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下一步要收购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09:20 2

摘要:它们分别指的是三大品牌:始祖鸟(Arc’teryx)、可隆(KOLON SPORT)和迪桑特(DESCENTE)。令人意外的是,这三个风格迥异的品牌,同属一家公司——中国最大的运动品牌安踏。

“一只鸟、两颗树、三条路”,这个略带调侃的说法,被许多人称为当代“中年男人三件套”。

它们分别指的是三大品牌:始祖鸟(Arc’teryx)、可隆(KOLON SPORT)和迪桑特(DESCENTE)。令人意外的是,这三个风格迥异的品牌,同属一家公司——中国最大的运动品牌安踏。

如今的安踏,究竟有多大规模?从最新财报可见一斑。

8月27日,安踏体育(2020.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集团实现总收入385.44亿元,同比增长14.3%;经营溢利101.31亿元,同比增长17%,经营利润率达26.3%;股东应占溢利70.31亿元,同比增长14.5%,毛利率提升至63.4%,连续第四年稳居中国市场第一。

与同行对比来看,安踏这个第一还是很有含金量的。按市值排名,目前国内前三的运动品牌分别是安踏(2710.36亿港元)、李宁(489.56亿港元)、特步(185.04亿港元)。

上半年,李宁实现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3.3%;特步实现营收68.38亿元,同比增长7.1%。

也就是说,安踏上半年营收规模相当于2.4个李宁、5.6个特步。

安踏这些年收购了不少品牌,财报中品牌阵营主要有三部分。其中,主品牌安踏走大众化路线,上半年收入为169.5亿元,同比增长5.4%,占总收入的44%。主品牌安踏的DTC(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电商、批发业务分别实现收入94.13亿元、61.31亿元、14.06亿元,同比增长5.3%、10.1%、-10.6%,主品牌的批发业务明显承压。

另一个主要品牌斐乐(FILA)定位高端时尚运动,上半年收入141.82亿元,同比增长8.6%,增长主要来自电商及功能性鞋类产品。

虽然斐乐分部的收入依旧在增长,但是上半年的经营溢利率下降0.9%至27.7%,毛利率下降2.2至68%,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盈利能力有所收缩。其实斐乐营收规模超过百亿,大体量还在正增长并不容易,只是它的发展在逐步接近天花板。

第三部分是定位专业户外运动的所有其他品牌,上半年收入74.12亿元,同比增长61.1%。根据安踏的上半年零售快报,安踏主品牌零售额同比增长5~6%,第二大品牌斐乐同比增长8~9%,其他品牌矩阵同比增长60%~65%。其他品牌虽然占比不高,但是增长势头很强,毛利率达到73.9%,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的增长。

安踏在财报中表示,其他品牌的业绩增长主要由迪桑特(DESCENTE)及可隆(KOLON SPORT)两个品牌的业务所带动,通过精准且差异化的策略,实现了细分及高端市场的增长。

迪桑特以滑雪为核心场景,年底的开店KPI是260~270家,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高端商圈,更注重单店运营效率,以少量而高效的门店网络推动增长。从财报中,可以看出安踏对这个品牌的价值和增长还是非常看好的,目标成为集团内第三个达成年销售额百亿元的品牌。

可隆定位都市轻户外,开店策略和迪桑特类似,同样注重提升单店运营效率,在核心城市开设旗舰店,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起点,逐步覆盖华南、华西地区,计划到年底门店数量达到200~210家。

半年报截图

2024年,安踏营收首次突破700亿元,“安踏系”(包含亚玛芬体育)整体营收超千亿,安成为了耐克、阿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年营收规模破千亿的运动品牌。

营收上千亿,把业绩做到这个规模的企业,必然拥有自己的增长“护城河”。总结来看,全球三大运动品牌中,耐克靠篮球,阿迪靠足球,那安踏靠什么?

在8月28日发布的安踏创始人丁世忠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安踏致股东的一封信

首先是差异化的品牌矩阵。根据统计,通过持续收购和战略布局,安踏旗下品牌超过20个。其中,户外品牌的拓展是近几年的布局重点。

近两年,中国户外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并且增长速度要快于整体服装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内地高性能户外服饰行业的零售销售额由2019年的539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02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8%。

今年4月10日,安踏宣布以2.9亿美元收购德国户外品牌狼爪。再加上此前联合收购的亚玛芬体育,也就是始祖鸟的母公司,安踏在户外领域已手握五大知名品牌(迪桑特、卡隆、始祖鸟、萨洛蒙、狼爪)。

华西证券分析指出,中长期看,由于未来户外引动市场向好,可隆和迪桑特有望凭借其中高端运动品牌定位,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及市场份额,保持高增长,新收购品牌狼爪有望下半年贡献增量,但今年可能存在并表亏损及费用压力。

近期市场传言法国皮诺家族拟出售所持29%的Puma股份,安踏与李宁均被视为潜在竞购方,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并购实力持续看好。

但安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多品牌运营与焕活能力。典型案例是斐乐:在2009年刚被安踏接手时,斐乐年亏超过3900万港元,只剩50家店。收购后,斐乐重新定位成“高端运动时尚”,与安踏主品牌形成互补。同时,推进全渠道直营(DTC模式),打造爆款“猫抓鞋”提升品牌知名度。斐乐的门店数量从50家暴涨至现在的2000家,年营收在去年突破了266亿,成为了安踏集团的第二大品牌。

再回到现在,安踏旗下的三个品牌被称为“中年男人三件套”,甚至成为一种身份象征,这也证明了它对于品牌的包装和运营能力。

做“男人的衣柜”是海澜之家的定位,但安踏的野心明显不止于此。8月27日,安踏宣布与韩国时尚集团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MUSINSA中国”,旨在更精准捕捉年轻消费趋势。

在当前消费分级日益显著的市场背景下,安踏的战略方向是“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这其实高度契合多元化和精细化的消费趋势,也为其他运动品牌提供了思路,尤其传统巨头该如何在新时期保持竞争优势。

来源:和讯房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