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种一粒菌,春收万颗"金"。曾经,路口村的林下空间寂静荒芜,农田在收割一季水稻后便陷入沉睡。如今,这片土地正焕发新生——羊肚菌在林间悄然冒头,赤松茸菌在田里破土而出。村两委带领村民大胆探索"菌稻轮作"新模式,让闲置资源"活"起来,让乡村产业"旺"起来!
冬种一粒菌,春收万颗"金"。曾经,路口村的林下空间寂静荒芜,农田在收割一季水稻后便陷入沉睡。如今,这片土地正焕发新生——羊肚菌在林间悄然冒头,赤松茸菌在田里破土而出。村两委带领村民大胆探索"菌稻轮作"新模式,让闲置资源"活"起来,让乡村产业"旺"起来!
走出去·引进来:村两委的"破局之路"
面对传统农业效益低、土地闲置的困境,路口村两委班子主动"突围": 奔赴谈店乡、魏岗镇等食用菌种植专业户田间地头,考察羊肚菌、赤松茸种植技术;与种植专业户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优质菌种与成熟经验;村集体协调选取试验田,组织公益岗位村民参与种植,凝聚"干群同心"合力。"不能让好土地‘躺平’,咱得把考察学的技术,变成村里的真金白银!"村支书段长青感慨道。
林田共舞:一季水稻+一季菌,闲置地变"增收宝地"
路口村利用树林荫蔽优势,翻林地、搭菌床,试种2亩羊肚菌,赤松茸菌1亩。林间湿度与散射光天然契合菌类生长,实现"零租金"空间高效利用,收割水稻后,将赤松茸菌种播入闲置农田。菌丝分解秸秆还田肥地,次年水稻产量会得到提升,形成"稻菌共生"生态循环。"以前田闲半年,现在种完稻子接着种菌子,一块地赚两份钱!"参与种植的村干部张玉杰喜笑颜开。
农技+匠心:小菌菇背后的"硬实力"
路口村与市农科院专家建立联系,指导本地化种植;菌菇采收后的废料转化为有机肥,反哺农田与林地。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农技赋能让产业振兴底气十足!
未来蓝图:打造"菌香稻甜"特色品牌
路口村已瞄准"三步走"战略,让菌菇产业"扎根生长":一是扩规模,2025年计划将羊肚菌种植扩至10亩,赤松茸菌覆盖20亩闲置农田;二是创模式,推广"优质稻+赤松茸"轮作,培育"菌菇稻米"特色产品,实现"田无闲时、米菌双优";三是树品牌,注册路口村林菌和菌菇稻米商标,通过电商直播、农旅采摘打通销路,让路口特色直通城市餐桌!
沃野育新机,携手向未来
从林间到田间,从传统到创新,路口村正以"一粒菌种"叩开乡村振兴的大门。这里的故事,关乎土地的重生、乡村的觉醒,更承载着每一位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菌菇朵朵绽放,稻浪阵阵飘香!欢迎大家走进路口村,品菌菇之鲜,助乡村之美!
来源:农民老妖