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科技!高功率相控阵“微波炉”,让无人机蜂群瞬间变废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0 10:57 1

摘要:社交媒体流传的最新照片显示,曾经在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FK-4000防空武器系统,已经成为继OW5系列激光武器、FK-3000防空导弹之后,第三款反无人机作战装备。标志着我国反无作战体系再添“硬核力量”。

社交媒体流传的最新照片显示,曾经在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FK-4000防空武器系统,已经成为继OW5系列激光武器、FK-3000防空导弹之后,第三款反无人机作战装备。标志着我国反无作战体系再添“硬核力量”。

不同于主打高火力密度、硬杀伤、抗饱和打击的FK-3000系统,新型FK-4000反无武器走的是“定向能杀伤”路线。以高功率微波为核心杀伤手段。这种武器既能对来袭的无人机蜂群实现面覆盖打击,又能精准锁定单个目标实施点杀伤,堪称反无作战领域的 “多面手”。

面对无人机蜂群作战的威胁,业界普遍认为定向能武器是有效的反制方案。这类武器依靠定向发射的电磁波束、高能激光束或高能粒子束直接攻击目标,主要包括高能激光武器与高能微波武器。其中,高能微波武器的杀伤原理和雷击损坏电子设备类似:向目标定向发射微波射束,通过 前门(如设备天线)和后门(如缝隙、接口)两种途径,将能量传入目标内部,破坏其核心传感器与关键电子元器件,最终实现对目标系统的整体毁伤。

FK-4000作为高功率微波武器的代表,性能参数相当亮眼。其输出功率可达吉瓦级别,作用距离最远能到300公里,面对搭载大量精密电子元器件的电子侦察、电子战无人机蜂群时,能在远距离完成拦截。同时,高功率微波的面覆盖特性,还能在低空近程区域织就紧密的拦截网,有效抵御反辐射巡飞弹或无人机蜂群的压制与毁伤。

这款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防空系统,核心任务是拦截轻小型、微型无人机集群,在反无人机蜂群作战中优势突出,仅单车就能实现不小于 3 公里的拦截距离。除此之外,它还能承担边海空防巡逻、城市安防警戒、反恐袭扰应对等多样化任务,灵活性与适应性拉满。

从外观上看,FK-4000以陕汽SX2400/2500 8×8高机动轮式卡车为底盘,乍一看像搭载了平板三坐标雷达,但底盘上倾斜的微波阵列天线并非用于探测,而是专门对空中目标实施杀伤。

据航天科工集团介绍,FK-4000的技术优势十分鲜明,将探测、控制、打击功能集成在单车上,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天线阵面中部的缺口处装有一组光电雷达系统,一旦捕捉到低空飞行的小型无人机,就能立即引导微波天线辐射能量,实现发现即打击。

更值得关注的是“弹药” 特性,和高能激光武器一样,FK-4000的“弹药”来自电源系统,相当于拥有“海量弹仓”。相比传统防空武器的弹药,这种能量态“弹药”获取方便、存储简单且无污染,发射时无需重新装填,能快速实施多次打击。而且微波以光速传播,跟踪瞄准系统不用额外计算拦截路线,火力转移又快又灵活。更划算的是,单次发射仅消耗不足2度电,折算发电成本约1美元,用1美元摧毁价值远超自身的无人机,作战效费比堪称“天花板”。

借助相控阵体制,FK-4000还实现了点面兼顾的杀伤能力。虽然微波辐射通常是大范围覆盖,适合同时拦截多架无人机,通过技术调节,也能将大量能量集中在单个的大型目标上,强化功率实施精准点杀伤。这意味着既能对区域内的单个目标实现精确毁伤,也能对集群目标进行大范围打击,作战场景适应性更强。

在作战运用上,FK-4000灵活性极高:可单车独立作战,也能多车协同组网,还能搭配其他防空武器执行末端防御任务。比如与之前提到的FK-3000防空导弹配合,就能形成“微波+导弹”的多层次拦截体系,作战效能大幅提升。如今各国都在推进反无人机装备的体系化建设,核心思路就是通过多层次部署、多手段结合、软硬杀伤配合,最大限度消灭无人机威胁,而FK-4000的加入,正是我国这一建设思路的生动体现。

从OW5系列车载激光武器到如今的FK-4000,国产定向能武器正在反无人机任务需求的推动下快速发展,逐步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期。这不仅会加速定向能武器技术的迭代升级,更向美日及台当局释放了明确信号,妄图依靠无人机就能阻碍祖国统一大业,无疑是打错了算盘。随着我国反无作战体系不断完善,任何分裂势力的图谋,终将在强大的国防力量面前化为泡影。

来源:科大烽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