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咏史七绝组诗《中国古代文脉》1451-1460:梅尧臣、阮逸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4 12:38 2

摘要:董元奔以平水韵七绝按历史时序吟咏周初至清末文人,考察其经历,感受其心跳。每十个编号为一辑,每个编号或不止一首,每个编号后作者撰有注释(部分注释系作者考证成果或作品解析),每辑后有时附作者简介。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按】董元奔以平水韵七绝按历史时序吟咏周初至清末文人,考察其经历,感受其心跳。每十个编号为一辑,每个编号或不止一首,每个编号后作者撰有注释(部分注释系作者考证成果或作品解析),每辑后有时附作者简介。

【1451-01】诗定宋风梅尧臣

虚幽古淡孟王宗,

刻意求真袭国风。

二百年间能咏者,

行间隐现是梅功。

【1451-02】元奔雨后塘畔行

雨后东风尚未停,

清波旋转不安宁。

惊其聚物知颜色,

一处杨花一处萍。

【1451-03】元奔雨后河堤行

沙草摇青逗水波,

落花阵阵戏群鹅。

早蝉偶尔鸣何事?

雨后人间快乐多。

【1451-04】元奔雨后陌上行

晚来风息雨初晴,

陌上花鲜鸟雀鸣。

附近竹林疑有物,

趋前却是鼠相争。

【1451-05】元奔雨后郊外行

草坪葱碧雨初晴,

路上青苔碍步行。

摹地身倾犹滑倒,

惊飞树上一群莺。

【1451-06】元奔雨后候棋友

陡然雨住路无尘,

摆好棋盘待贵宾。

暑气尽消犹抖擞,

不赢三局得留人。

【1451-07】元奔雨后出闲庭

久雨初停欲解囚,

出门顿觉暑情休。

穿霞百鸟争相闹,

最是欢欣得自由。

【1451-08】元奔雨后出山居

元奔雨后出山庭,

石径流光别样青。

野鸟调皮争撞我,

骂他惹我不安宁!

【1451-09】元奔行吟古渡头

乍起西风古渡头,

波弄夕日晃悠悠。

蓬花阵阵飞如雪,

径入横桨未系舟。

【1451-10】元奔垂纶秋江畔

波弄残阳带赤流,

匆匆行驶是江舟。

元奔静坐高台上,

七尺青丝钓暮秋。

【1451-11】元奔江畔看钓徒

夕阳坠坠落兰舟,

几粒鱼漂拽水流。

一阵西风吹过去,

芦花落上钓徒头。

【1451-12】元奔山行逢阵雨

撑开布伞我回行,

路滑风斜踩野荆。

日出衣服犹半湿,

堪欣还带半山晴。

【1451-13】元奔漠北寄家书

寒风打脸若刀裁,

二月冰河亦不开。

漠北春风吹不到,

我妻莫忘寄梅来。

【1451-14】元奔琼州寄家书

琼州四季不能裁,

最恨冬天少趣哉。

既是北风吹不到,

我妻且寄雪花来。

【1451-15】杏花争发第一香

残雪犹存气候凉,

丛林皆未着新装。

春风不必多偏爱,

杏树争开第一香。

【1451-16】杏花无需春风爱

初春雪化二三成,

百草新芽未得萌。

不欲东风多眷顾,

杏花墙外一枝横。

【1451-17】元奔借雨留故人

故友来时有夕晖,

欲回摹地雨霏霏。

莫如煮酒烹羊肉。

饮得醺醺不必归。

【1451-18】元奔倚楼看江浪

江楼倚柱是深秋,

人影依稀浪里浮。

何不带他东向去?

