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看看外媒是如何看待特朗普的“全球关税”的。英国《卫报》 近期刊登文章认为特朗普政府将原本用于平衡美国经济的关税政策异化为政治武器,通过加征关税向加拿大、印度、巴西等国施压,要求其效忠。 这种手段已取代传统外交工具,成为美主导国际 事务的核心策略,不可小觑。
先看看外媒是如何看待特朗普的“全球关税”的。英国《卫报》 近期刊登文章认为特朗普政府将原本用于平衡美国经济的关税政策异化为政治武器,通过加征关税向加拿大、印度、巴西等国施压,要求其效忠。 这种手段已取代传统外交工具,成为美主导国际 事务的核心策略,不可小觑。
《卫报》分析,以印度为例,尽管美印曾致力于深化地缘政治合作制衡中国,但特朗 普因贸易谈判破裂威胁将对印关税提升至50%,宣称是因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而征收的惩罚性关税。这种将经济议题与政治忠诚挂钩的做法,凸显出美国将关税作为政治武器的倾向。
特朗普关税政策存在多重矛盾。 一方面,特朗普宣称要重振制造业、缩小贸易逆差, 但实际操作中却将关税与政治议题绑定,例如因加拿大有条件承认巴勒斯坦建国而提高关税、因巴西审判特朗普政治盟友博索纳罗而加征关税。 特朗普的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为这些明显的政治贸易威胁起了一个新名词:“国家安全关税” 。
莫迪预计将于8月底访华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这是他七年来首次访华,凸显近期金砖国家关系正在加强,这正是对特朗普激进关税政策的回应。未来美政府要重获这些国家信任将面临巨大挑战。
从以上《卫报》的分析可以看出,特朗普激进的贸易战正削弱美全球治理能力,从削减外交机构人员到大幅缩减对外援助,美外交工具箱正在萎缩。
英国广播公司(BBC)也在近日刊文梳理了美欧公布的贸易协议联合声明细节内容,认为 特朗普是最大赢家,美国消费者、欧洲众多支柱产业和所谓“欧洲团结” 是输家。在承诺与数十个经济体达成新贸易协议后,特朗普刚刚敲定与欧盟的贸易协议。多数评论员认为欧盟在此过程中做出的让步更为显著。
凯投宏观的即时分析显示,该协议将对欧盟 GDP造成0.5%的冲击,数百亿美元关税将流入美国国库。然而,当前美国经济数据表明,特朗普重塑经济的策略正适得其反,通胀高企与生活成本上涨已引发民众 不满,美欧贸易协议可能进一步抬高欧盟输美商品价格,加重美国消费者负担。 尤其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将是最大输家。德国汽车制造业贸易机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 对此表示悲观,警告即便15%的关税也会导致德国车企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相比之下,欧盟将美产汽车关税从10%降至2 .5%,美国车企虽表面受益,但国内销售却面临隐忧。由于美国汽车多由加拿大、墨西哥组装,而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与对欧盟汽车征收15%关税形成反 差,可能导致美国车企在本土市场被欧洲车企挤压。与此同时,根据特朗普的说法,欧盟将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并增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我们将大量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LNG)、 石油和核燃料,以替代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这将加深欧洲能源安全对美依赖。
“欧洲团结”也是输家,特朗普大获全胜,欧盟只是没有彻底失败。该协议需欧盟 27个成员国全部签署,而各国利益与对美出口依赖程度差异显著。尽管部分国家对该协议表示谨慎欢迎,但其他成员国则持批评态度,暴露欧盟内部裂痕。此外,俄乌冲突等危机正进一步考验欧洲的凝聚力。法国总理贝鲁直言“这是黑暗的一天”。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称“特朗普把冯德莱恩当早餐吃了”。
