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不知悔改,港媒打响第三枪,北京亮新铁拳,股价暴跌再暴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4 13:41 1

摘要:李嘉诚最近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在公布要将自己手下的港口卖给美国时,旗下公司的股价暴涨了一波,可能这就是李嘉诚想要看到的局面。

李嘉诚最近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在公布要将自己手下的港口卖给美国时,旗下公司的股价暴涨了一波,可能这就是李嘉诚想要看到的局面。

但是李嘉诚似乎高兴的有点早了,随着港媒连着3次对他发出警告,北京方面也亮出新的动作。

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的股价经历了一次暴跌之后再度暴跌,这整件事情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政治博弈?

长和集团

李嘉诚的港口资产遍布全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海运贸易的咽喉要道,每年约有6%的全球海运贸易量通过这里,对于中国而言,巴拿马运河更是连接美洲市场的重要通道,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笔交易涉及的43个港口横跨亚洲、欧洲和美洲,覆盖了全球主要的海运枢纽,对于贝莱德财团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战略布局机会。

巴拿马运河

贝莱德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还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控制这些港口,意味着美国可以在全球海运贸易中占据更大的话语权,甚至可能对中国船只施加额外的“服务费”或限制通行。

消息公布后,市场最初的反应是积极的,长和股价在交易宣布当天暴涨21.86%,市值一度突破1800亿港元。

投资者普遍认为李嘉诚再次展现了他“低买高卖”的商业智慧,随着交易细节的逐步曝光,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的放大,市场的乐观情绪迅速消退。

李嘉诚

就在交易宣布后不久,北京方面迅速作出反应,国务院港澳办连续转载《大公报》的社评,对李嘉诚的交易提出严厉批评。

其中一篇题为《莫天真 勿糊涂》的社评更是被广泛传播,文章直指李嘉诚“见利忘义”,质问其是否考虑过国家利益。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经济胁迫,暗示这笔交易可能对中国的航运安全构成威胁。

港澳办转发

北京的反应并非空穴来风,巴拿马运河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这些港口落入美国手中,中国船只可能面临高额通行费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限制通行。

这不仅会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还可能削弱“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了阻止这笔交易,北京迅速启动了安全审查程序。

审查的重点包括交易是否涉及国家安全漏洞,以及是否违反反垄断法规,通过这种方式,北京试图拖延甚至终止交易。

李嘉诚

香港特首李家超虽然未直接反对这笔交易,但也明确表示“交易须依法依规”,暗示港府不会为交易背书。

港媒在这场闹剧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他们对于李嘉诚的做法进行了多次警告,港媒是怎么看待李嘉诚这行为的?

李家超

在这场风波中,香港媒体的角色不可忽视,尤其是《大公报》,在短短一周内连续发表三篇社评,对李嘉诚的交易进行猛烈抨击。

第一篇社评直指交易为“美国阴谋”,称如果港口被美国控制,将威胁中国的供应链安全。

第二篇社评则强调“企业家应有国家立场”,批评李嘉诚“见利忘义”。

第三篇社评更是将李嘉诚定义为“无腰骨的跪低者”,引发了全民讨论。

大公报发文

这些社评不仅在香港本地引发热议,还被内地多家权威媒体转载,港澳办的转发更是将这场舆论战推向了高潮,一时间,李嘉诚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舆论的焦点。

港媒的批评并非仅仅针对这笔交易,而是对李嘉诚长期以来“去中国化”策略的集中爆发,过去十年,李嘉诚逐步抛售内地和香港的资产,转而投资欧洲市场。

这一策略虽然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也让外界质疑其是否缺乏家国情怀,这场交易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中美全球竞争的一个缩影。

李嘉诚

贝莱德财团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密切,控制这些港口后,美国可以在全球海运贸易中占据更大的话语权,对于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巴拿马运河是中国与美洲贸易的命脉,如果这些港口落入美国手中,中国船只可能面临高额通行费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限制通行。

巴拿马运河

不仅会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还可能削弱“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近年来,美国通过关税战、供应链围堵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

控制全球关键基础设施,正是美国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来说,阻止这笔交易不仅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更是对美国的反制。

李嘉诚

在这场风波中,李嘉诚的处境颇为尴尬,作为一位以“在商言商”著称的企业家,他始终坚持商业利益至上的原则,这笔交易却让他陷入了商人逻辑与国家叙事的冲突之中。

李嘉诚曾多次公开表示,“我只是纯粹商人,别用道德衡量我”,这句话在交易风波中被反复提及,成为外界批评他的主要依据。

过去十年,李嘉诚逐步抛售内地和香港的资产,转而投资欧洲市场,这一策略虽然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也让外界质疑其是否缺乏家国情怀。

李嘉诚

随着北京和港媒的强烈反应,李嘉诚的交易面临巨大压力,长和股价在交易宣布后的11个交易日内累计暴跌超过320亿港元,市场担忧北京干预将导致交易流产。

如果交易失败,李嘉诚不仅面临巨额违约金,还可能因“政治站队错误”失去内地及香港市场的信任。

李嘉诚的港口交易风波,已经超越了商业范畴,成为中美全球竞争的风向标。

北京的铁拳不仅针对一笔交易,更是向国际资本宣告,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领域,绝不容忍“资本无国界”的逻辑横行。

而这场博弈的结局,或将重新定义全球化时代商人的生存法则。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3-21 财报业绩记者会取消,长和集团跌超4.2%

极目新闻2025-03-17 港澳办三天内两次转载《大公报》评论,向香港长和发出五连问“在大是大非面前,企业家应怎么取舍”

天眼新闻2025-03-19 李嘉诚要卖43个港口给美国企业 中方调查其出售港口?外交部回应

极目新闻2025-03-21 香港《大公报》再发文:奉劝有关企业和人士,停止交割

来源:江语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