乡思郁郁在扬州。

【1451-19】元奔他乡寄家书

桃花已绽向阳枝,

莫责归期复顿迟。

待到芦花犹半白,

或当枫叶俱红时。

【1451-20】元奔滞旅芦花洲

芦花已白满洲飞,

枫叶全红比夕晖。

秋色宜人当漫赏,

寒来降雪我当归。

【1451-21】元奔追忆旧时人

把酒频斟泪湿巾,

当年轻别太天真。

可怜往事成追忆,

时有时无是旧人。

【注释】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初以从父、翰林学士承旨、给事中梅询(964-1041)荫入仕任县主簿、知县之类微官,后因才学赐同进士出身,乃任教育类官职国子监直讲、国子监博士。梅尧臣著有《宛陵先生文集》60卷、《唐载记》26卷、《孙子注》13卷、《毛诗小传》20卷等,另《全宋诗》存其诗31卷。/

第一首诗系元奔吟咏梅尧臣诗风。梅尧臣诗于古朴之中兼有孟浩然诗语言之清淡及王维诗意境之空幽,又遵守宋诗求真之风尚,其实已是集宋诗之大成也,王安石后期诗歌、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竟陵派诗歌、江湖派诗歌等都有梅尧臣诗之痕迹。二百年间:指梅尧臣之后之宋代,时间跨度二百余年。/

第二至第三首首诗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名句“沙草缘堤没,杨花拂水多”而作也。二首均以拟人化艺术手法,分别赋予早蝉、东风以人之意识。前者,面对沙草逗波,杨花戏鹅,东风以“快乐多”三字解释;后者,面对杨花与浮萍分别各自聚集于塘里,诗以东风识颜色解释。拟人化手法使此二首诗意趣盎然,诗味浓郁。/

第四至第六首诗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名句“晚雨竹间霁,春禽花上飞”而作也。前二首分别写初春、深春风光,追求“意外”惊喜,通过竹林鼠窜、树上莺惊实现诗情转折,制造诗意。后一首写盛夏风情,追求平静。前二首写景重于抒情,后一首抒情重于写景,但无论写景与抒情比重如何,诗之归宿皆为抒情,抒诗人悠闲自在之古典情怀。/

第七至第八首诗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名句“云霞弄霁晖,草树含新绿”而作也。前者主题为自由,后者主题为安宁,二者皆暮春或夏日久雨初停后所具备也。两首诗之吟咏处所皆为幽居之外,皆借群鸟抒情。/

第九首诗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名句“落日川上好,徘徊弄孤舟”而作也。诗人徘徊古渡头,忽然西风吹起,波浪翻滚,水中夕日自然变形扭曲,悠悠摇晃。阵阵飞蓬无根一般飞向未曾系缰之摇晃小舟。西风、夕日、飞蓬、舟等意象皆随意动荡,铸就诗之主题乃飘泊之淡淡忧愁,固然诗人未言及羁旅。/

第十至第十一首诗仍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名句“落日川上好,徘徊弄孤舟”而作。前者,诗先写动态作铺垫,后写诗人自己耐心垂钓之静态,由此托出诗之主题即抒发诗人悠然自得之生活情态,演绎诗人之古典情怀。后者则先写静态,夕阳触兰舟而静止,鱼漂在水流中保持静止,然后写动态,西风吹过,芦花飞起,竟落到钓者头上,由此托出诗之主题,即抒发诗人隐逸生活心情,从而演绎诗人之古典情怀。/

第十二首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名句“车马云外来,衣沾半山雨”后一句而作也。诗人游山期间忽遇阵雨,其赶紧打伞回行,由于风斜,雨住日出时,半边衣服已淋湿,故诗人道“半山阵雨半山晴”。/

第十三至第十四首诗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名句“春风曾不到,吹角寄梅花”而作也。二诗堪称姊妹篇。前者,诗人虚拟自己滞旅漠北,虽然已是农历二月,却依然气候严寒,冰雪未融,遂寄家书,以春风不到漠北为由,嘱咐寄梅花一枝至漠北,梅花到,亦即春天到焉。后者,诗人虚拟自己滞旅琼州,虽然已是腊月,却依然风和日丽,缺乏雪天趣味,于是诗人寄家书,以北风吹不到琼州为由,嘱咐妻子给自己寄来雪花一片,雪花到则冬天到焉,冬趣到焉。/

