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学季即将来临,随着师生重聚校园,各类传染病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加。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容易成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温床”。师生和家长要共同重视传染病防控,做好科学防护。
开学季即将来临,随着师生重聚校园,各类传染病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加。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容易成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温床”。师生和家长要共同重视传染病防控,做好科学防护。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常超过38℃)、咽喉痛、咳嗽、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儿童感染后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校园防控要点:
1.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行性感冒最有效的手段,学生和教职员工属于优先推荐接种人群,建议在每年度流感流行季前接种疫苗,如9、10月份。
2.强化教室通风。建议每天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确保空气流通。
3.落实健康监测制度。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实行居家隔离休息,避免带病上课或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4.推广良好卫生习惯。师生应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
用纸巾或手肘掩住口鼻,在人群密集场所或疫情高发期建议
规范佩戴口罩。
二、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源之一,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仅需10-100个病毒颗粒即可致病,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易引发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儿童感染后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成人则以腹泻为主,常伴有恶心、腹痛、低热等症状。
校园防控要点:
1.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餐具消毒制度;禁止生熟混放;海鲜贝类等必须彻底煮熟;不提供生冷饮水。
2.落实手部卫生措施。落实“七步洗手法”,饭前便后必须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洗手,学校应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免洗洗手液仅作为应急使用,不能替代流水洗手。
3.规范呕吐物、排泄物处理流程。发生病例后应立即疏散周边人员,由专人佩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物进行覆盖消毒(酒精类消毒剂效果不佳),污染区域应彻底通风并做终末消毒。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表现为全身性、瘙痒性水疱疹,在结痂前均具有极强传染性。该病毒可在体内长期潜伏,成年后可能再次激活引起带状疱疹。
校园防控要点:
1.加强通风与定期消毒。教室、宿舍等场所每日至少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桌椅、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表面开展日常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2.严格实施健康监测。坚持晨午检制度,发现发热或皮疹学生立即上报校医,并及时联系家长送医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3.规范隔离患病学生。确诊水痘的学生须居家隔离,直至所有水疱完全结痂(一般不少于14天),返校前需提供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
4.积极推动疫苗接种。广泛宣传并有序组织水痘疫苗的2剂次接种,提升免疫覆盖率,构筑校园群体免疫屏障。
新学期,新起点,健康防护不容忽视。愿每位师生都能以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迎接新学期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来源:东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