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无退休社会——停不下来的老人和被剥削的年轻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4 13:45 1

摘要: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诸多独特现象。尤其是在老龄化加剧的当下,其社会结构、职场生态以及代际关系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深入剖析这些方面,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日本社会的现状,更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与思考。

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诸多独特现象。尤其是在老龄化加剧的当下,其社会结构、职场生态以及代际关系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深入剖析这些方面,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日本社会的现状,更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与思考。

日本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截至2024年,老龄化率已达约35%,预计到2060年将逼近40%,步入超超老龄化社会。在此过程中,老龄人口持续增加,而工作年龄人口不断减少,预计2040-2060年期间,工作人口将减少1700万。

这导致人口抚养比急剧恶化,从2040年约1.5个工作年龄人口抚养1个非工作人口(老人和小孩比例约3:1),到2060年几乎接近1:1,年轻人负担沉重

为应对这一困境,日本提出“1亿总活跃”概念,旨在延长老年人劳动年限。由于日本难以通过移民补充劳动力(每年高峰时段丢失100万劳动力人口,且以大和族为主的社会对移民接纳度低),调整老年人定义成为关键举措。

例如,将失能前能正常工作的老年人视为活跃工作人口,使工作年龄上限得以延伸。同时,日本企业对60岁退休人员多采取返聘形式,但返聘岗位薪资往往降低,引发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矛盾,老年人认为收入降低不公平,年轻人则觉得岗位被占发展受限。

在日本职场,年龄与阶层差异显著。一方面,存在“妖精大叔”现象,这类公司中层靠资历上位,岗位技能过时,工作效率低下,如打字常用一指禅,工作时泡茶、看报、简单回复邮件后便离岗,尤其在疫情弹性工作制下,更加凸显其混日子状态。但因终身雇佣制,他们仍占据编制,享受较好社保与体面收入,令年轻人深感分配不公。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职场格局发生变化。企业开始淘汰部分不能适应变化的岗位,如许多公司前台被iPad取代。然而,“妖精大叔”这类有编制人员凭借制度套利得以保留,而灵活用工人员,尤其是女性,成为主要受害者。

2020年夏季数据显示,女性环比就业减少是男性两倍,男性自杀率上升21%,女性自杀率上升82.6%。不同人生模型下,年金待遇差异巨大,如75年出生的全职主妇离异后做临时工,75岁后年金仅101万日元/年;80年出生有编制男性,75岁后年金可达148万日元/年;85年出生未婚且一直从事非正式工作的女性,75岁后年金仅有24万日元/年,晚年保障严重不足,只能持续工作。

此外,日本职场还存在“向下的自由”现象,女性在就业困难时,家庭常引导其选择结婚、生育或做全职主妇等看似容易的道路,但这往往导致她们后续职业发展受限,年金保障缺失。在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就业冰河期毕业的大学生即便正经大学毕业,也难获正式岗位,甚至可能被后辈安排工作,处境艰难。

日本社会代际分配矛盾突出,集中体现在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从“1亿总中流”到“1亿总活跃”的转变过程中,老年人因养老金不足、储蓄不够,为维持生活不得不继续工作。

例如,日本保安业协会数据显示,70岁以上从业者中1/4未参保,85%因个人不想参保,其中99%表示原因是参保会使到手收入减少,反映出老年人经济压力大,当下现金紧张。

而年轻人则深感被剥夺,尤其是在就业冰河期毕业的群体。他们面临工作机会少、晋升困难等问题,认为老年人占据过多资源,阻碍自身发展。同时,女性在代际矛盾与就业困境中更为艰难,单身女性觉得缴纳了“单身税”,补贴了结婚生育人群与老年人。

为缓解代际矛盾,日本政府在政策上多管齐下。在结婚生育方面给予大量补贴,如结婚搬家、房屋改造等费用均可补贴,但要求夫妇39岁以下且家庭收入低于500万日元。不同年龄段补贴有差异,29岁以下补贴更多。

育儿补贴也十分全面,从备孕的试管补贴(上限6次,远超英国),到孩子0-3岁及3岁后的不同阶段补助,低收入家庭育儿成本大幅降低。但这些政策也加剧了单身未育人群的不公平感,他们认为自身被转移支付,在财政分配中处于劣势。

日本社会在老龄化、职场与代际关系方面的复杂状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社会图景。通过对其深入研究,我们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类似问题。

文本来源 @远行者与碎冰匠 的播客内容

来源:动物形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