第十五至第十六首诗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咏杏花名句“不待春风偏,烟林独早开”而作也。二诗赞美杏花凌寒品质,亦暗指诗人之高洁情操,同时亦演绎诗人之古典情怀。/

第十七首诗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名句“来时云冉冉,去值雨霏霏”而作也。诗同时化用“人不留人天留人”,演绎诗人之古典情怀。/

第十八首诗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名句“倚楼波上影,不共水东流”而作也。诗人许是旅居在长江中游某地,深秋时节思念扬州家乡,其独倚江楼,见自己人影浮动于江面却不与江水一起东下,忍不住怅然发问。此诗虽然写乡思,却亦有哲思,犹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第十九至第二十首诗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名句“芦洲花白处,枫岸叶丹时”而作也。前者,时值初春所谓向阳桃花开放时,诗人依旧旅居他乡,归期一再延迟,遂修家书向家人解释,并猜测或是芦花半白之夏末,或是枫叶尽红之深秋。顿迟:困顿迟缓貌。后者,诗人滞旅芦花洲,时值深秋,芦花纷飞,枫叶红透,诗人暂时抛弃旅恨,先尽情欣赏秋色,因为不久之后将是冬天,那时秋色不得见也,而诗人亦到归乡之时矣。/

第二十一首诗系元奔化用梅尧臣名句“把酒非前夕,追欢忆去年”而作也。年轻时总是充满幻想,以至于不懂珍惜情感,以至于不经意间即作出与人离别乃至分手之决定,待到年长时方记得当年之轻率,然而时过境迁,一切已不可挽回。此人生之常态也,亦此诗之主题所在焉。诗人将追忆置于饮酒之时,可突出情感,提升主旨,亦为时间已久乃至追忆时有时提供合理性。

【1452】李淑藏书毁于金

多闻善断显官除,

皆赖家藏万卷书。

可惜金人丁不识,

清斋用以养羊猪。

【注释】李淑(1002-1059)字献臣,徐州丰(今江苏丰县)人,天圣五年(1027)赐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秘书郎、太常丞、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文化教育类官职,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参编《真宗实录》《国朝会要》等,个人文集有《诗苑类格》《笔语》《书殿集》等(大多已失)。/李淑藏书三万余卷(仅目录即有130卷),并传于后世,金人南侵后,书屋被毁,藏书尽不知所踪。/除:授(官职)。丁不识:即目不识丁。

【1453】普天之下皆王土

从来大海纳千川,

华夏文明揽四边。

礼教无声犹有态,

野蛮归化自然迁。

【注释】萧固(1002-1066)字干臣,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天圣五年(1027)及进士第,曾任文学类官职集贤殿编修,曾有文集已失,《全宋诗》存其残句“风变尉佗国”, 尉佗国即秦末汉初赵氏所建之南越国也,元奔上面诗作即化用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本是古语,然华夏文明主要并非靠武力征服四夷,而是靠礼教通过向心力融化四夷野蛮文化,四夷文化一旦与华夏礼教文明接触,便失去自身独立形态,从而变作礼教文明形态,匈奴内迁,五胡乱华,契丹与中原政权对抗,乃至蒙古族及满族入主中原,无不如此。

【1454】醉醒之间鱼周询

树上垂垂挂蟒蛇,

莫非饮酒一何多?

从来官场藏凶险,

醉醒之间暗暗挪。

【注释】鱼周询(1002?-1048)字裕之,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进士出身,平生多做财政官职,罕为文学或教育类官职(偶任礼教官职太常博士),但其行为颇有文人形态,爱饮酒,醉则倒挂树上,时人谓之醉蛇。亦曾有文集,已失。/自古文人爱饮酒,罕有专因酒瘾而饮也,饮酒或是为发泄政治不满情绪,或是为避祸,陶潜也罢,“竹林七贤”也罢,李白也罢,如是也。

【1455】谁言道士已成仙

丹药烧成数十年,

谁言道士已成仙。

洞天福地多尸骨,

敢是灵魂已上迁?

