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气骤暖,又难得休息。和家人去附近的公园看看,想着这是满城樱花的季节,不愿意错过樱花季。初到门口,便被一树极其绚烂的花树遥遥吸引,满树繁花,立体丰盈,忍不住让人“呀”了一声,但是这断然不是樱花,直觉告诉我,这是海棠。果然,这里的保安笑盈盈过来,说这就是海棠,旁
#深度好文计划#天气骤暖,又难得休息。和家人去附近的公园看看,想着这是满城樱花的季节,不愿意错过樱花季。初到门口,便被一树极其绚烂的花树遥遥吸引,满树繁花,立体丰盈,忍不住让人“呀”了一声,但是这断然不是樱花,直觉告诉我,这是海棠。果然,这里的保安笑盈盈过来,说这就是海棠,旁边还有一棵打着绿花苞的绣球树,告诉我们,这棵海棠一直在,想来已经数十年,只不过以前被房屋遮挡,现在房屋拆掉,所以能让人一睹峥嵘之美。
有了海棠,你会觉得樱花虽好,却显得轻薄了。果然一处小山丘上并植樱花和海棠,对比之中,就能看到两者显著的区别。樱花花色浅白,如同轻纱薄云,而海棠则堪称锦绣,有着织锦缎一样的密实质感。平面和浮雕那种质的区别,清雅和秾丽那种不同的美。
如果说樱花是少女,那么海棠就是是璎珞满身的贵妃和神女,给人带来浓烈的盛春气息。
我能够理解从唐朝到宋朝,何以人们如此青睐海棠花,而中国的春花在古代没有樱花什么事。
因为类似樱花的有杏花,而完胜樱花的,就是海棠。海棠盛花时的那种如潮澎湃感,只有当你看见时,才能感受。
海棠是我国著名的原生花木和果木。在唐朝之前,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及长江中下游的山地。其中四川海棠,是在唐朝时期,因为四川和中原地区的交通空前紧密,海棠花以丰盈婆娑之美,从而迅速走出了深山,作为名贵花木传播开来。
中唐薛涛,将海棠花遍植浣花溪,引来一波又一波的外地游客打卡成都,甚至引发了文坛争论,为什么略早于薛涛时代的杜甫,也居住在成都,为何没有一首诗是写海棠?这种争论,是从晚唐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争论的背景,也是因为海棠花绚烂之美,让人过目难忘,难道杜甫写过无数四川的花木,他怎么能对海棠视而不见呢?
实际上,在杜甫时代,四川到处都有山地海棠,只不过,海棠别称很多,在当地,被认为是棠梨树的一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中间肯定也包含了垂枝广袤的海棠。只不过,当时的海棠,在当地人看来还是野生棠梨树的一种,而海棠是在杜甫之后的薛涛时代,开启了成规模的赏花种植,迅速从四川传播到京城并散播到其他地方。
“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
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中唐 · 薛涛《棠梨花和李太尉 》
实际上薛涛的海棠花,也并非直接从山地移植,而是从一处著名的园林里,移植栽种而来,可以知道,在薛涛之前,海棠花就以美丽动人而为很多园林主所喜爱,已经开始了人工的种植。因为薛涛浣花溪上的海棠,显然不是一株两株,而是绚烂成林。
她说,从其他园林移植过来的海棠树,正是浣花溪上春雨时节。
而这些海棠树生长良好,花开繁茂,花开时,浅红深红的花苞花朵,压在枝头上,繁茂动人,引来无数的小鸟,在里面翻飞鸣叫。
这当然是她的得意之作。那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海棠的名称,叫作棠梨,被认为是野生棠梨树的一种,只不过这种,是开的深红浅红的花,分外动人。
那么为了区分开白花的棠梨,这种红色的棠梨花,有了另外的称谓,叫作“海棠梨”。
这个海字,在唐朝通常是指的,从海外或者南方移植到北方中原的花木。比如茶花叫作海榴。
海棠也就开始成为这种花木的通称。
薛涛是四川本地人,但是她是作为四川的准官员,一直协调均衡着四川本地和中原政权的关系。所以后期的诗作里,将棠梨花变更为海棠。因为从京城过来的人,大都这样称呼。
有人说,杨玉环喜欢海棠,所以海棠又叫贵妃树。杨玉环四川人,她喜欢海棠,或者宫廷内种植海棠,是可能的。不过唐玄宗时期,海棠花的种植和欣赏,远没有后来这么广泛。所以将海棠和杨贵妃相连,是宋朝时期人们对海棠花热爱而造成了附会。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文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黏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唐 · 温庭筠《菩萨蛮 其四 》
