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比萘芬(Terbinafine)作用: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干扰真菌细胞膜合成。用法:指甲感染:250mg qd × 6 周趾甲感染:250mg qd × 12 周优势:杀菌作用强,疗程短(对比伊曲康唑)。禁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监测 ALT/AST)。伊
(涵盖 8 + 种核心药物、联合方案及指南推荐)
1. 口服抗真菌药(一线治疗)
特比萘芬(Terbinafine)作用: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干扰真菌细胞膜合成。用法:指甲感染:250mg qd × 6 周趾甲感染:250mg qd × 12 周优势:杀菌作用强,疗程短(对比伊曲康唑)。禁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监测 ALT/AST)。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机制:抑制 CYP450 酶,影响麦角固醇合成。方案:冲击疗法:200mg bid × 1 周,停药 3 周(指甲 2 个周期,趾甲 3 个周期)。连续疗法:200mg qd × 12 周(肝损风险较高)。注意: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增加横纹肌溶解风险。氟康唑(Fluconazole)特点:水溶性高,可穿透甲板(需每周服用)。剂量:150-300mg qw(指甲 6 个月,趾甲 9-12 个月)。适用:对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不耐受者。2. 外用抗真菌药(辅助治疗)
阿莫罗芬搽剂(Amorolfine)作用:抑制麦角固醇生物合成(渗透甲板能力强)。用法:每周 1-2 次涂甲,持续 6-12 个月。优势:无全身副作用,适用于轻度感染或联合治疗。环吡酮胺(Ciclopirox)机制: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及酶活性。制剂:8% 甲涂剂(每日 1 次,持续 48 周)。注意:需配合甲锉清除病甲碎屑。3. 其他辅助药物
尿素软膏(Urea Ointment)应用:软化病甲(封包治疗 24-48 小时后刮除)。浓度:40% 尿素软膏(需医生指导使用)。水杨酸(Salicylic Acid)作用:剥脱角质,促进抗真菌药渗透。用法:5-10% 水杨酸软膏联合抗真菌药外用。1. 孕妇及哺乳期
禁用:所有口服抗真菌药(特比萘芬为 FDA 妊娠 B 类,但仍需权衡风险)。替代:外用阿莫罗芬搽剂(局部吸收少)。2. 肝肾功能不全者
剂量调整:特比萘芬:eGFR3. 糖尿病患者
注意:监测血糖(特比萘芬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治疗:优先选择外用药物(减少全身暴露风险)。三、联合用药方案1. 严重或复发性感染
特比萘芬 + 阿莫罗芬搽剂证据:联用治愈率提升至 78%(单药口服为 65%)。2. 混合性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 + 环吡酮胺机制:协同抑制皮肤癣菌与酵母菌(需间隔 2 小时使用)。3. 甲营养不良合并感染
口服药 + 维生素 E用法:维生素 E 400IU qd(改善甲床营养状态)。1. 新型口服药
泊沙康唑(Posaconazole)特点:广谱抗真菌,对耐特比萘芬菌株有效。用法:200mg bid × 12 周(需进一步临床验证)。2. 靶向制剂
抗真菌脂质体进展: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特比萘芬(穿透甲板效率提升 3 倍)。3. 免疫调节剂
白介素 - 17 抑制剂研究:司库奇尤单抗(Secukinumab)辅助治疗(降低复发率)。1. 药物相互作用
特比萘芬 + 华法林:INR 升高(需监测凝血功能)。伊曲康唑 + 地高辛:地高辛血药浓度增加 50%。2. 治疗监测
目标:真菌学治愈(甲屑镜检 + 培养阴性)。频率:治疗期间每月查肝肾功能(特比萘芬肝毒性发生率3. 复发预防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0)》:一线治疗首选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证据等级 A)。外用药物推荐阿莫罗芬或环吡酮胺(证据等级 B)。AAD 指南:糖尿病患者优先选择外用药物(证据等级 2B)。JAMA Dermatology 研究:特比萘芬联合指甲清创术,5 年无复发率达 82%(vs 单药 61%)。注:本文涵盖 8 种西药、3 种联合方案,强调个体化治疗。口服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治疗期间避免饮酒。灰指甲治疗周期长(通常 3-12 个月),需耐心坚持。合并甲沟炎或糖尿病足者需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
来源:仙正医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