【注释】吴季野(1002?-?)名不详,季野系其字,籍贯亦不详,进士出身,曾任教育类官职太常博士,《全宋诗》存其诗1首,诗中有名句“人去邈不返,洞壑空藏龙”,元奔上面诗作即化用之。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乃谓官场事也,其实炼丹道士岂能升天?君当知洞天福地均在幽僻之处,谁人见得?君当闻所谓升天道士几人回来?道士升天即人去邈不返,洞天福地只有白骨,焉有龙凤?

【1456】忠不见用计用章

未必忠君是宝臣,

弄权亦不尽奸人。

帝王昏昧茫然际,

纲纪驰驰丑化寅。

【注释】计用章(1002-?)字寿卿,邛州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天下三年(1019)进士,曾有文集已失。/计用章为官忠于职守,曾排除主官干扰领兵打败西夏军,然其及第数年即升任文史类官职秘书监,至卒再无品级提升,元奔认为当非朝廷奸人当道之故,实乃天子昏昧之故也。宝臣:值得倚重信赖之臣子。驰驰:松弛貌,废弛貌。丑化寅:自一种状态变作另一种状态。

【1457-1】元奔驿馆听更漏

五更过后漏将残,

月色穿窗意不安。

夜静滴声尤激越,

乡思漫袭若虫钻。

【1457-2】元奔驿馆听残漏

五更过后夜尤寒,

炉熄衾单旅恨盘。

残漏声追鸿雁远,

不知却欲去何端。

【1457-3】元奔驿馆无眠中

雨打梧桐夜未央,

漏声应和惹悲伤。

侨居万水千山外,

最是秋来念故乡。

【1457-4】元奔驿馆望天河

开窗望见月儿斜,

银汉依稀若白纱。

恼那漏声招旅恨,

秋来怎地不思家!

【1457-5】元奔除夕守岁中

灯光明灭照妆台,

镜里人形廋两腮。

更漏声残新岁到,

梅香阵阵入窗来。

【1457-6】元奔江驿闻砧声

声声秋雨滴廊阶,

蟋蟀嘶鸣写字台。

江畔寒砧敲碎夜,

菊香暗渡入窗来。

【注释】

阮逸(1002?-?)字天隐,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阮逸系音乐家,曾任乐官典乐事;亦通儒经,曾与鸿儒胡瑗(993-1059)合著《皇佑新乐图记》,此外还自著《文中子注》《乐论》《钟律仪井图》《王制井田图》等;亦善词,《全宋词》存其《花心动(春词)》。/

第一至第二首诗系元奔化用阮逸《花心动(春词)》中名句“夜长更漏传声远”而作也。前者:诗人侨居他乡驿馆,某日五更之后依然未眠,更漏将残,声音断续而越发激越,自然更惹乡愁旅恨,“漫袭”若钝刀割人;“若虫钻”更是写透愁情。后者:诗人侨居驿馆,五更时分更漏已残,声音断续应和雁声远去,诗人之思绪自然随之远去,所谓“何端”自然即家乡那一端也。/

第三至第四首诗仍系元奔化用阮逸《花心动(春词)》中名句“夜长更漏传声远”而作。前者:诗人侨居他乡,秋来更加思乡,尤其是雨打梧桐兼有更漏声声,这次第非“愁”字可以言说。后者:诗人侨居驿馆,七夕遥见银河,本来倒也平静,却有那漏声激越,惹起乡思。/

