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兴和他的妈祖故事巨幅剪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10:47 1

摘要:在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前云村退休干部刘开兴家里,珍藏着一巨幅《妈祖故事》剪纸长卷。这幅剪纸长3000厘米、宽90厘米,重8600克,用真皮卷筒包装,他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不轻易示人。这幅巨作从资料采集、研读、构思、构图、剪刻、装裱等一系列工序,前后历经整四年,耗费

妈祖塑像剪纸

在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前云村退休干部刘开兴家里,珍藏着一巨幅《妈祖故事》剪纸长卷。这幅剪纸长3000厘米、宽90厘米,重8600克,用真皮卷筒包装,他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不轻易示人。这幅巨作从资料采集、研读、构思、构图、剪刻、装裱等一系列工序,前后历经整四年,耗费其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他锲而不舍的坚持下,终于面世。

刘开兴和他的妈祖故事巨幅剪纸

这幅剪纸色彩用单色红纸,传递着色彩与材料的朴素美感。红色象征吉祥,也符合民间祭祀的视觉需求;其主题以妈祖为核心。剪纸内容围绕妈祖从出生到升天的28个重要的传说故事展开。如“海上救父”、“降伏妖怪”、“护航庇民”等故事场景;构图繁密,注重场景,体现其“海上女神”的神格化形象。妈祖形象居中对称,体现神的庄严;背景辅以波浪、云纹等装饰性线条,形成动静结合。除神话情节外,融入渔民生活元素(渔船、海浪、鱼龙),反映沿海民众对妈祖庇佑的现实需求。巨幅剪纸的顶端剪着3230字28个故事的说明文字,行书字体,既娟秀又遒劲。

故事巨幅剪纸一瞥

湄洲工作点燃对妈祖的深情

说起刘开兴这卷巨幅妈祖故事剪纸,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刘开兴六十年代初出生于秀屿区东庄镇前云村的农家,1980年考入集美财经学校,毕业后分配仙游度峰糖厂工作,1988年8月调动到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工作,任财务科科长。在湄洲岛的六年期间,他的足迹踏遍岛上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他细细地研究妈祖及妈祖的神话传说,研究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实质。妈祖作为中国重要的民间信仰神祗,自宋元明清四个朝代14位皇帝对她进行了36次褒封,封号从“夫人”逐步晋升到“天妃”“天后”乃至“天上圣母”。为什么一位民间女子能得到皇上褒封36次,会得到世界3亿华人的信仰追捧,被誉为海神并形成一种海洋文化,应该是妈祖精神放之四海而皆准,作为妈祖故乡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宣传妈祖,让妈祖精神刻在每个人心中,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

故事巨幅剪纸上头的剪纸文字

2000年,刘开兴“下海”了,公司地点在鲁迅的故居——浙江绍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莆田朋友一起参观了绍兴民间剪纸艺人冯佳丹在杭州举行的剪纸艺术展。作为南方人,他被这种流行于北方运用阴阳刻法民间艺术所震撼。作者冯佳丹,她祖籍辽宁,自幼热爱剪纸艺术,上世纪60年代随父支援湖北武钢建设,成为一名工人。在工厂期间仍坚持创作,1987年作品《工地假日》被英国专家收藏;1996年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2007年,她作为民间艺术人才被引进到浙江绍兴,在鲁迅故里开设工作室,创作了大量绍兴水乡、鲁迅肖像等主题的剪纸作品。代表作包括11米长的《绍兴水乡》和10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剪纸版。她的作品以精细刀工和宏大场景著称,特别是《清明上河图》,曾吸引国际藏家高价求购,多次在深圳文博会等地展出,受到港澳台及国际收藏家青睐,她的作品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

妈祖施法降妖伏怪

观展激发妈祖故事剪纸情思

观展后,刘开兴的内心受到巨大的触动和震撼。塑造妈祖像,有石雕、木雕、泥雕、瓷雕、根雕……;描绘妈祖故事,也有线画、漫画,油画、壁画、素描、彩绘……什么表达方式他都见过,唯独这种剪纸还从未见过。这种以纸为材料的平面镂空虚实相生独特的美学艺术形式为什么能这样令他魂牵梦萦?原来小时候他奶奶逢年过节家有喜事也会剪些简单粗糙的红双囍、福字、平安吉祥等祭祀用品碗面剪花,他总是看得津津有味,并从他的奶奶那边学了一点。几经斟酌,他决定请冯佳丹大师为他创作一幅如《清明上河图》那样精美的妈祖故事巨幅剪纸,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弘扬妈祖精神。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他特地到鲁迅故里找到冯佳丹,登门工作室。看到冯大师一把剪刀在她灵巧的手里上下左右翻飞,在她周围、墙壁等挂满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剪纸,一幅幅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也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刘开兴瞪大眼睛,看得如醉如痴,更加坚定了信心,一个在他心里酝酿已久的设想惴惴不安地和盘托出,他要请冯大师剪出一幅完整的《妈祖故事》巨幅长卷。

