诚、罗贯中)、一座城(盐城)”,是贯穿该馆的一条主线,通过对《水浒传》的创作背景、社会影响、文化现象以及重要人物、事件等的展览陈列,深刻揭示盐城与《水浒传》的渊源关系。

便仓枯枝牡丹园:《水浒传》中打虎英雄武松的原型——卞元亨,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的兵马大元帅,后回乡一心培育牡丹,在便仓做个枯枝牡丹园主。宋末至今,枯枝牡丹已有700多年历史,叶绿、枝枯、花艳,无论何时,将其枝梗摘下放入火中,如干柴一般登时就可烧着。

串场河是盐城一条历史悠久的大河,全长180公里,南与通扬运河相交、经东台向北至阜宁入射阳河。最开始是唐朝时修筑海堤形成的复堆河,因串联沿海多个古盐场而得名,是盐城人民的“母亲河”。作为一条承载千年水运和海盐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盐城正不断挖掘串场河历史文化资源,将沿线文旅景点串珠成链,建设串场河海盐历史文化长廊

盐镇水街:毗邻串场河,是海盐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水云阁、盐商会馆、永兴寺、漂舟戏苑、盐宗祠等特色景点,是集文化、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

珠溪古镇:是目前大市区内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镇之一,珠溪古镇在延续传承千年文脉的同时,通过对本地海盐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重塑,赋活了2000年的海盐文化历史记忆。

中国海盐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反映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位于古代著名的人工运盐河串场河与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间。旨在全方位、多角度收藏、保护和研究中国海盐文化历史资料。

“十里建军路,半部盐城史”,作为承载盐城记忆的文化地标,建军路铭刻着新四军重建军部的红色印记。如今,更是蜕变为文商旅为一体的文化街区。

新四军纪念馆:1986年10月建成开放,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新四军抗战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馆藏大量珍贵文物、史料及艺术作品,通过系列展览生动再现了新四军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和革命精神,是传承革命记忆的重要地标。

新四军纪念馆

盐城市博物馆:始建于1961年,新馆于2021年开放,是一座研究和展示盐城地方历史与城市发展的综合性博物馆,讲述盐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两千一百余年的城市发展史。2025年第二季度,位居全国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第93名、地市馆第25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竹林大饭店:始建于1950年的竹林饭店,1991年旧址扩建为竹林商业城。2021年,竹林大饭店重建,打造了符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产生活场景,场内收集展陈了12000多件老照片、老物件,都是市民们自发捐赠而来,竹林大饭店又被称为“盐城民俗博物馆”。

1956星剧场:由始建于1956年的盐城电影院改造升级而成,集多功能剧场、展览空间、人文书店、潮流文创与咖啡茶饮于一体,是盐城时尚年轻人必打卡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间。

位于聚龙湖畔,由江欢成院士设计,以盐晶体为灵感,建筑高度195米,为城市地标和观光胜地。是国内塔类结构中唯一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建筑。

欧风花街:以欧洲风情建筑为载体,结合鲜花水系与现代科技,打造“城市会客厅”与“微旅游”目的地,按照“一街一世界、一店一风情”的总体思路,重点围绕青年人的定位需求,以品牌和创意来构塑商业形态。

江苏淮剧博物馆:是全国唯一淮剧专题博物馆,同时也是盐城重要的地方戏文化窗口、淮剧研究中心、全国淮剧史料库、艺术发展史的集中展示地。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等,起源于盐城建湖,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串场之眼:盐城2024年新亮相的城市地标,横跨串场河,是一座集廊桥、商业、光影秀于一体的公园式休闲街区。融合潮流文创与社交体验,旨在传承厚重的海盐历史文化,同时以现代业态和演艺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在范公堤遗址上,考古学家发现宋代陶片与现代光纤同埋一土;在海春轩塔广场,老人练太极的身影与直播的年轻人同框出现;在串场河水街,明清建筑里飘出现代咖啡香,古戏台上演着电子音乐……

这种叠加的城市气质,使盐城成为“读城”演化的完美样本,根植历史,面向未来,让每个时代都在当下找到最优的表达方式。

站上盐立方的观景台

你会看见三重时空在眼前交汇——

范公堤的遗址化作城市绿道蜿蜒向前

海春轩塔的铜铃与高铁鸣笛隔空应和

串场河的运盐船影叠加着游船的霓虹倒影

……

这就是盐城:一座让时间成为朋友的城市

来源:射阳市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