随着美欧贸易协议框架公布以及加拿大宣 布取消对美关税反制政策,美所谓的盟友们在特朗普关税战的淫威下已基本选择“认怂”。而自视为美“盟友”的印度估计也会在表演一阵后选择妥协 。 尽管美国的这些所谓盟伴心有不甘,但事实上他们在特朗普发起的全球关税战中很难持续坚守。总体看,这些经济体综合实力不济,却又都期待能在重组后的全球权力体系中占据高位, 而由于无法与特朗普将关税政策“政治化”“武器化”的操弄进行持续对抗,便开始倾向于通过向特朗普出让经济利益换取其在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简言之,美所谓盟友的基本算计是,尽管自身会在全球化体系的重构过程中被相对矮化,并进一步沦为附庸,但如果美能在新体系中延续统治地位,他们便有可能继续凭借与美更为亲近的从属关系,狐假虎威,确保自己鱼肉全球 南方的权利。 特朗普发动关税战之初,确实是想以关税为杠杆一举化解美债风险,但因经济实力不足遇阻后,其又不得不选择以地缘政治为杠杆撬动关税。在美欧关税战本已形成僵持局面的情况下,代表建制派利益的欧洲经济体的统治者主动提出让步,以换取特朗普在俄乌战争中的支持,正好给 了特朗普对欧全面压制的机会。也就是说,那些抨击特朗普“不会搞外交”和“伤害盟友”的美西方建制派,事实上是特朗普关税战的帮凶而非受害者,他们对关税战的批评本质上是一种抱怨, 表达的是其对与特朗普交易付出太多或无法控制成本的不满。
由此不难看出,美与其所谓盟友虽有嫌隙但 总体利益契合,而这也是全球化体系重构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便更加具有强烈的国际政治斗争和再封建化主义的色彩。被纳瓦罗冠以“国家安全关税”之名的特朗普关税政策,堪比英格兰统治者9至 11世纪为应对维京人袭扰所征收的“丹麦金税 ”,以及12世纪英格兰征收的“萨拉丁什一税”。这种特殊税收取消了对免税阶层的豁免,从而引发了特权阶层的不满,但特权阶层又因能在战争 中分利而最终选择乖乖纳税,直至这类额外税收变为常态税收。因此,特朗普未来如果把对欧洲和加拿大的新增关税称为“乌克兰关税”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由此我国需要看清的是,所谓的“欧洲独立” 或“欧洲自主”不过是些空洞的口号,美所谓的盟友不断叫嚣这些口号,目的无非是想拉高与美交易的筹码,而不论最终筹码是否有效,他们都将继续充当霸权的附庸。正是由于看穿了这一点,特朗普才会彻底拆解原有全球化体系中的美欧关系,进而全方位拿捏住了建制派控制的欧洲。
但同时我国也应该认识到,美西方内部关系的重构将是长期而复杂的。 一方面,美绝对实力正在衰落,特朗普所代表的美本土产业资本未必能获得最终胜利;另一方面,建制派及其幕后金融资本也野心勃勃,企图构建起一个能够永久确保其统治地位的全球化架构。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欧洲及其他西方势力将会继续利用空泛的贸易协议 敷衍特朗普,同时金融资本也会想方设法地持续对特朗普统治集团展开渗透。目前,金融资本正借用环境学中的缓慢抵抗 概 念,“耐心”指导相关集团与势力利用现有经济体系架构,阻滞所谓的民粹主义掌握美西方的主导权 。
针对以上局势,我国应该从整体上重新审视两样东西: 一是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目前看,这两厢之间的矛盾冲突具有不同于传统概念的结构性动源与可控振幅,并呈现终极合流趋势。摸清其演进脉络与内在作用机理,将有助于我国因势利导、取而用之。
二是特朗普关税战对全球化权力体系重构进程的影响。当前很明显的一个动向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超出了单纯意义上的贸易政策工具范畴,其效应已穿透蔓延至美国内政治斗争领域,近日特朗普直接对英特尔实施“公私合营”便是典型一例。
下一阶段, 我国在应对美关税战时,须将对上述这两大问题的思考与认知纳入战略筹划与指导当中,以便能从更高维度和更深层面提升和美竞争的效能。
来源:苏枫1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