冯大师是北方人,虽然到了浙江绍兴,对妈祖故事早有所闻,但不是很了解,听了刘开兴如此这般的宏伟构思和满满诚意后,她起初也犯难了,因为如此巨幅长卷在她的剪纸生涯中也是第一次遇到,十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她整整花了一年半时间,而一副完整的《妈祖故事》长卷粗略估算也的几十米甚至百米,如此推算所花时间可想而知,后来在刘开兴的不断鼓励下终于鼓起勇气接了单。

然而,构思一幅完美的作品必须要有足够的原始材料,才能让她对妈祖文化的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创作时胸中有丘壑,剪出来的故事才能动人传神。

于是刘开兴特地带着冯大师回了一趟莆田老家。向研究妈祖的领导说明了来意和原委。研究会林会长赞赏开兴身在异地心怀故里不忘宣传妈祖、弘扬妈祖精神的情怀。于是给了他有关妈祖的传说、妈祖的故事等书籍、连环画等,开兴还带冯大师参观了湄洲祖庙和妈祖会馆,让她更深刻地了解妈祖的精神实质,创作更加得心应手,构图形神兼备。莆田之行,领导的指点迷津,妈祖书籍的研读,使得冯大师茅塞顿开,回到绍兴后,冯师傅被开兴那一股弘扬妈祖文化的巨大热情所感动,拨冗开始精心为他创作妈祖故事巨幅剪纸……

剪纸故事——海上救父

妈祖故事巨幅剪纸独特的艺术

通过几个月的研读和构思,冯师傅已有了灵感和明晰的思路,她告诉开兴她的创作思路:妈祖故事剪纸要融合闽台地区的文化信仰与北方的剪纸技艺,必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从题材、技法、审美、文化内涵等方面着手,刘开兴听后表示赞赏和同意。

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其剪纸创作融合神话元素与海洋文化特征,经典构图方案,核心场景选择都要考虑周到。如何做到文化内涵的多元融合,儒释道思想渗透,妈祖形象融合了儒家孝道(救父)、佛教慈悲(普度众生)、道教神通(呼风唤雨);海洋文化体现,剪纸中的波涛、鱼虾等元素,折射沿海族群对自然的敬畏与征服欲。

海上救父:表现少女妈祖持红灯引航,重点刻画浪花与灯笼的虚实对比;伏机救亲:端坐桅杆显圣,强化衣袂飘飘的动感;妈祖升天:祥云托举的飞天态,有敦煌飞天线条感;莲花底座,海浪纹,船帆剪影;元代妃冠(三排珍珠帘),如意手持红灯笼(照明)、鸥鸟(指引)、法绳(驱邪)图案,还有浪尖留白处理增强了立体感。

符号化语言,如莲花(圣洁)、如意(吉祥)、龙凤(神力)等传统符号频繁出现,增强叙事寓意;夸张与简化。人物五官简洁而传神,衣饰线条流畅,海浪、云雾等采用程式化处理,突出剪纸平面装饰感。

技法上的精细与地域性:镂空工艺精湛,通过阳刻(留线)与阴刻(去线)结合,表现细节(如妈祖头冠、衣纹),尤其是“线线相连”的连续性剪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服饰细节刻画:衣纹:采用“月牙纹”层叠;披帛:用“弹簧线”表现飘动;冠冕:珍珠用“鱼鳞纹”排列;帆船缆绳,灯笼提线,飘带转折处理。现代创新表现。如妈祖面部采用“开脸”技法——先剪出鹅蛋脸轮廓,最后用刻刀轻轻划出眉眼线条。158个正反面人物,还有数不清的虾兵蟹将,皆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妈祖故事剪纸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信仰情感与地域文化的物化表达。其艺术特色在于将神圣叙事转化为可视符号,通过民间美术的质朴语言成为独特的文化记忆将永远流传……

2025年8月18日

文/图 李爱媛

来源:夏天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