第五至第六首系元奔化用阮逸《花心动(春词)》中名句“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泪”而作也。前者写冬末春初:诗人于书斋守岁,因新年将又长一岁而心中烦恼,特别当诗人看到镜中自己容颜消瘦之际,然节令如何随人心更改,后半夜,随更漏渐残,梅香入窗,则新年到矣。后者写秋日:诗人蛰居异地江驿,半夜雨住,雨滴石阶,声声惹起乡愁,而远处江畔砧声被驿庭菊香传输入屋,更增添几分愁苦。

【1458】科举制度有歪风

石头成玉赖良工,

骏马驽驹本混同。

莫道民间高手众,

皇家取士有歪风。

【注释】皇甫泌(1002?-1067?)字号不详,因其平生多在江南任职诸如婺州知州、江宁知府,故其籍贯估计在江南,进士出身,《全宋诗》存其五言长诗2首。/皇甫泌有名句“美玉不自贵,闺之者良工”,元奔上面诗作即化用之。诗以良工治玉入笔,以伯乐识马承接,转入主题即民间高手之所以多,其根源乃科举制度有问题。/骏马驽驹本混同:谓如果不遇伯乐,骏马与劣马混杂一处,无法区分。驽驹:驽马,劣马。

【1459】元奔雨后送故人

雨停渠上日晖晖,

我送知音北国归。

难料何时何处遇,

莺啼曳柳泪飞飞。

【注释】赵师民(1002?-?)字周翰,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天圣十年(1032)进士,曾任兖州说书、国子监直讲、秘书省著作佐郎、崇文院检讨、崇政殿说书等教育类官职,曾以文集30卷已失,《全宋诗》存其诗1首及残句4则。/赵师民忧残句“委地露花啼晓恨,拂堤烟柳弄春容”,元奔上面诗作即化用之。应是暮春时节,雨后日出,故人辞别,诗人于渠上送别故人,因再见时地均难以预测,诗人以“莺啼曳柳泪飞飞”作结,所谓莺啼,乃人啼也,所谓“泪飞飞”,乃柳枝上残雨飞也,亦人之泪飞飞也。晖晖:明亮貌。

【1460-1】王绎文武双双全

提笔编修墨法工,

舞刀兵部是郎中。

莫言鲁地多尊孔,

史上传承武术风。

【1460-2】元奔秋游马陵山

不知何处水潺潺,

却见红枫燃谷间。

秋色浓浓谁谓老?

年华与共马陵山。

【注释】王绎(1002?-?)字号不详,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进士出身,文武双全,文曾任馆阁校理,武曾任兵部郎中。元奔认为:古往今来人们总认为山东(鲁地)是文曲星圣地,原因是孔子,其实,鲁地接近燕赵,武风不弱于燕赵,而孔子所倡导者亦有武功在内所谓“御”与“射”。/《全宋诗》存王绎诗1首及残句2则。王绎诗中有名句“秋光不老岩前麓,到此偷闲亦自贤”,元奔上面第二首诗即化用之。诗通过渲染马陵山秋色浓郁,得出人与秋山皆不老之主题。

【作者简介】

董元奔,1971年生于江苏宿迁,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知名辅导工作者,两度被选为教育厅机关杂志封面人物。系传统文化学者,网络知名作家,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今日头条“优质深度长文精选频道创作者”和“专家评审百人团”成员,中国作家网签约作家。

已发表作品500多万字。有论文获人民日报出版社专题征文一等奖、中华诗词学会梅尧臣诗学奖等,有论文或长文获今日头条青云奖56次,还有诗文获湖南省社科院文学汇展奖、中国散文网生态文学征文特等奖等,有骈文被市属重点中学勒石于校园。相关作品入选《福州大学“中华诗词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诗词学会宋诗宣城研讨会论文集》《山东师范大学李清照暨第37届中华诗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论文汇编)》《中国诗典(1917-1999)》《中国最美游记》《中国生态文学精品集》等。个人传记入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首发式的大型文化工程《中华百年人物(现代篇)》,有关事迹载入《江苏教育年鉴》。

来源:董元奔古典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