薛涛时代的中唐,海棠已经广泛种植于长安。仲春二月,桃李樱桃花都开谢了,而海棠却绚烂盛开。唐朝长安的气候,偏温润,类似现在长江中游地区。所以仲春和晚春,是海棠花的盛花期。
一场春雨之后,池塘上的鸳鸯在春水里游弋,金碧斑斓的毛羽,象盛装的女子。
而池水碧绿,划过一道道舒缓的游痕。
而水边一树海棠花,雨后暖阳,绽放了鲜艳红色的满树花朵,阳光照耀在上面,那真是红得湿润又锦绣,绚烂又旖旎。
女孩子在树下游玩,笑声不断,惊起了蝴蝶飞舞。
而楼上的女子,则面对如此蓬勃的花开,别有感喟。因为她的爱人,在遥远的边塞,很久都没有来信了。如此春光,牵挂与被冷落的悲伤都有。
我的爱人,如此美好的青春,而你不在。
“东风吹绽海棠开。
香麝满楼台。
香和红艳一堆堆。
又被美人和枝折。
缀金钗。”唐 · 敦煌曲子《海棠开二首 》
可以反证海棠花在唐朝长安绚烂盛开的,就是这首从敦煌考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这是晚唐和五代流行在边塞敦煌的歌曲歌词,是民间歌舞敦煌的重要体现。
这里是边塞,许多边塞将士的家眷,居住在长安和内地,而长安游春赏花的风尚,也通过各种歌曲,传达到这里,显示着这里和中原的经济和文化的紧密联系。
长安的春天,春风吹开了海棠花。
海棠花云和美女的香气萦绕着赏花的楼台。
海棠花红艳艳的,一簇簇一堆堆盛开。
转眼,就看到女子将海棠花连枝折下,戴在了头上,和头上的发饰交相掩映。
可以知道,在晚唐,海棠花已经成为重要的观赏花木,遍植长安和洛阳。
而且海棠花的美,在于宜簪,就是适合戴在头上。
海棠花是有花柄,且花瓣不象桃花杏花一样随风凋零,尤其是花柄较长的垂丝海棠,有着流苏一样的悬垂美感,是花卉中最适合装饰发髻,修饰脸型的花卉。
“万萼霞乾照曙空,向来心赏已多同。
未如此日家园乐,数遍繁枝衮衮红。”北宋 · 宋祁《海棠 》
宋朝的海棠花种植区域和面积进一步扩大。一个宋朝的市民经济发达,在太平年月,基本温饱解决后,人们开始寻求更高档次的享受,精神和物质都有。在食品果蔬上,海棠类的果实,比如海棠,小苹婆,山楂,则广泛进入休闲食品种类,刺激了海棠树的种植。
另外一方面,就是兴起的四季赏花和簪花的风俗推动了各种花木行业的兴旺发达。
在京城的郊区,有广袤的海棠花林,吸引人们春季出游。
而在乡村,则种植海棠树,是为了得到海棠果实,产生经济效益。
显然,宋祁的这首诗是写的农村海棠种植的繁茂和花开的绚烂。
千万朵如霞的海棠花,照耀晴空,我就喜欢海棠花盛开的美,每年不会错过海棠的花期。
但是我现在要说的是家乡田园里的海棠花啊,我从来没有这样的快乐。
因为所有的海棠树都在开花,那枝头是繁茂的花朵,春风拂过,滚滚红色花潮的壮美啊。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
惟有海棠梨第一。深浅拂。
天生红粉真无匹。
画栋归来巢未失。双双款语怜飞乙。
留客醉花迎晓日。金盏溢。
却忧风雨飘零疾。”北宋 · 欧阳修《渔家傲 其二 》
欧阳修的《渔家傲》是以组词的方式,描写了一年十二月节令,花事,和民间风俗的状态。
这首诗写的是城市人郊外游春,看到海棠花的场景。
二月是春耕的季节,菖蒲和杏花都繁茂了。百花次第开放。
但是,这个时候的花,只有海棠花堪称第一位。
风吹海棠,深红和浅红聚集在一棵树上,一朵花里。
这就像是天生的美女,没有谁能比的过呀。
燕子飞来的时候,正是春分时节,两两燕子绕着楼台飞翔,寻找着自己的旧家园。
而这海棠盛开的地方,朋友们一起看花喝酒,不醉不归,生怕一场疾风骤雨,吹落了海棠花。
宋朝人喜欢海棠,认为海棠富丽婀娜,花叶同时,绚烂奔放。几乎没有诗人不写海棠的,比如苏轼,李清照,各有名篇。
可以说,海棠和梅花,就是宋朝的国花,处处种植,春光无限,尤其是海棠花的盛花期,游人如织,日夜不绝。
海棠之美,远胜樱花,也更符合中国人的气质,大气,绚烂,繁复,壮观。
希望有一天,赏樱潮会变成海棠潮。因为四方花影怒如潮,更适合东大的精神气质。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仲春梨花美诗五首:艳静如笼月,梨花白雪香
春分节气明丽美词三首:千花百卉争明媚,东风吹到门
来源:凤梅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